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浅谈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刘玉冰,刘丁龙,肖燕平

东莞市东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东省东莞市    523445

摘要: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板块,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中华文明的发展来看,中医从诞生至今,一直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直都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根据临床实践以及疾病的变化而得到丰富和充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学逐步与现代科学结合,形成了不断发展的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中医学。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医学依然面临着一些科学性和现代化的挑战。本文将就中医学的科学性和现代化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医学 科学价值 现代化

一、中医学的特点与科学性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存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始终担负着医疗保健的重要角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医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而其进程,往往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同步。[1]如针灸用具的衍变,由最初的砭石,到后来的骨针、陶针、铜针、铁针、金针、银针,一直到现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不锈钢合金针,无一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

中医同样有着科学的一面,虽然依然存在部分内容我们目前还无法科学地解释其个中原理,但这并意味着中医就不科学。从古至今,中医同样遵循着科学,比如古代人痘的接种来预防天花,发现青蒿能治疗疟疾,黄连能治疗痢疾等。[2]中医,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一种源自临床实践的经验医学,但不单单完全是经验,也有自身对疾病认识以及治疗方法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取之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并在几千年里在我们炎黄子孙的身上不断地使用,不断地补充,不断地修正,不断地完善。

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医的传入,西药立竿见影地效果以简单而粗暴地方式征服了我们好几代国人,相对于中医中药的见效慢,国人逐渐地没有耐心去研究中医中药,去使用中医重要,才使得中医药的发展到近代有着止步不前的瓶颈。在岁月的洗礼下,中医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寻找疾病原因及确定治疗方案的方法,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不断的得到验证,这就是辨证论治。然而随着生活节奏地不断加快,以致于很大部分人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从而对中医产生偏见,究其是因为没有把握住精髓,不会运用,所以在临床中经常犯错,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中医大家都非常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对于中医来说,辨证论治有着独到的实用性,它重视客观的临床证据,在遣方用药方面也是仔细斟酌,根据不同中药的药性,根据患者的体质不同,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性,配出最佳的药方,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再加上中医本身多年来被不断的传承和延续,又行之有效,我们暂时还无法定义中医的诊疗方法是否科学,但从科学的本质上来讲,中医的人性化治疗措施是科学的一个里程碑。[3]

二、中医学的发展及现代化

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中医科学技术现代化,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同样,中医现代化包括诊断方案、疗效评价、中药使用、医院管理、科学技术现代化等多个方面,其中中医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最为关键的节点。现阶段中医科技现代化的重点是中医技术现代化。中医学对人、对自然的认识更多地是属于科学范畴的,主要反映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从历史长河中传承至今的中医,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强调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重视个体的辨证论治观点,在目前现代医学科学领域依旧处于先进的地位。但从技术上看,中医诊断仍停留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上,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中医诊疗服务。因此,目前中医现代化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中医理念与落后技术的矛盾。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目前已发展到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在现代科学技术没有真正被中医所用的情况下,中医基础理论已经逐步陷入发展的瓶颈,短时间内是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及发展。因此,中医先进的理念与落后的技术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体现在:落后的技术不能适应中医理论发展的需要。[4]这就是目前外界普遍认为中医落后、不现代化,中医界人士却认为中医学已经超越现代科学的原因所在。中医技术现代化是现阶段中医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点。要完成中医技术现代化,就需要建设具有现代水平的中医基础医学研究平台,才有可能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中医诊疗体系中来,进而实现中医技术现代化。

然而中医现代化面临的最严重的困惑是破碎和分裂。首先,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中医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的研究显得非常零散,甚至破碎。有用解剖、生理、病理、数学、物理等方法去验证中医科学性的,有从器官、系统、分子水平等不同层面切入寻找内在联系的,可是彼此之间无法实现关联、互证或形成逻辑一致的结论。其次,实证研究的结果与传统中医的理论格格不入、水火不容,更不可能运用于临床实践,究其根源还在于所接纳的科学观和方法论。[5]首先必须明确生命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生命是未完成的、开放的、不断创造着的存在,生命现象除了包含生物学属性外,还有社会、文化、心理等属性,中医的藏象概念似有器官结构的属性,更多具有功能、时序、超形态、整体全息等属性,简单地将自然科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用于生命现象的探索,支离破碎就不可避免了。面对自然科学模式研究生命现象的困惑,一些研究削足适履地满足自然科学的标准,一些又掩耳盗铃地回避问题的存在,研究模式的取向导致中医现代化背离了中医特色。

三、中医学的展望

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历代中医大家都在不断地根据自己的临床诊疗经历而不断地丰富着中医的基本理论,创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剂,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具体记载的方剂就有九万多个,这能不容知否地说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中药的功效才慢慢显现出来。[6]例如现在我们知道板蓝根,连翘可以抗病毒,金银花,野菊花能够清热解毒,但是这其中的具体机制我们还不能清晰地证明其原理。同样作为一种生命的细菌,在自然选择下,其耐药性越来越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我们真的非常有必要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中医药,发展好它,毕竟中药几千年来一直在人体内使用,并不断的得到验证。为什么有时候一个药方能流传上千年,对于某种疾病有着奇特的疗效,肯定是这其中的某种成分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正是我们要好好发掘的地方,现在解释不了的事情,不一定就不科学,也许未来的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它的机制就彻底清楚了,这就像当初人们也不知道青蒿为什么能治疗疟疾一样,有疗效,必定有它的科学性,因为人们认识自然的过程是漫长的,逐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医药事业,使中医现代化才不是一句空话。

总之,中医学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学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展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现代中医学。中医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中医学的治疗水平,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姜爱平,崔蒙.关于中医现代化的思考[J].中医杂

志,2007,48(8):742-744.DOI:10.3321/j.issn:1001-1668.2007.08.032.

[2]-[3]闪增郁,张智,彭锦等.对中医现代化及其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08-409.DOI:10.3969/j.issn.1006-3250.2005.06.004.

[4]赵博.中医现代化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47-50.DOI:10.3969/j.issn.1673-1727.2004.01.017.

[5]张天奉,曹洪欣.中医现代化的学术内涵[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398-1399.DOI:10.3969/j.issn.1000-1719.2006.11.014.

[6]盛海英.近代中医困境根源探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7):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