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机电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祝尧王毅

210112199006100610

610521198610273014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电力体系的发展创建应该有效融合当代机电工程技术与其他科学技能展开强化完善,构成全面性智能电网体系。在智能电网创建当中增强对机电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先进化设施等方面可以较好地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智能供电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日常需要,使得电力企业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取得可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机电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引言

在电网改造过程中,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综合能源开发、电能供给、传统电网功能于一体,并能实现与终端用户设备互联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电网系统。对于中国来说,目前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要协调各层次电网,使之达到最大程度优化,但是从实际应用、深入发展等角度出发,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还存在较大差距。

1智能电网的特点

智能电网。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能发展的综合提高,在以往电网的前提下,智能电网此种新兴产物随之出现。智能电网作为根据机电工程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能以及物理电网的互相之间进行结合,使得电网运作成效、供电质量以及供电进度中的安全可行性、平稳性获得整体增强,就于我国电力系统稳定发展、减少供电成本、资源有效合理使用等层面做出贡献[1]。智能电网作为日后电网创建的重要之处,也是人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其除了包括以往电网技术的效用与特征,也存在自身的技能优势。当中最彰显的特征即为以下几方面:(1)兼容性。陈旧电网存在区域性,各个地域间的电网具备一定程度的不同,造成彼此间无法互相兼容,需要借助协调,然而智能电网不具备这些情况,各个地区的智能电网间能够互相兼容,不再通过其他设施的媒介或是改进,这是在电力传递中的兼容性。并且针对电力生产来源也存在兼容性,智能电网可以容纳风电、水电以及火电等多样化产生模式的电力,针对分布式发电、微电网等等均能达到科学有效的衔接,此种较好的兼容性作为以往电网不具有的,不仅实现了各个用户间对能源的需要,让不同地方的电力可以有效补充,加强了电力的平稳性,更是达到供电方和用电方间有效沟通的前提。(2)安全性与智能性。陈旧电网出现多方面安全问题,尽管始终以来均有大量专家在开展有关的安全性分析,在多年来获得了很多成果,逐渐降低的用电安全事件则是有效证明。然而与智能化电网对比,智能电网使用智能管控体系借助自动研究各个影响要素针对智能电网自己的影响原因,能够有效消除电网中的潜藏漏洞,减少安全事故出现概率,维持电网运行的平稳性,此外也降低了安全事故产生。(3)经济性。智能电网不仅具有了电力的以下供用户生产生活应用,也具备了电力的上载,将用户产生的剩余电力传递给其他应用人员,其使用有利于用户降低针对发电厂的依赖,维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也有助于达到资源的有效使用,减少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成本。此外,需求与供应互式情况的构成具体是依据能源予以,同时按照实际的需要,有效地提供与供应,进一步保障整体市场获得平稳的运作与发展,更是其经济性的关键表现。

2机电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创建中的应用

2.1能源转换技术

现阶段,人们应用的电力能源主要是石油、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和风能等转化成的电能与热能。由于能源性质的不同,在借助能源转化技术应用时,还可以将能源分为环保性能源和非环保性能源。在能源的实际转化过程当中,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的碳中和发展战略标准,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煤炭资源在发电领域中的应用,以此向风能能源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方面转换。与火力发电不同,清洁能源主要受各方面环境因素制约的影响,其稳定性相对较差,无法充分满足整体的用电需求。因此,可以将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加强能量储存技术和电力调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无法使用的电力进行收集和存储,这样一来,当电力负荷出现低谷时,可以将存储的电力通过能源转换技术,有效转化成所需的热能和电能,并释放到供电系统当中。

2.2在输电环节的应用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电网工程建设也获得了长远发展,目前中国电网工程建设正逐步向高电压和大容量方面开展,这一方面为中国社会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创造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也正因为电网具备上述特性,导致电网本身的安全和可靠性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对其加以完善和创新非常重要。在电网建设向着高电压和大容量方面方向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想要有效规避问题和风险,就需要使用机电工程专业技术中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体细节包括。首先,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对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具备较强的可控性,同时可以实现交流电网协调发展,而且能够进行各种大功率、远距离的电能输送工作,其应用优势非常显著;其次,对特高压输电网来说,其不但需要良好的电力吸纳能力,此外对安全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也较高,而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能够有效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而给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很多便利性。

2.3用电系统中的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创建质量的深层次开展,在促进智能化小区创建的同时也为用户使用电予以了保证。电力企业要想保障用户针对用电的满意度与认可度,应该增大用电体系供电的平稳性及可行性。并且,也应该增强供电的质量,唯有这样才可以促进用电体系的稳定发展。据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可知,要想保障用户对于用电的认可,提升用电有效性,应该增强对智能电网的科学创建,借助促进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同时合理使用机电工程技术,可以为创建智能化小区予以参考。同时,在智能电网创建中运用机电工程技能,能有效达到针对电网的智能管控,像对于用电信息的管控及收集工作,预防漏电情况的出现,在保证用户用电水平的同时,也保障了电力企业发展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除此之外,将机电工程技能灵活的使用在智能电网创建中,也可以使相关人员参考电能数据,进行分期电价工作,从而提升工作成效,推动智能电网创建的稳定发展。

2.4配电自动化技术

配电环节在智能电网中作为一项重要环节,实现了智能电网总体的规划和不同类型新能源的接入作业。因此,在配电环节中可以选择利用配电自动化技术,以此来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配电网的故障处理能力,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电力服务。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之中,配电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借助该系统可以实现用户之间的有效互动。在中低压配电网建设过程当中,利用配电网可以实现对其他能源的接入,从而保障智能电网的供电稳定性。在智能电网的配电环节中涉及了机电工程技术,还包含了配电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储能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智能电网实现对配电网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还能够促进相关设备的应用和研发,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

结语

在智能电网实际建设过程中,高效科学应用机电工程技术,特别是将其应用于电网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等关键环节上,既能够解决电网能耗过高的问题,又能推动电网绿色化、可持续化发展。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实况来看,电力资源需求进一步扩大已成必然趋势,是以,智能电网也势必会成为电力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由此可知,机电工程技术也将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厉媛媛.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2(08):219-221.

[2]刘林.探索智能电网建设中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2,20(03):37-39.

[3]段松凯,王临铭.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