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是建立概念的重要方式——王建良老师的《路程、时间与速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1

体验是建立概念的重要方式——王建良老师的《路程、时间与速度》

祝红芳

金华市东苑小学  321000 

最近观看了一节王建良老师的课《路程、时间与速度》令我感触颇深,王老师的课真正让我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速度的认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所以在体验中建立概念就显得很有必要。从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实际课堂上看,也是在努力体现这样的理念。总的来说,这节课对于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目标定位 体验速度快慢

有幸能在场聆听会议的最后一个议程专家“恳谈会”。嘉兴的教研员朱国荣老师介绍,他们一行帮助王老师备课的过程。其中第一件事便是定目标,将本课的目标定位为:在解决问题中理解速度的含义,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正是基于这一目标的确立,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第一个生活问题:小红上学走了8分,小明上学走了6分,谁走得快?让学生产生第一次认知上的冲突,光有时间没法比较。接着出示各自路程小红上学走560米,小明上学走360米。产生第二次认知上的冲突,时间不同、路程不同还是没法比。最后得出用一分钟走多少米来比,自然引入速度。接着老师导入刘翔的速度8.5米/秒,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表达:刘翔1秒钟跑8.5米,还有学生表达:嘀哒一下刘翔跑8.5米。老师沿用刚才那位同学的表述,现场舞台两端相距大约8米,嘀哒一下刘翔就从这头跑到那头了。(老师不带声色不紧不慢的描述引起学生及台下老师的笑声)

紧接着引入猎豹的速度1800米/分,问:你有什么感受?有的学生马上回答:“人外有人”(全场哄笑)老师追问:“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猎豹的速度比刘翔快!”“从哪看出快?”学生想到换算成相同时间内做比较1800÷60=30米/秒,接着老师又比划出从会场的台前到对面那堵墙大约有30米,嘀哒一声猎豹从老师站着的地方跑到了场外。(学生笑)最后老师引入蜗牛的速度8米/时,学生自然而然用8米/时与刘翔的8.5米/秒做比较,两个比较让学生体验了速度的快和慢。

解决蜗牛一天可以爬行多少米?蜗牛从会场的东边爬到西边(约24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这两个问题后引出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的关系

整个过程学生都在解决问题中愉快的学习,用嘀哒一下刘翔就从这头跑到那头的中描述中感受速度。对比刘翔和猎豹速度、猎豹和蜗牛速度的过程中体验着速度。

二、设计突出   感受速度单位

上面介绍的这几个环节,学生精彩的发言反映了老师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才使学生有话可说。而在认识速度单位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老师处理的也很特别。情境:小明上学走6分钟,要走360米,学生得出360÷6是每分钟走60米,想到单位(米),这时老师用手遮住360÷6问只看见60米你怎么知道它表示每分走60米,这一遮一问使学生自然想到改变单位将(米)改为(米/分),这个处理相当的巧妙。

当然如果在后面的练习反馈中,当第一位学生站起来表述为每秒多少米时,老师能马上引导说出速度是多少米每分,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学生对速度的单位可能会把握得更好。

京沪铁路提速问题的设计也精彩,让学生感受到了速度的变化。2007年用子弹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约为5小时,速度150千米/时,估计1968年京沪铁路刚建成时从北京到上海用几时?学生基本上会猜测时间比5小时大许多的数据,理由是那时科技不发达,还没有发明磁悬浮列车;或者路况没有现在好等。当老师肯定路况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发现火车的速度在提升。估计2010年从北京到上海大约只要5小时,请估计2010年的速度,学生基本上会用倍比思想,2007年的时间是2010年的2倍,所以2010年的速度反而为2007年的2倍,2×150=300千米/时。

独具匠心的设计使教学环环相扣,也使学生的回答精彩不断,赢来下面老师阵阵掌声。

三、语言简洁  营造和谐课堂

前面两点谈教学讲学生,其实从中也足以看出上课老师的智慧。当然这个背后少不了亲密团队的支持帮助,但再好的教案设计,如果没有一位有灵气的老师在现场处理、应变的话是不能生动的。这就是为什么名师们的优秀教案搬到我们一般的课堂就成了生硬而不灵动的原因。

吴卫东老师点评时说这位王老师最大的优点就是话少,不心急。非常好的品质,每次学生发言从不插嘴,耐心地等学生把话说完。然后问一句:你们听明白他说的吗?让学生自己说,同学说给同学听,正是拥有这样的品质造就了课堂的和谐。

这或许跟老师性格有关,不紧不慢才能等到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身边许多老师特别是女老师最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心太急,生怕学生说不清楚。没等他们把话说完,自己就插进去帮着说了,以为学生能听懂自己符合逻辑而又严密的语言,但往往这样使学生更加弄不清楚了,一大批学生变得不会说了。

作为老师的我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实在很多。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要简洁,关心爱护学生从听完他们说什么开始,做到老师少说,学生多说。从学生为什么会喜欢口吃老师得到一点启发,尽量给学生自由发言的空间和时间,努力营造和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