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高职《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考

叶明超 邢扬

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五年制高职《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有其一定的专业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同时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也有自身特点。对于其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理论与实践、实训内容的教学融合和分配、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教学方式的调整和改进等方面,提出一些浅析的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 传感与检测 教学内容 学生现状  教学思考

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入口,既是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物联网、智能工业、智能设备、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心脏”,也是智能感知时代下最基础的硬件之一。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传感与检测技术。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五年制高职理工类相关专业,诸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设备装备与自动控制、电器设备与运行等专业,大多开设本课程。随着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的高职人才的需求大幅提高,对高职的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对于《传感与检测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及教学效果,也在进行不断地探索、精心地调整和深入地思考。

一、课程教学内容

依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根据传感检测专业知识的特点,以及目前传感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我们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及特点,编写并出版了《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教材重点介绍工业中常用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转换电路(或测量电路)及其应用,同时简单介绍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智能检测技术、抗干扰技术及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为了适应检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反映出本专业学科在近几年的技术进步及最新成果,教材内容安排中,灵活地穿插安排了一些近年来在传感与检测技术领域的最新应用知识。

二、高职学生现状

五年制高职学生,大多是在第三学年学习《传感与检测技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电子、电气或机电技术的实践能力,他们有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向专业技能塑造的转变适应能力。但传感与检测技术发展较快,新知识新应用不断涌现,因此对高职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得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因势利导的引导和启发,以及合理的适时的教学调整,以使高职学生可以深入到本课程的学习,有效提高理论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实施

1、课程从系统出发,把握“总-分-总”课程体系结构,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从经典案例出发,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分解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学生设计和开发的系统将知识点整合在一起。每个单元或项目具体教学思路可包含(穿插)五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确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分类及计算,以及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第二部分学生需理解工业中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测量电路及应用,以及传感器的选择和标定;第三部分让学生了解智能检测技术应用及特点;第四部分学生对于传感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有明确的认识;最后一部分,是融合当前应用于一线的新型传感器的介绍,让学生对于当下传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2、课前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认识。课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上主动与教师沟通与交流,同时课堂教学(包括实践教学)中,适当设计诸如“小组学习讨论交流”环节,让学生的思考和想法能及时地、适时地呈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互评、互议、互判,增进师生交流,活跃教学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后,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指导学生利用一切学习资源,补充拓展相关的课程学习知识。曾经指导过高职学生,查阅传感检测方面的专业文献资料,鼓励并指导学生们,第一次在校刊上发表了传感检测方面的知识应用相关的论文,由此学生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及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大大增强,这有助于学生们对明确树立未来的专业职业发展方向的信心。

3、教学资源尽量多样化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单元导学、单元教学目标、PPT教案、授课视频、实训、微课和作业等。目前,《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资料较丰富,根据不同专业的高职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则可使专业教学锦上添花。

4、加强实践教学及相关技能考核,推进课程教学的深入进行。合格的高职学生,需完成相关专业的中级工和高级工技能考核,而在这些技能考核中,必须配合必要的传感与检测技术方面的应用技能操作,这一教学及考核过程,无疑对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课程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5、高职技能大赛对专业课程教学起到不同凡响的促进作用。学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技能大寨,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挑战,尤其对于专业教学来说,以其特殊的角度,对专业课程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必须扎实、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必须加强。

6、高职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要完成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论文,可以在专业课程学习期间,就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积累论文素材,了解论文写作过程,积累沦为写作经验。这一过程也是专业课程学习的补充和促进环节,利用得好,且利用得巧,可以一举两得,既丰富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

四、教学总结及思考

1、不同专业所开设的《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内容可进行适当的配比调整,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总课时量和相关的传感器类型及应用教学。同时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实践中梳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思路,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入门也更便捷;

2、学校需大力提升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设施,同时,为配合实训实验教学,还需加大实训实验设施的建设。工业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也鞭笞着我们的相关专业教学也必须加快建设步伐,才能使我们的高职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

3、传感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与其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更新不断,这对于我们专业教师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需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地调整和更新专业知识,并且还需不断拓展知识面,这既要求教师自觉主动学习,也要求高职学校为教师提供学习或培训的机会;

4、不断加强《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课程改革,及时更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调整实训实验时机和方式。高职教学,以高职学生的能力,可以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多参加相关传感检测产品的制作,参加相关传感检测系统的研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技能大赛。

参考文献

王戈静 杨玲.传感器应用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史玉立.高职院校“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南昌:南方农机. 2023,54(20) 167-171+17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