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3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王永翠

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南京  211500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6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按照康复护理时间均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康复护理)与实验组(31例: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质量均显著提升,组间数据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开始时间可直接影响其康复效果,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疾病对患者身心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早期护理脑梗塞偏瘫康复护理

脑梗塞偏瘫常见于罹患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的中老年群体,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脑梗塞的发生是由于血液循环将固体或气体栓子运送至颅内脑血管,脑血管堵塞,影响正常脑供血,引发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与血供不足受损脑组织区域大小有关[1]。脑梗塞偏瘫患者借助康复护理可持续刺激大脑皮质神经传递,激发大脑潜伏神经通路与处于休眠状态脑细胞,基于大脑可塑性,重组神经反馈通路以替代损伤神经反馈通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一般情况下,康复护理多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10天至14天开始,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医疗技术的提升,脑梗塞偏瘫患者发病后48h内病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满足康复护理开展条件[2]。本次研究为论证脑梗塞偏瘫早期康复护理可行性,比较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62例分别于不同时刻开展康复护理脑梗塞偏瘫患者相关资料,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早期康复护理患者中男16位、女15位,年龄值域区间54岁~77岁、平均值域(63.61±1.4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值域在0.54h~3.54h、平均值域(2.09±0.15)h。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患者中男17位、女14位,年龄值域区间56岁~75岁、平均值域(63.57±1.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值域在0.52h~3.51h、平均值域(2.05±0.12)h。两组采取于不同时刻开展康复护理脑梗塞偏瘫患者一般资料相关组间数据具有可比性,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既往因脑梗塞入院,接受专科治疗后均脱离生命危险。(2)患者均意识清醒、各项生命指征正常的情况下,主动参与本次研究,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均低于50分,确诊脑梗塞偏瘫,患者均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会研究开展条件。排除标准:(1)排除无法正常交流患者。(2)排除非首次脑梗塞偏瘫接受专科诊疗护理患者。(3)排除其他疾病致上下肢运动障碍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于发病后10天至14天协助患者开展康复护理,(1)床上动作训练:①每日按摩患者偏瘫一侧肢体,注重按摩下肢、腕关节以及肩关节,在按摩的同时基于患者耐受能力,适当活动偏瘫一侧上下肢关节,在按摩的过程中应动作缓慢、轻柔,先活动大关节,而后活动小关节。②指导患者主动行床上动作训练,患者行上肢训练时应取仰卧位,两手交叉相握,通过将健侧上肢上举,以带动偏瘫一侧上肢上举。患者行下肢训练时,应借助健侧下肢,将健侧下肢伸至患侧下肢下方面,双腿同时用力上抬,健侧下肢带动患侧上抬,并请患者在健侧上下肢辅助下尝试翻身、坐起。(2)下地行走:先协助患者床边站立,在患者可掌握站立平衡的情况下,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请患者轮流抬脚,做原地踏步运动,并为患者提供步行辅助工具,在患者开展步行训练时,纠正其步幅与步态,并鼓励患者自行穿衣、如厕、吃饭。该组每日锻炼2次,每次持续活动20-30min。

1.3.2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发病后24h至48h、生命指征平稳、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即开展康复护理,(1)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早期康复相关研究资料,强调早期康复的优越性与可行性,借助临床典型案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护理顺利开展。(2)功能位护理: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卧位及仰卧位、半卧位时均避免偏瘫一侧肢体关节屈曲,①仰卧位时偏瘫一侧上肢外旋、外展,同时于肩关节下放置一个软枕,而于双下肢大腿与小腿之间放置一个沙袋,以防止髋关节外旋、外展,于床尾防止一软枕以使双足取中立位。②当患者患侧卧位时,患侧前肩微前伸,同时肘关节伸直,五指分开、掌心向上,髋关节向后伸展,屈曲膝关节,踝关节保持中立,此时健侧下肢髋部与膝关节微向前屈曲。③健侧卧位时,应使患者躯体基本处于垂直状态,于患者怀中放置一大号软枕,将患者患侧上下肢均置于软枕上。,每隔1-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

两组患者均持续护理3个月。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质量以及依从性(不依从、较依从、完全依从)。FMA量表、日常生活质量以及护理依从性,焦虑自评量表(SAS百分制)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百分制)评估心理状态,分值高低与焦虑、抑郁轻重呈正比。FMA量表上肢功能评分区间在0至66分,下肢功能评分在0分值34分。Bartehl指数(百分制)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依从性等于一组内较依从与完全依从占比。

1.5统计学处理

文章内相关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系统,“(x±s)”表达形式的数据采用“t”检验系统,“(%)”表达形式的数据采用“χ2”检验系统,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且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

较于护理前,实验组护理后SAS量表评分以及SDS量表评分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x±s、n]

例别

n

SAS量表(分)

t值

P值

SDS量表(分)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31

67.17±3.54

21.37±1.24

16.735

<0.05

65.61±3.71

23.46±1.46

16.425

<0.05

对照组

31

67.13±3.51

40.41±1.21

16.403

<0.05

65.57±3.65

39.08±1.43

16.583

<0.05

t值

1.765

14.241

-

-

1.657

16.542

-

-

P值

>0.05

<0.05

-

-

>0.05

<0.05

-

-

2.2肢体运动能力

较于护理前,实验组护理后FMA量表中上肢与下肢评分均提升且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运动能力比较     [x±s、n]

例别

n

上肢(分)

t值

P值

下肢(分)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31

34.89±2.65

58.05±3.21

15.532

<0.05

24.35±1.72

30.41±1.36

16.435

<0.05

对照组

31

34.92±2.61

47.44±3.25

15.234

<0.05

24.31±1.75

26.87±1.33

16.687

<0.05

t值

1.932

15.754

-

-

1.475

16.267

-

-

P值

>0.05

<0.05

-

-

>0.05

<0.05

-

-

2.3日常生活质量

较于护理前,实验组护理后Bartehl指数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质量比较   [x±s、n]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实验组

31

66.52±5.64

85.53±1.61

15.685

<0.05

对照组

31

66.58±5.61

73.43±1.65

15.651

<0.05

t值

1.165

15.937

-

-

P值

>0.05

<0.05

-

-

2.4依从性

实验组护理依从性较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

组别

n

完全依从

较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实验组

31

15

14

2

93.55%(29/31)

对照组

31

16

14

1

96.77%(30/31)

χ2

1.795

P值

>0.05

3讨论

脑梗塞发病急骤,脑组织因缺血、缺氧逐渐凋亡、坏死,影响正常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但是大脑具有可塑性,通过持续刺激中枢神经突触,可促使突触侧枝生成,进而形成反应性突触,代替已经对神经丧失支配能力的中枢神经,重建神经反馈通路,弥补脑组织损伤部位的功能,提升患者肢体运动能力,降低患者偏瘫症状[3]。目前,普遍认为脑梗塞发病后3个月内为脑细胞功能恢复最快的时间段,应于该时间段开展康复护理,因此,脑梗塞偏瘫患者多在发病后10天至14天开展康复护理[4]。常规康复护理包括床上动作训练以及下床行走训练,患者卧床期间,自主活动明显受限,而长期卧床可致使肌力降低,而按摩瘫痪肌与拮抗肌,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按摩局部肌群的同时,结合患者耐受能力,适当活动大小关节,可提升关节灵活性与活动范围,以便于尽快恢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5]。当患者下床行走训练时,应由站立、原地踏步、辅助步行,协助患者逐渐掌握行走技巧。早期康复护理在落实常规护理各项措施的同时,将康复护理时间提前,脑梗塞偏瘫患者心理干预在早期康复护理顺利开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往往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自身改变,普遍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康复护理有不同程度的抗拒,因此,在早期康复护理实施前需先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向其解释早期康复护理实施价值,与患者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减轻患者思想压力[6]。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应协助取功能体位,因为,功能体位可有效预防与对抗痉挛,从而保护上下肢大小关节,降低患者后续开展常规护理时肌肉痉挛、关节受损风险,确保患者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较于对照组显著改善,同时实验组肢体运动能力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两组患者对康复护理依从性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脑梗塞偏瘫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较于常规护理普遍无明显抵触情绪,依从性较高,但是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覃容,梅容,裴凤仙.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偏瘫失语的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J]. 健康之友,2021,4(4):270.

[2] 谷景景.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1):2.

[3] 邓国敏,欧阳卫怡,李玉婷.早期系统性康复护理在脑梗死肢体偏瘫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8, 39(8):2.

[4]  Zhe W.Application value analysi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caused by cerebral Infarction[J].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2019,4(8):32.

[5] 刘晓红,赵立影.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老年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饮食保健,2020,7(33):247-248.

[6] 陈成.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19,10(1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