针对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者早期干预与母婴感染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针对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者早期干预与母婴感染的研究

李国琪

(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对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孕妇进行早期抗感染干预后,对母婴感染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70例B组溶血性链球菌带菌孕妇基于是否接受早期抗感染干预,分为观察(35)、对照(35)两组,观察组孕妇接受早期干预,对照组孕妇不接受早期干预。比对两组孕妇产后平均最高体温、分娩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者的占比。结果:①两组孕妇产后最高体温均出现在第3日,观察组平均(37.19±0.18)℃,低于对照组的(38.89±0.21)℃,P<0.05;②观察组产妇出现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各1例,无早产及子宫内膜炎;对照组产妇胎膜早破、早产、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分别发生6例、2例、3例、3例,P<0.05;③观察组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例,占比14.29%;对照组阳性16例,占比45.71%,P<0.05。结论:为B组溶血性链球菌带菌孕妇提供早期抗感染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孕妇发生不良事件及新生儿感染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概率。

关键词: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孕妇;带菌新生儿

0.引言

临床针对孕妇进行早期检查时,应当重点围绕孕妇是否存在感染B组溶血性链球菌进行检查,基于保护母婴安全的理念,做好对母婴感染该病原菌的预防工作。本研究旨在分析针对B组溶血性链球菌带菌孕妇进行早期干预时,能否有效降低母婴感染该病原菌的概率,现围绕研究过程及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将研究科室限定在本院产科,病例纳入起止时间控制在2020年4月~2023年4月,总计选择70例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B族溶血性链球菌呈现阳性的孕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处于妊娠期,尽管B族溶血性链球菌检查结果呈现阳性,但并未感到下体有任何不适症状的孕妇。(2)具有基础医学常识和基本分辨能力的孕妇。

排除标准:(1)主诉最近一段时间(3~15日)感觉下体(包括外阴、阴道等)出现较为严重的瘙痒、灼热等症状的孕妇;(2)合并尿道感染相关症状的孕妇;(3)瘢痕子宫或因其他原因,决定本次妊娠最终通过剖宫产分娩胎儿的孕妇;(4)就诊期间多次出现不配合行为(如医护人员已经明确告知定期接受产检及其他相关检查的时间,但拒不按时接受检查等)的产妇。

根据孕妇是否接受早期干预进行分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各项资料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性,P>0.05。

表 1 两组孕妇基线资料分布情况及比对结果(±s)

基线资料

观察组(35)

对照组(35)

t值

P值

年龄(岁)

区间

24~38

23~39

0.370

0.713

均值

31.24±2.57

31.47±2.63

孕周(周)

区间

23~31

23~32

0.148

0.882

均值

27.16±1.63

27.22±1.75

孕次(次)

区间

1~3

1~4

0.348

0.729

均值

1.64±0.34

1.67±0.38

产次(次)

区间

0~3

0~3

0.482

0.631

均值

1.39±0.25

1.42±0.27

1.2研究方法简析

对照组B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孕妇对使用抗菌素药物进行早期干预较为抵触,故本院医护人员在向该组孕妇及其家属围绕与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包括危及母婴安全)进行介绍后,尊重其意愿,未进行任何早期干预。

观察组孕妇接受早期干预,要素如下:其一,为该组孕妇提供的抗菌素药物为青霉素(河南新乡华星药厂生产的注射用青霉素钠,国药准字H41020819,规格为2.4g(400万单位)),用法用量如下:首先选取500万单位剂量青霉素,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入观察组孕妇体内。之后每间隔4小时,同样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将280万单位剂量青霉素注入患者体内,此种给药方式一直持续到孕妇开始分娩新生儿时停止。其二,针对青霉素皮试结果呈现阳性的孕妇,或是因其他原因导致对青霉素不耐受的孕妇,可将早期干预药物替换为克林霉素(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克林霉素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31247,规格为100ml含盐酸克林霉素0.3g与氯化钠0.9g),用法用量如下:①若患者感染症状较轻,则应将200ml~400ml盐酸克林霉素氯化钠注射液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每天分2~4次注入患者体内;若患者感染症状较重,则应将每日摄入剂量提升至400~800ml,给药方式同上。

1.3观察指标界定

(1)从两组孕妇分娩阶段开始,直到成功分娩新生儿后7天,重点记录并比对两组产妇的最高体温。

(2)记录并比对两组产妇在分娩前后出现胎膜早破、早产、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情况。

(3)统计两组新生儿的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s(均数+标准差)”表示;以“x

2”检验计数资料,以“n(%),即例数(百分比)”表示,当P<0.05时,表明比对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2.结果

2.1两组孕妇产后7天内平均最高体温比对结果

两组孕妇产后最高体温均出现在第3日,观察组平均(37.19±0.18)℃,低于对照组的(38.89±0.21)℃,t值=36.362,P<0.001,观察组明显更低。

2.2两组产妇分娩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产妇出现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各1例,无早产及子宫内膜炎;对照组产妇胎膜早破、早产、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分别发生6例、2例、3例、3例,观察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表 2 两组产妇分娩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n)

胎膜早破

早产

子宫内膜炎

绒毛膜羊膜炎

观察组(35)

1(2.86)

0(0.00)

0(0.00)

1(2.86)

对照组(35)

6(17.14)

2(5.71)

3(8.57)

3(8.57)

x2

34.819

P值

<0.001

2.3两组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情况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例,占比14.29%;对照组阳性16例,占比45.71%,x2=8.231,P=0.004<0.05。

3.讨论

B族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通常情况下定植于女性的阴道、肠道,不会对正常女性(免疫功能健全)造成感染及损害。但当女性妊娠或因其他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感染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概率会随之提升。作为一种病原体,B族溶血性链球菌一旦感染胎儿,容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疾病,情况严重时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现已发现3种B族溶血性链球菌,分别是α-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γ-溶血性链球菌[2]。其中,β-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在上述3种B族溶血性链球菌中最强。总体来看,临床在产检过程中,应围绕孕妇是否为此种病原菌的带菌者进行仔细检查,并建议带菌孕妇接受早期抗感染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早期抗感染干预的带菌孕妇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较低,新生儿感染此种病原菌的概率同样较低,故应当对早期抗感染干预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同庆,王明,赵轩宇,等. 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23,20(06):104-107.

[2]乔木,韩雁雁,姚文秀. 25-羟维生素D和乳酸脱氢酶检测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新生儿的临床意义[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04):44-47+65.

作者简介:李国琪(1988-),女,汉族,河南新乡人,专科,护师,研究方向: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