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科普“针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1

中医知识科普“针灸”

向小辉

达州市达川区三里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达州  635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与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医养生保健,并尝试多种中医疗法。针灸作为临床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现已广泛应用在各类疾病中,由于许多人缺乏对针灸的了解,使得后续治疗遇到了较大难度,基于此,本文将用中医知识对针灸进行一一科普。

一、什么是针灸?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具有治疗范围适应症广泛、无痛、安全、疗效好、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优点。

二、针灸的功效是什么?

(一)疏通经络

针灸治疗最直接、最基本的作用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正常生理作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可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令气血运行正常。

(二)调和阴阳

针灸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转向平衡状态,通过改善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达到调和阴阳的效果。

(三)免疫调节

针灸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如下:①针灸可增强正常机体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②针刺或电针可以激活下丘脑,释放内源性阿片肽,可引起深度的精神-身心反应,包括强效镇痛作用、调节内脏功能以及免疫调节。

(四)镇痛

镇痛是针灸疗法应用最广泛的领域,针刺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内源性镇痛系统而发挥作用,此外,中脑边缘系统如海马、杏仁核等也在针刺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三、针灸的禁忌是什么?

(一)禁忌部位

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二)妊娠期

女性妊娠期间体质比较特殊,一般不建议针灸,防止针灸某些特定穴位以后,导致子宫收缩出现流产或者其他不良影响。

(三)皮肤疾病

如果出现皮肤溃疡、感染、肿瘤等现象,要禁止针灸,避免对损伤皮肤进行刺激,导致症状加重或诱发感染。

(四)过度劳累

身体过度劳累的情况下,也不建议进行针灸,防止引起气血不足,导致心慌、气短、恶心等不适症状。

(五)凝血障碍

如果有凝血障碍或者患有出血性疾病要禁止针灸,防止针灸以后导致出血几率增加。

四、针灸的注意事项忌是什么?

(一)针灸后不能受凉

为了确保针灸后有良好的效果,患者在针灸之后不能受凉,针灸后的第一天不能碰冷水,避免身体被寒湿邪气入侵。针灸之后还要注意避风,特别是不能吹空调冷风。

(二)注意饮食

在针灸之后,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吃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严禁吸烟饮酒,以免针眼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

(三)保护针灸部位

在做完针灸后要多注意休息,尽量不要压迫做针灸伤口部位的动作,防止伤口部位受到压迫,出现流血。在针灸后2小时内,针灸部位皮肤不可以沾水,也不能涂抹护肤品或化妆品,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果是普通针灸治疗,2小时后可以进行淋浴,但要避免泡澡;如果是火针治疗,或者配合拔罐治疗后局部出现水疱,则治疗后24小时内不要洗澡,以免引发感染。

(四)避免剧烈运动

针灸以后气血相对运行通畅,比较平和,为了保持比较舒适的状态,不建议马上进行剧烈的运动。此外,针灸后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大量出汗,汗液引起针眼处皮肤感染。

(五)观察不良反应

针刺部位出现少量出血、小水疱,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待其自然好转。如果出现针刺部位出现大量出血、化脓、大片水疱、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立即到中医科或针灸科就诊,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