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背景下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二十大背景下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齐春娟,骆新予,张东宇,张新明,陈猛,王帆。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大学体育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角色。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体育教育,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其自主锻炼的习惯,以及在校园之外继续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我们将分析现行体育教育的局限性,并提出创新的教学策略,以期在学生中培育终身体育的理念,从而为他们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教学现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终身体育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阵地,其体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本文将从终身体育的视角出发,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如何通过高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育参与度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更新课程内容、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资源配置等,以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一)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内容单一、更新缓慢的问题。多数高校的体育课程仍旧围绕传统项目如篮球、排球等进行,缺乏对新兴体育项目的引入和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此外,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难以在课程中获得必要的体育知识与技能[1]。

(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专业能力不均、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缺乏高水平的专业训练和现代教育理念,难以满足高质量体育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年轻教师缺乏,老年教师比例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力和创新能力[2]。

(三)学生体育参与度现状

学生体育参与度是衡量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目前,尽管高校普遍重视体育教学,但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并不理想。一些学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缺乏足够的参与热情。此外,学校体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体育设施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学生体育参与度,需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设施资源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3]。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析

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课程内容、教师能力和资源配置等多个层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教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改革课程内容、加强教师培训、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等措施,以期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一)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不符

当代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多样化,但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往往停留在传统项目上,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研究表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主要原因是课程内容的单一和陈旧。此外,体育课程缺乏与时俱进的更新,不能反映体育学科的最新发展,也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体验和兴趣点。

(二)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高校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存在不足,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一些体育教师的专业训练不够系统,缺乏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教师在持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方面的机会有限,这限制了他们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理念的更新[2]。

(三)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如体育设施陈旧、器材缺乏、场地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体育教学的开展,也影响了学生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资金投入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此外,体育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也有待提高[3]。

三、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的策略

优化高校体育教学需要综合考虑课程内容、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一)加强体育课程改革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增加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应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流行体育项目相结合,引入更多新兴体育运动,如极限运动、户外探险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健康和体能发展紧密结合,注重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此外,体育课程应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如使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辅助教学,以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优化体育教学的关键。应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帮助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体育教学理念和技能。教师应具备多元化的教学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

创新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体育教学应注重实践和体验,通过模拟比赛、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更是对学生体育意识和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通过本研究的分析与建议实施,我们期待能够在学生中培养出持续运动的习惯,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未来的体育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体育教学的长期效果和社会价值。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高校体育教学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的健康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

[2]马庆,温博. “终身体育”理念视角下西安市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路径[J].      新课程研究, 2021, (06): 64-65.

[3]于金达,齐建国,潘玉杰.多维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J].武当,      2020, (10): 83-84.

作者简介:

齐春娟, 1979427日,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职务: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教

骆新予,男,20024月。出生地: 哈尔滨就读哈尔滨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 运动训练专业(2021级)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二十大背景下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项目编号为:SJGZY2022095,项目负责人:齐春娟,骆新予,张东宇,张新明,陈猛,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