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张掖市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防御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新时期张掖市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防御对策

施磊

张掖市气象局  734000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新时期张掖市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御对策。在成因分析中,探讨了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对雷电灾害的影响。接着,介绍了雷电灾害给农村地区带来的严重危害,包括人员安全威胁和农业损失。为了有效防御雷电灾害,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其中包括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增强建筑和农田的防护能力。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可以降低农村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雷电灾害;成因;防御;对策

引言:

雷电灾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灾害之一,对农村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张掖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地区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条件的改变,雷电灾害频发的可能性也增加。因此,深入了解雷电灾害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防御对策,对于保护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农业生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将重点探讨张掖市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和防御对策,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农民提供参考,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1.成因分析

1.1气候因素

1.1.1强热力梯度

强热力梯度指的是在同一区域内温度急剧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引起大气中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之间的强烈对流,产生静电充电,增加雷电发生的概率。

1.1.2快速垂直运动

快速垂直运动是指大气中气流的垂直上升和下降运动。这种运动会加剧云内部的碰撞和摩擦,产生强烈的静电充电,从而促进雷电的形成。

1.1.3大气湿度和不稳定度

大气湿度和不稳定度是雷电发生的重要条件。高湿度的环境有利于云中水汽的凝结和云粒子的聚结,有助于雷电的形成。而不稳定的大气条件则使得气流更容易上升并形成对流活动,进一步促进雷电的发生。

1.2地形因素

1.2.1地形起伏

地形的起伏会影响大气的垂直运动,增加气流的聚集和对流活动,从而增加雷电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山地和丘陵地形与平原地形相比,具有更多的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使得雷电灾害的发生概率更高。

1.2.2地表条件

地表的条件,如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也会对雷电灾害产生影响。丰富的植被可以保持地面的湿度,并有助于阻止雷电的发生。相反,干燥和缺乏植被覆盖的地表会导致大气干燥,增加雷电的发生概率。此外,土壤湿度的分布也会影响雷电灾害的程度。湿润的土壤可以吸收大气中的静电,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2.雷电灾害对农村地区的危害

2.1人员安全威胁

雷电灾害可能对农村地区的居民和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甚至死亡的威胁。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人们在户外的活动,如农田劳作、牧场管理等,都有可能成为雷电的直接袭击目标。由于雷电传导电流巨大,被雷击可能导致人员电击伤害、心脏急停等危险情况。

2.2农业损失

雷电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显著的威胁。在瞬间高温和强光辐射的作用下,农作物和果树可能受到严重的损害,包括焦炭或烧伤、凋萎和烧毁等。此外,雷电还可能引发火灾,对农田、森林和农舍等农村地区的建筑和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3. 防御对策

3.1预警系统

建立雷电监测网络,配置雷电监测设备,包括闪电探测器和雷电地闪监测仪等,实时监测雷电活动。通过数据分析、模型预测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预警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受灾区域发送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建立健全的预警信息传达渠道,包括短信、手机APP、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准确高效地传达给受灾区域的人员。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处理。同时,设立专门的应急抢险队伍,具备快速处置和救援的能力。通过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获知雷电活动的情况,及时发出预警,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减少雷电灾害对人身安全和财产的危害。

3.2增强人员安全意识

为了防御雷电灾害,提高人员安全意识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措施来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1)雷电灾害宣传教育,开展针对雷电灾害的宣传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农民和学校的师生等群体普及防雷知识,增强他们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警觉性。(2)防雷知识手册或宣传资料,发放防雷知识手册、宣传海报等资料,向民众提供实用的防护指南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雷电灾害的危害性和避免措施。(3)雷电安全培训,组织相关培训,包括如何判断雷电来临、采取的安全行为、观察雷暴云的特征等,提高人们对雷电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4)个体自我防护,教育人们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如避免在雷暴天气中进行户外活动,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寻找安全的室内避雷场所等。加强人员安全意识是防范雷电灾害的基础。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人们对雷电灾害的认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防护措施,减少雷电灾害对人员安全的风险。

3.3加强建筑防护

3.3.1 修建地下避雷设施

地下避雷设施包括地下避雷网和接地装置,可以将雷电传导到地下,减少对建筑物的直接影响。建筑物地基应设置合适的接地装置,确保电荷能够安全地分散到地下。

3.3.2 安装避雷针和避雷网

避雷针和避雷网可以分散和导引雷电的电荷,保护建筑物和周围环境。避雷针一般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避雷网则覆盖整个建筑物或其周围的范围,有效降低雷电引发的危险。

3.3.3 防护设备检修和维护

定期检查建筑物的防护设备,包括避雷针、避雷网、接地装置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如有损坏或老化,要及时修复或更换,保证其有效性。

3.3.4 建筑物内部安全措施

在建筑物内部,加强安全设施的布置,包括防雷保护器、避雷接闪器等,减少雷暴引发的电气故障和火灾风险。

3.4农田防护

3.4.1 安装避雷网和地线

在农田周围或农作物上方安装避雷网,用于分散和导引雷电的电荷。地线必须连接到地下接地装置,将雷电安全导至地下,减少对农作物和农田的危害。

3.4.2 隔离大型金属构筑物

避免在农田附近或农田内的大型金属构筑物,如高压塔、电线杆等,这些构筑物会成为雷电的吸引点。如果不可避免,要确保这些构筑物有合适的避雷装置。

3.4.3 选择防雷作物品种

一些植物对雷电有较高的抗性,如丰花苜蓿、黄花苜蓿、地蛇菜等,可以选择种植这些具有较强抗雷能力的作物,减少农作物受雷电灾害的风险。

3.4.4 提前预防措施

在雷暴来临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停止农田内的机械作业、避免在农田中躲避、尽量将农器具和农作物放在安全的室内存放等,以减少雷电对农田的影响。

通过采取农田防护措施,可以减少雷电灾害对农田的破坏。安装避雷网和地线,能有效分散和导引雷电,减少对农作物的直接打击。隔离大型金属构筑物,减少雷电吸引点,降低农田的雷电风险。选择抗雷作物品种,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都能有效保护农田免受雷电灾害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张掖市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应加强雷电监测和预警,加强农田和建筑物的防护措施,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防护意识和能力,以减少雷电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只有综合应对,才能有效预防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马真.新时期平凉市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防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8(12):2.DOI:10.3969/j.issn.1007-5739.2018.12.126.

[2] 芦佳.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御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 2018(16):2.DOI:CNKI:SUN:HLKX.0.2018-16-038.

[3] 孙六娣.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御对策浅析[J].科技信息, 2010(09X):2.DOI:10.3969/j.issn.1001-9960.2010.09.328.

[4] 侯学源,姜涛,张琳.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御对策研究[C]//第十三届泛珠三角区域气象学术论坛.;广东省气象学会;;海南省气象学会;;, 2016.

作者简介:施磊,(1990.02),男,甘肃张掖人,本科,气象工程师,从事工作:雷电防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