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以及临床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以及临床效果的影响

王迪   蔡桔林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以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SAS、SDS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变化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更好(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效果。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手术;心理护理干预;护理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clinical results of patients after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rger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60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30 cases by random draw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SAS and SDS scores and 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changes of SAS and SD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significant (P<0.05). The nursing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 Key words 】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rgery;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e

颅内动脉瘤常发生在脑底动脉环的分岔部位,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1】。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偏瘫、失语、呼吸困难和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导致高死亡率,并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伤害。脑动脉瘤手术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人的全身症状。然而,疾病的困扰和经济压力也可能导致病人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术后恢复【2】。 因此,在手术治疗基础上结合有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60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8岁,平均(47.41±2.99)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7-70岁,平均(48.23±3.23)岁。分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做好患者病情监护及用药指导,做好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提供信息和教育:在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向患者和家属提供详细的信息,解释手术的过程、风险和预后,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手术的必要性,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2)建立信任和支持: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担忧,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关爱。(3)缓解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4) 鼓励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应对策略:应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提醒他们手术后恢复的进展和成就,鼓励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5)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应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同事等保持密切的社交联系,提供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社会网络。(6)定期复查和随访:通过电话方式,以周或者月为单位,对患者进行回访,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同时,提醒患者按时进行复查。(7)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于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应为其提供专属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SAS、SDS评分:采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于干预前和干预30d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值与焦虑、抑郁程度成正值。

(2)对比护理效果:显效: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明显;有效: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未见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软件对比数据。(±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1)对比两组SAS、SDS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SAS、SDS评分(  ±s,)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0

67.23±6.26

34.09±3.20

64.26±6.65

35.15±2.98

对照组

30

67.36±6.32

46.28±4.91

64.11±6.27

44.46±5.18

t

0.08

11.392

0.090

8.533

P

0.937

0.000

0.929

0.000

(2)对比护理效果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护理有效人数30例,护理有效率(100.00%);观察组30例患者中护理有效人数22例,护理有效率(73.33%),两组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心理护理干预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干预和支持,以达到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和康复的目的【3】。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心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且护理效果更好。分析原因如下:护理人员通过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教育,增加其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缓解了患者内心的焦虑不安情绪。患者术后易出现焦躁的情绪,医护人员通过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了解患者真正需求,帮助患者释放不良情绪,树立正确的术后治疗态度【4-5】。同时,通过告知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增加患者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速度。鼓励他们与朋友、家人多沟通,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生活,融入社会。此外,通过定期复查和随访,帮助医护人员更好的掌握患者术后情况,开展延续性护理,促进患者康复速度【6】。针对术后,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帮助患者更加有效的改善心理问题,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素真,薛振生,王雪霞等.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27(7):1091-1093.

[2]张红梅.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全麻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0):21-22.

[3]李红月,倪宝英,吉华芳等.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9):44-45,52..

[4]李菊花,任兴珍.19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继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护理[J].江苏医药,2015,41(10):1228-1229.

[5]王小霞,曹作为,夏鹰等.颅内动脉瘤破裂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J].海南医学,2014,25(3):465-466.

[6]黄静,闫秀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1065-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