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1

一文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

黎素容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610000 视听康复科/眼耳鼻喉科

想必大家都不理解人工耳蜗植入术吧,人工耳蜗植入术是一种可以让失聪人群恢复听力的手术,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代替病变的听觉器官,将外界声音转为电信号,传入患者耳内,对听觉神经产生刺激,再由听觉神经将信号传输入大脑,大脑感知到听觉。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术不仅仅需要较高医学技术含量,还需要全程无菌操作以及有效的护理,避免术后感染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接下来,一文带大家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

IMG_256

一、术前护理

(一)术前访视

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疾病历史、过敏历史,并查看检查结果。查看每个项目的检查是否齐全,了解耳周边备皮情况,对于存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需要先告知医生对其进行治疗处理。

(二)手术室无菌环境

需要选择千级层流手术间,并于术前将室内空气净化,提高空气质量。与此同时,限制室内人员数量,告知感染的医护人员禁止参加手术,术前一天,将手术所需医疗器械转移到手术间,并做好地面清洁和消毒工作,术前一小时进行层流净化。

(三)物品准备齐全

术前,护士除了需要准备相关医疗器械之外,还需保证医疗器械性能完好。手术显微镜的视野应该足够清晰且照明充足。手术磨钻的工作十分稳定,且将钻头准备齐全。此外,还需要准备两套电子耳蜗,防止电子耳蜗被污染耽误手术时间。

(四)做好术前检查

患者需要遵医嘱做好术前检查,护士协助患者检查,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及时答疑,主要检查内容有听力学检查、颞骨CT扫描和MRI、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智力等评估。患者于术前一天需要洗澡,换上干净的棉质衣服,并将指甲修剪。术前六小时禁止饮食饮水,取下装饰品。

(五)心理护理

术前,护士要给患者、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开展座谈会,普及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知识,让患者、家属对此有正确的认知。手术医生还需要科普电子耳蜗工作原理以及手术操作过程,告知患者、家属,人工耳蜗植入术仅仅可以恢复耳聋患者的听力,但是患者的语言组织能力需要长期进行系统训练才可以恢复。而且,由于该手术治疗费用价格昂贵,需要先充分认识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告诉患者年龄以及具体身体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术后效果,让患者和家属理解,避免心理落差产生医患矛盾。

二、术中护理

(一)使用抗生素

当患者到达手术室后,护士先对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术前半小时静脉点滴抗生素,如此可以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达到最大血药浓度。

(二)手术显微镜

护士需要先对显微镜的性能进行熟练的掌握,并了解调节显微镜的方法,保证显微镜放置于医生对侧,便于医生操作。在使用显微镜之前,需要检查冷光源是否正常,并且,使用之前还需要在显微镜外侧加上无菌套,并在镜头上装上无菌显微镜圈保证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三)术野准备

先将术野用碘伏消毒两次,消毒第二次的时候需要更换消毒钳,消毒范围则保证在耳周五厘米以上,术野粘贴45*30医用手术粘贴巾,便于术中引流,防止浸湿手术巾。

(四)植入电极前冲洗术腔

用五十毫升的注射器抽取抗生素溶液冲洗手术内腔,保证术腔内是无菌环境,并将骨屑清理干净,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中最好戴双重手套,并在切口周围铺上洞巾,将双极电凝镊放置适当的位置,防止电极植入鼓阶时不小心被损坏。

(五)器械护士的要求

器械护士需要无菌操作,术中集中注意力,观察手术进展过程,灵活地配合医生给予所需的医疗器械,传递快、准、稳,对显微镜要轻拿轻放,用完放回原处。

三、术后护理

(一)保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性

室内湿度调整为百分之五十到五十五,温度调整为二十六摄氏度,全麻患者术后平躺六小时,头偏向健康那一侧,手术耳朵朝上,并持续给患者低流量供给氧气、心电、指脉氧监护六小时,并检查患者口腔和咽喉内部有无分泌物,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将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二)饮食护理

术后到手术后的第一天,叮嘱患者进行流质食物饮食,术后第二天半流质食物,第三天正常饮食,饮食注意清淡、柔软、营养,多吃高蛋白、维生素、纤维素食物。

(三)病情观察

保证室内清洁卫生,并观察患者切口敷料处有无渗血情况,询问患者身体有无不适感,对于异常现象要立即告知医生,及时处理。为了防止感染,需要限制访视人数。

(四)言语功能训练

耳蜗植入手术前半年的康复训练十分重要,这时间段的康复训练可以有助于患者听觉恢复,需要通过语言训练刺激听觉神经,语言恢复时间显著较听觉恢复慢,因此,建议患者家属在生活中多给患者创造语言交流环境,让患者积极融入语言交流氛围中,并调动患者语言表达积极性,让患者更快恢复。

总之,对于耳聋患者来讲,人工耳蜗植入术是一项可以恢复患者听力的手术,有助于提高生活品质,但是护理更加重要,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护理,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