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建筑保护工程的工程管理——以三义庙文物建筑维修工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浅析古建筑保护工程的工程管理——以三义庙文物建筑维修工程为例

袁飞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历史研究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对传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古建筑保护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工程管理措施来进行施工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古建筑保护施工的质量,提升古建筑保护的质量。本文将以三义庙文物建筑维修工程为例来对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

引言

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使我国具有较为丰富的古建筑资源。古建筑在历史文化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建筑由于时间、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所以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来进行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但是,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有效提升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的施工管理质量成为提升古建筑文物保护质量的关键。

1、三义庙古建筑概况

三义庙位于成都市武侯祠文物区内部,是武侯祠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义庙初名三义祠,供奉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关于和张飞三人,名字源于桃园三结义的典故。三义庙最早建设于康熙元年(1662年),后由于火灾焚毁,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新修建。所以三义庙建筑结构、建筑风貌以及保留下来的建筑构件均属于道光年间遗存,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解放后,相关政府对三义庙进行了多次修缮,1981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列入了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三义庙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2.1做好古建筑文物保护的前期勘察工作

在进行古建筑文物保护施工方案制定前,需要对古建筑文物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古建筑文物的损坏程度,根据固件柱文物的初始数据来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保证古建筑文物修缮后具有更高的还原度。三义庙文物建筑修缮前,首先进行了三义庙现存建筑的年代分析。充分结合三义庙的资料记载以及建筑构件和法式特征,确定了该建筑最早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新修建,建筑结构、建筑构件等均属于道光年间,距今已经有180多年历史。其次是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地评估。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的勘察分析,三义祠建筑主要存在的病害为:(1)天井、明台以及建筑地面的红砂石存在一定的风化,部分出现破损的情况;(2)柱体的漆面破损,柱础红砂石存在一定的风化和破损;(3)建筑檁条、椽子、木楼板、木枋以及木地袱存在不同程度的糟朽破损情况,木柱、童柱有开裂现象,部分装饰木构件破损脱落;(4)部分梁架存在脱榫、虫蛀以及糟朽现象;(5)封火墙墙体常年受到雨水浸蚀,苔藓滋生,青砖酥碱严重,边壁雨蚀糟朽;(6)木椽糟朽严重,屋面塌陷,筒瓦局部存在破损,漏雨严重,吊檐板糟朽;(7)部分木构件存在白蚁问题。图1总体来看,三义庙建筑结构本体没有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病害,不影响建筑的安全和使用。

2.2妥善做好相关结构的修缮工作

大木构件修缮:对于木柱的干缩裂缝,需要结合裂缝的深度进行修缮,如果裂缝深度不超过柱径的1/3,可以采用嵌补法进行整修。裂缝宽度为<3mm,可以在柱子油饰或者断白的过程中通过腻子勾抹严实的方式进行整修;裂缝宽度为3~30mm,则需要通过旧干燥木条进行嵌补处理,并用环氧树脂粘牢;如果裂缝宽度超过30mm,则需要在嵌补处理后在开裂位置通过2~3道铁箍进行加固处理,如果开裂较长,则需要将铁箍的间距控制为0.5m。如果柱子进存在表存腐朽或者虫蛀的情况,需要将腐朽和虫蛀清理干净,然后通过干燥的木材来按照原尺寸进行修补。其次是梁的修缮,梁的残损情况包括脱榫、开裂以及腐朽等。当梁脱榫时,需要在归按梁架时将模安装回原位,并在两头通过长度为300mm,厚度为15mm的铁锔子进行加固处理。檩开裂处理可以按照木柱的开裂处理方式来进行。檩糟朽需要结合糟朽程度来进行,深度不超过桩径1/5时,需要将糟朽清理干净,然后通过耐水性胶水将干燥木材粘在修补位置并整修整齐,用铁钉进行固定处理。

地面修缮:三义庙的室内采用了400×400的红砂石板进行铺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和破损情况,但是不影响正常使用,所以不进行修缮,本次修缮主要是对明台的红砂阶条石进行更换。采用相同品质的红砂石按照阶条石的尺寸进行阶条石的制作,然后通过灰泥坐底,将红砂阶条石铺设到对应的位置,并通过青灰进行撕缝处理。然后是对地面排水系统进行整修。由于天井地面排水坡度正常,排水沟可以满足排水需求,所以在整修过程中需要对排水沟进行疏通和清理工作,同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排水沟因修缮工程出现堵塞的情况。

图1 三义庙建筑地面维修图

d006b981a7237e2010201835ff45cb7

3、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地施工管理措施

3.1落实施工现场责任制度

古建筑文物修复工程直接影响了古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需要做好古建筑文物保护施工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通过对施工职责进行细致划分来保障施工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从而使各个部门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包括前期勘察、建筑材料采购以及施工作业等内容。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落实严格的施工现场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和岗位,实现责任落实到人。通过有效落实现场责任制度能够有效地提升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的现场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古建筑修复的质量。在落实现场责任制度的同时需要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来对施工现场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情况发生。同时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相关人员的施工水平满足施工要求。

3.2做好施工前期勘察工作

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前期勘察工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前期勘察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前期勘察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开展勘察工作,保证勘察的全面性、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这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等先进技术来提升勘察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勘察过程中㤇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确保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并结合当地气候、地理以及历史文化等相关信息来进行收集资料的分析,确保收集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3强化质量管理工作,做好后期维护

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了古建筑文物保护的整体效果。所以要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来全面提升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首先,需要制定完善地监督管理措施来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其次需要通过有效地措施来对施工材料的采购、使用等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应用满足古建筑文物保护的要求。第三,需要做好施工工艺的管理,通过有效地监督管理制度来对古建筑文物保护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管。最后,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措施来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施工能力。通过这些质量管理措施来全面提升整个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后期维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古建筑文物保护施工管理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古建筑的后期维护工作。在维护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维护的时间和频率,保障古建筑表面的材料不受到损坏。

结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通过良好的施工管理措施来对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实现对古建筑文物进行更好的修复。使古建筑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历史文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勇龙. 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关键点分析[J]. 砖瓦世界,2023(11):114-116. DOI:10.3969/j.issn.1002-9885.2023.11.038.

[2] 魏海涛. 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策略[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2(6):159-161. 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3.06.052.

[3] 郑国洪. 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关键点分析[J]. 四川建材,2019,45(2):201,203. 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9.0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