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德·点亮盲生心中的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中华十德·点亮盲生心中的灯

张 丽

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作为传统中华文化与学术的代表,在特殊教育学校盲班教学中加强对国学经典知识的学习,能够让盲生熟知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盲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提高学生素养及民族精神的认同以及树立文化自信提高盲生爱国情操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盲生、国学诵读,学生素养,爱国情操

有一些孩子,他们一出生就是不幸的,有的孩子无法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有的孩子无法听到声音、无法说话、有的孩子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玩耍交流。如果说这些残疾孩子是折翼的天使,那么我们特殊教育教师就做为他们插上翅膀的人。国家提出“全面普及特殊教育,残障儿童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传统中华文化与学术的代表,在特殊教育学校盲班教学中加强对国学经典知识的学习,能够让盲生熟知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盲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提高学生素养及民族精神的认同以及树立文化自信提高盲生爱国情操也具有重要作用。

我班按照教材带领学生继续学习《中华十德·国学》教材《礼德篇》、《义德篇》、《勤德篇》、《勇德篇》、《廉德篇》。

我校盲班诵读取得显著的成绩与效果,大大提高了盲生的道德修养,增长了盲生的学识、拓宽了盲生的眼界和见识,消除了孩子们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每个孩子都散发着自信的光芒。也引来了我校其他专业学生的兴趣。

本阶段,我班按照教材带领学生学习《中华十德·国学》教材《礼德篇》、《义德篇》、《勤德篇》、《勇德篇》、《廉德篇》的同时让盲生用结对子找朋友的方式,每个盲生带一个培智班的小朋友一起来诵读经典,让中华十德,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遍布整个校园,让特殊教育学校的每个孩子都成为传承中华十德的种子,静待花开。

一、中华十德课题研究的方法

师生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一)、做到每日三诵:早读齐诵、课间展诵、午间齐诵。

(二)、黑板一角每日更新。利用课前5分钟,师生共同诵读。这个活动深受盲生的喜爱,成了盲孩子每天期待的时刻。

(三)、每周两读(周三周五利用早读时间集体诵读,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四)、每周一记(每周精选一篇经典诗文等,并要求学生背诵);

(五)、每周一课(每周设一堂经典赏析课,由语文教师讲解国学经典,赏析诗词名篇);

(六)、每月一查;

(七)、每学期一赛(联合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大力推进国学经典活动在校园的深入开展)。

(八)、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九)、讲故事: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通过再创作改变成有丰富内容,语言生动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

(十)、写作:在讲故事的基础上,仿照文包诗的形式进行写作;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进行改写、扩写。

(十一)、诗文绘画:根据诗文的内容和意境,让低视力的学生进行创作性的诗配画。

(十二)、诗文书写:以书写盲文为主,低视力的学生可以用汉字书法的形式,书写经典诗文。

(十三)、开展了“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经典诵读比赛”等不同形式的班会。对盲孩子们启迪智慧,开启心灵,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华十德课题的活动及成果

虽然经历了三年疫情,打破了很多的教学计划,但是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诵读习惯并且一直坚持下来,即使不在校园,在家中也坚持诵读,经过几年的诵读,盲班师生能背诵经典诗词几百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我班参加第三届沧州少儿国学大赛喜获佳绩

第三届沧州少儿国学大赛落下帷幕,我校盲班节目《盲生全体诵读三字经》获得特别节目奖,张丽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此次沧州少儿国学大赛,为我市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学习国学经典、学习传统文化的公益平台,展现了沧州少年儿童在武术、戏曲、民乐、民舞等项目上的传统文化艺术技能和国学素养,结合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又利用中秋佳节传承传统文化,增长个人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在张丽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班师生荣获团体赛节目特别节目奖。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得力于学生的克勤允诚、善学益思之工,也得益于指导老师孜孜不倦、耐心细致地教诲。回顾征程,大赛的挑战花样百出,武术、戏曲、民乐、民舞等项目,我校取得骄人成绩,收获荣誉,着实不易。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在古韵悠长、欢乐和谐的氛围里,盲班师生共同品味传统文化,欣赏经典艺术。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成长之旅,为孩子展现出中国范,让他们畅想最美好的中国梦。

2 、带领盲生参加沧州图书馆携“心目影院”给盲生讲中华十德影片活动。

在第26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为了丰富和活跃残障朋友的文化生活,12月1日上午,沧州图书馆携手沧州市残联、“心目影院”志愿者共同走进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为视障学生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看电影”活动。虽然正值寒冬季节,特教学校活动现场却暖意融融,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心目影院”爱心志愿者为他们讲解的中华十德的电影。此次,担任讲解员的志愿者是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海瑛、梁爽,他们声情并茂地为学生们讲解。感人的电影故事和志愿者生动的讲解,让到场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受到了一次人生启迪和艺术熏陶。

3、带领盲生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少儿语言艺术盛典沧州赛区海选喜获第一名

《第四届全国青少儿语言艺术盛典》----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提升自信、增强语言魅力的舞台。

本次沧州赛区海选中第61号选手是我校全盲学生张政,他用“黑夜遮住了我的眼睛,我却在努力寻找光明”为自己开场,展示了他的关于中华十德的作品《蚂蚁报恩》。在作品展示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喜获第一名。

“黑夜遮住了我的眼睛,我在努力的寻找光明!”一开场,张政的父母、张丽老师都为孩子流下了激动喜悦的眼泪。是啊,黑夜遮住了孩子的眼睛,老师们要用心去点亮孩子们心中的灯!

4带领盲生参观沧州图书馆,感受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展现时代风采,感受中华十德国学文化氛围。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盲班的学生多次在老师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沧州图书馆。参观活动中,盲生聆听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摸读了大量关于中华十德国学书籍,不仅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图书馆的安静氛围、书香气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国学氛围,使中华十德精神更牢固地在学生们的心灵扎根。

5让声音点亮出彩人生,启明朗诵艺术团成立

为助力“书香沧州  全民阅读”文化品牌的建设,践行“全民阅读”宣言,联合社会各界关注视障儿童的健康成长,用诵读为他们搭建更广阔的舞台2023年5月26日在沧州市图书馆成立“启明朗诵艺术团”并举办“声音的力量”诗文朗诵会。“启明朗诵艺术团”十名成员均为我校视障部学生。

  “启明朗诵艺术团特殊教育学校直属分团”在“声音的力量”诗文朗诵会中朗诵了《读中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谦虚过度》。精彩的诵读赢得了领导和专家的很高赞赏,中华十德的精神更加牢固的扎根盲孩子们的心灵。

. 子课题研究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1创新变革,提升教师国学水平和创新教学方式

一支高素质的国学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国学教育的关键。首先,提升现有教师的国学素养,是改变当前国学教育存在问题的最简便的方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语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国学素养和国学教学能力。其次,要注重在师范类学校广泛开展国学教育,提升师范生的国学素养,传授合理的国学教学方式,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快速投入国学教育中。

2选择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要活用。活不活,关键是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课文、不同社会背景和学科教育的不同目标,采取不同教法”。

3促进盲校教育改革

盲校教育改革是一项科学而严谨的工作,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随着特殊教育发展对教材的需求,我们特教工作者应积极采取两手共建模式。一手结合聋生实际立足课堂编写适合的校本教材,一手积极地联系出版部门,通过他们参与、推动,使得我们的教材内容更丰富。

. 结论

是的,吾辈本平凡,但静水流深,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平凡得气壮山河;生活本平淡,却远非单调乏味的内涵,而是绚烂之极的风光无限。爱在特校,我们的激情与干劲在这里澎湃,我们的智慧与理想在这里升华,我们的价值与追求在这里见证,我们的青春与热血在这里燃烧,我们的爱与生命像阳光一样绽放。

【参考文献】

《中华十德与国学》小学版;

《中国现代特殊教育》;

《小作家选刊》;

国家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华十德.国学》教材                      


张丽,河北省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高级教师

联系方式:153689817672   Email:6700393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