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院校游泳课程教学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 2

军事院校游泳课程教学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王江波  王琦文  杜黎明

海军潜艇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266001,

摘  要实战化要求下,部队对军人的游泳技能也提出了实用性、实战化等越来越高的要求。军事院校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创建训练平台、完善评价机制,从而满足部队的作战训练需求。

关键词军事院校  游泳  教学管理

随着军队实战化训练要求的提出,为更好地保障军人在滨水环境下作战训练的质效,部队对军人的游泳技能也提出了实用化、实战化等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创建训练平台、完善训练机制,从而满足部队的实际需求,就成为军事院校游泳课程教学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瞄准需求推动教学理念转变

立足部队作战训练对军人游泳技能的实际需求,着眼加快形成新的技能生成模式,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推动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教学内容向更加符合实战化要求转变。目标决定方向,我们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入手,牢固树立“部队对军人有什么样的游泳技能要求,院校就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教学训练”的理念,不仅着眼于使军人具备较好的游泳水平,更要使其有良好的水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不仅使军人在落水后能够自救求生,还要使其在紧急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施救能力。紧紧围绕这一现代条件下部队作战、训练的实际要求,创新教学理念,不断强化学员实际动手能力训练,有效推动教育理念的转变。

(二)教学方式向更加符合岗位履职需求转变。着眼学员毕业后部队任职需求,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一是针对实用化、实战化游泳课程的教学训练难题,实施启发式、研讨式、实验式教学。引导学员围绕遂行任务中可能遇到的险情和所需要的技能素质提炼学习课题,通过实例分析、情境代入等方式,启发学员思考,依托游泳池、河湖、军港港池和外海等条件设施组织学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反复演练和体验,检验学员的学习思考效果,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知识与能力的融合。二是走与部队联合培养的路子,开展联训教学。军校学员的岗位指向性、能力应用性及素质要求的综合性,决定院校教育必须面向一线部队。为此,要紧跟部队建设发展,依托部队建立联教联训制度,不定时邀请部队人员向学员作关于水上遇险及处置的案例报告,在游泳课程的教学训练中实现院校与部队的双向、多边协作互动,促进学员任职能力的生成。

(三)教学目标向更加符合全面发展需要转变。注重个性、强调全面,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培训方式。组织骨干力量,通过分析研究和集体攻关,编写游泳、求生与救生系列丛书、增设自学内容、成立兴趣活动小组,强调水上生存能力的培养,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积极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作战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员个性发展,促进其知识结构的转变和能力素质的提升。

二、搭建平台推动教学方法创新

军人游泳技能的保持与发展,贯穿军人的整个职业生涯,而不可能仅仅限于学院培训阶段。因此,需要从改革教法和学法人手,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有利条件,强化学员自主能力培养。

(一)实施教学互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学在导前、以导引学、学导结合”的教学方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转移到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教员适时进行启发、指导,激发学员观察思考探索,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根据训练进度,分阶段组织学员进行集体讨论,由教学组负责设置讨论主题,指定经验丰富的教员参加,让学员通过不同的侧面去分析问题,带着自己的训练感受谈心得体会,创造自主发挥的空间。实施放手式教学,为提高学员自主准备、自主训练、自主安全保障的能力,根据训练进程,教员逐步减少提示帮助,增加学员独立准备内容,增加模拟演练时间。训练中,让学员自己根据训练条件灵活练习,逐步做到少提示、少指挥、少帮助,特别是训练后期,让学员自主确定任务、自主准备、自主训练、自主安全保障,培养学员独立训练意识。

(二)推行角色转换,培养自主管理能力。为充分调动学员自觉管理、参与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改进日常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主人翁意识。坚持将游泳课程的教学训练与骨干轮换等实践环节融合,使学员在管理实践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游泳训练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由被管理者的角色向主动管理的参与者转变,突出学员在学习训练中的主体地位。推行代职锻炼,提高游泳训练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安排学员在游泳训练课中轮流担任安全员、救护员、组长、班长、助理教员、教员等手段,使学员真正参与到教学训练的管理活动当中,锻炼学员训练管理能力。同时,适时安排学员参与教研室的教学训练工作,参加组织指挥和教学法研究会,参与游泳课程教学施训的全过程,锻炼学员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实施量化管理,调动自主参与积极性。以训练纪律、训练成绩、辅助教学、场地设备保障、组织指挥、训练安全等方面为评比内容,以“百分制”的形式,对每一个内容进行量化打分,每月进行公示评比,让学员在教学管理中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培养管理意识,激发学员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三)加强思想互助,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对学员理论学习、实作训练、训练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成绩和表现,划分阶段,区分层次,进行详细记录,充分利用训练讲评、考核等各种时机,对学员的点滴成长进行表彰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挑战困难的勇气,充分挖掘其游泳课程学习训练潜能。对学员个性特点、学习能力逐人进行摸底,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游泳技术掌握快的学员介绍学习训练体会,让组织能力强的学员组织游泳实作训练,将展示学员成绩与能力的经历变为学习提高的过程,深度开发其潜能。教学训练中,坚持不提供“标准答案”,不搞“一言堂”,鼓励并提倡学员运用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方式,引导学员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其既坚持原则又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三、把握特点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

为固化军校学员游泳课程教学管理改革成果,加快生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项技能培训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教学训练管理评价机制。

(一)以“评教”促教学能力提升。一是学员评教。围绕教员的理论授课、实作教学以及安全保障等内容,学员队采取座谈、问卷调查、民主评议的方式,定期对教员的教学质量进行测评,及时反馈教员教学情况,促进教员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教员互评。为提高游泳课程教学研究和学术水平,激发教员主动参与的热情,通过试讲、示教、公开课、教研室擂台赛等办法,评选尖子教员和精品课,根据教员互评和学院专家评议结果,不定期调整教学组和课题组分工,鼓励教员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三是综合考评。以教员岗位专业能力标准为依据,采取技术检查、听课查课、论文评比和教研室课题评审等办法,综合认定教员实际工作绩效,对每名教员能力素质做出鉴定,为教员的选拔任用、评功评奖提供依据,营造积极向上、良性循环的教学氛围。

(二)以“评学’促教学质量提升。针对学员团队精神好、荣辱观念浓、竞争意识强等特点,制定优秀学员评比措施,建立学员游泳课程能力素质鉴定表,通过采取教员打分、技术抽查、单项评比、理论考试等办法,评价学员游泳课程学习训练情况,同时通过举办游泳运动会的形式开展专项技能竞赛,并将学员学习训练成绩、运动会竞赛成绩与立功受奖、评优入党相桂钩,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三)以“评管”促教学效果提升。为逐步优化军校学员游泳课程教学管理体系,规范教学管理流程,确保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深人推进和健康发展,可以建立学员质量监控、训练安全检查、训练效果评估等教学管理模式评定制度,对教学管理模式推进情况进行全程监控,采取查阅训练资料、综合质量分析、学员纵向对比、部队实地调研等办法,逐项试行检验,逐项固化完善,促进游泳课程教学管理的快速转变和教育训练的创新发展。

军校军事体育课程的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学员游泳课程作为其中的一个专项科目,需要紧贴部队建设需求,紧跟游泳训练发展潮流,通过对多个环节的逐渐完善,建立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工作体系,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稳步提升教学训练质量效益。

参考文献:

1.游雅南,肖建湘,以观念转变牵引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载《院校教育》2013年第5期。

2.王、刘磊、郑伟,强化军校任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之我见,载《军事基础教育》2012年第3期。

3.曲雪梅、杜雨、丁海峰,军事院校军事体育教学管理探析,载《徐州空军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4.戈清,提高院校任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五要”,载《西安通信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5.武永攀,促进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创新,载《海军飞行教育》2011年第3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