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4
/ 2

中医护理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的应用

闫扬扬

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脑病科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引起的眩晕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护理干预。评估患者的眩晕症状、依从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治疗组在眩晕控制、生活质量提升及对中医护理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不仅减轻了眩晕症状,并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脑梗死;风痰上扰;眩晕;生活质量

脑梗死急性期后的风痰上扰证常导致患者出现眩晕症状,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伴随心理负担。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这一症状的影响愈发显著。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治疗中,中医护理的应用主要包括草药疗法、针灸、推拿和情志调理等[1]。这些方法不仅针对身体症状,还积极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在临床实践中,结合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方法,可更全面地促进患者的恢复。中医护理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眩晕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25-60岁,平均年龄(39.6±5.92)岁。病程从6个月至3年不等,平均病程(2.05±0.40)年。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26-59岁,平均年龄(39.8±6.15)岁。病程在7个月至3年之间,平均病程(2.13±0.4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p>0.05)。

入组标准:1. 年龄大于18岁,小于70岁。2. 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3. 有明显眩晕症状。4. 患者知情同意并配合治疗和护理。

排除标准:1. 拒绝配合中医护理的患者。2. 同时患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3. 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4. 有精神异常病史和沟通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医疗护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基本生活照护及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提供疾病知识教育,指导日常生活管理,以提高病情认识和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在常规医疗护理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方法。中医护理依据“治未病”和“整体观念”的原则,采用针灸、中草药熏洗、推拿、食疗等方法,旨在调和人体阴阳、气血,进而改善风痰上扰引起的眩晕症状。针灸用于调节经络气血,减轻头晕症状。中草药熏洗和推拿用于舒缓紧张的肌肉和神经,促进血液循环。食疗则着重于通过合理饮食调整,辅助改善患者体质和症状。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还注重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参与自我管理。

1.3观察指标

① 眩晕症状评估:采用专门的眩晕症状量表来评价患者的眩晕症状,包括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方面,以量化眩晕症状的严重程度。

② 依从性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遵守医嘱的情况来评估依从性,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进行。分为三个等级:完全依从(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治疗方案的配合执行次数超过50%),基本依从(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治疗方案的配合执行次数大于1次但少于50%),以及不依从(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治疗方案不配合执行)。依从率的计算公式为(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人数×100%,从而可以精确评估患者对中医护理方法的接受程度和积极性。

③ 生活质量评价:使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量表包含身体功能、角色限制、社交功能、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④ 满意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来收集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如眩晕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如依从性等级的分布)则采用频率或比例来表示。数据间的比较主要通过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来执行。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为 P 值小于0.05,在此标准下,差异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眩晕症状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组间眩晕症状评分对比(分)

分组

患者数量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5

62.43±4.32

40.21±5.12

对照组

35

62.50±4.25

48.35±5.45

t值

0.213

6.775

p值

0.632

0.001

2.2 组间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组间治疗依从性对比(n,%)

分组

患者数量

全面依从

基本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观察组

35

15(42.86)

18(51.43)

2(5.71)

33(94.29)

对照组

35

9(25.71)

15(42.86)

11(31.43)

24(68.57)

x²值

6.321

p值

0.012

2.3 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分组

患者数量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5

74.32±4.60

88.47±3.52

对照组

35

74.50±4.75

80.25±4.30

t值

0.245

5.890

p值

0.807

0.001

2.4 满意度评价

在满意度评价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4。

表4 组间患者满意度对比(n,%)

分组

患者数量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35

20(57.14)

13(37.14)

2(5.71)

33(94.29)

对照组

35

10(28.57)

14(40.00)

11(31.43)

24(68.57)

x²值

6.432

p值

0.011

3、讨论

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引起的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中医护理的关键在于综合调理身心,通过针灸、草药、食疗等方法改善气血流动,从而缓解由风痰上扰引起的眩晕症状。中医护理强调情志的调整,通过心理咨询和情绪管理,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3]。这种方法不仅关注疾病的物理治疗,还涵盖了心理和情感的维护。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反映了中医护理方法在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方面的有效性。护理后的眩晕症状减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进一步证实了中医护理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治疗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谭雅琼;余艳兰. 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证眩晕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 2019,33(03):422-425.

[2]陈惠芬. 中医护理方案在眩晕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2(09):99.

[3]杨天彩. 中医护理方案在眩晕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A2):37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