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

张帆

安阳市东南营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内容,本文就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关联展开探究,在厘清二者相互关联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综合性学习  实施策略

 一、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意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或缺乏整合的现状,应当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的义务教育课程结构调整为小学阶段以综合性学习为主。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 “做中学” “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关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作为核心素养下的2022版新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课程内容,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突出强调学科实践,重视综合学习。因此我们认为,认识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抓手那便是“综合性学习”。

二、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我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有7年的探索,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但现阶段的实施情况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理论引领,封闭在本学科里内,学科实践方式单一,学习空间受限,刻意追求形式,忽略核心内核,真正培育核心素养的环节效果还有待提升......如何优化综合性学习,构建科学的活动体系,树立规范的教学方式,更好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们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基于这些思考。我们持续深入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

(一)以统编教材综合性学习单元为抓手,明晰学习任务,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在提高小学语文素养以及语文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精心设计,在3--6年级下册特别增设了四个综合性学习独立单元,除此以外在教材课后要求中,也有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建议,教材编写得独具匠心,其指向学习目标的能力呈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趋势,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落到实处。

如:四年级下册“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单元,我们对照课标,最终把本单元确定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并进行单元重组、整合,并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见图一)

1.现代诗歌我欣赏

(1)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收集诗歌:初步学习整理诗歌的方法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诗歌: 做摘抄本。

2.现代诗歌我创作

(1)聊一聊: 分小组聊一聊自己学习诗歌的收获

(2)写一写:自由创编现代诗歌,合作编成小诗集

3.现代诗歌我诵读

分工合作: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

注重在自主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袖,同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ba85b692ba449466f809a500b641e3b
           综合性学习活动单元体系(图一)

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诗歌,背诵诗歌,创作诗歌,制作诗歌集,将各学科知识融入活动中,不再局限学科,将学习融入生活,在做中学,形成必备关键能力----策划、研究、思考、协作、交流、自我管理等,最终形成核心素养。

(二)以校园活动的方式打开语文综合性学习,落实核心素养

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开展好,要高品质地完成这一课程目标,要让老师都能够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学习语文,让学生都能够主动地、有兴趣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只有在“实践”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方能实现学科育人价值,进而提升能力,形成素养。

读书节校园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辅阵地”,合理利用读书节活动,弥补课堂活动的欠缺。

如校园“读书节”校本化兴趣三级课程设置(见图二),其中以淘书活动策划为例,以“爱不闲置,书香筑梦”为活动主题,从海报设计,订书单制定,书摊设计,买卖口号,交易折扣,好书推介等真实情景中提升学生策划、表达、沟通、设计、自主探究等综合能力,并且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再如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为你朗读,借助人人通平台发布活动,全校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不仅如此从朗读内容选择到家校合作,整体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孩子们纷纷投稿参与,传诵经典,争做最美朗读者;在六年级学生毕业,组织开展“难忘小学生活”毕业季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制作成长手册、设计毕业晚会,以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式给小学生画上圆满句950ad87bd5871ac2c316beb2b6dd900
号。

                    

图二

(三跨学科学习,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落实核心素养

时代要求教育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正是凭借自身具有的多元化优势,逐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大特色。学校在坚守国家课程主体地位的同时,本着“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策划学生喜闻乐见的高品质综合性学习活动,打通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和自主发展空间。

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语文学科依托学校主题活动,“建党一百周年,践行一百万步”设计了“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将9个富有红色元素的故事作为各学科九个活动的前引:以“长征”故事引领学生磨练意志,进行步行研学;以“毛泽东爱运动”故事指引学生勤奋锻炼;以“淮海战役”故事让学生感悟战争中的大智慧,从而更好地将语文与体育、数学、少先队融合,进行了“体力与智力大比拼”校园比赛。这些活动贴近生活,学生收获无穷乐趣的同时,认识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延续和发展,从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成效及评价反思

1.成效显著 

   在学校主题活动引领下,语文学科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我是非遗小传人”“老城老街老故事”“巧手灯笼会,

descript
共聚校园情”等50多门活动课程资源,普惠全校4000多名学生,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构建实践活动体系,推动了学校完整育人方式的发展,逐渐探索出综合性学习活动操作导图(见图三)。

图三

2.评价反思

CCI_000202
CCI_000203
CCI_000201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要制定适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要勇于突破纸质课程的局限,打开社会实践渠道,统筹表现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将评价前置,通过各种活动开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技能的掌握及综合素养的提升。由此带来评价方式的变化,对学生素养提升不仅是宽度的拓展,更是纵向、深度的拓展。(见图四)

               图四

未来,我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将继续依托统编教材内容,打开学习方式,链接生活,以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为原则,以资源建设与课程实施的相互促进来开发活动资源。但需要说明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姓“语”,其次姓“综”,在坚守语文之根的同时,打通课内课外,融通校内校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黄咏瑜.面向智慧课堂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成性教学的探索:以《邀游汉字王国》教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0(6):4.

[3]崔允漷.张梓红.郭洪瑞.溯源与解读:学科实践即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方向[J].教育研究出版社,2021

[4]沈丽玲.魏本亚.深度学习关键要素的语文学科实践意义建构[J].中学语文2022

[5]李乐.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案例探究[J].江西教育,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