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抗渗混凝土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抗渗混凝土施工技术

杨伟

成都环境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610200,

摘要: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设施,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抗渗混凝土是保障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运行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抗渗混凝土施工技术,包括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抗渗混凝土,施工技术,材料选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由于其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的特点,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选择。而抗渗混凝土作为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关键材料,其施工技术对于保障设施的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抗渗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材料选择

1.1 水泥

水泥是抗渗混凝土中的基础材料,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常见的水泥种类包括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等。硅酸盐水泥是最常用的水泥种类之一,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强度。它能够在水中迅速反应形成胶凝体,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提高抗渗性能。硫铝酸盐水泥具有较高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适用于特殊环境下的抗渗混凝土工程。粉煤灰水泥是通过加入粉煤灰作为掺合料制成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能。在选择水泥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水泥的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强度等级;水泥的硬化时间,根据施工进度合理选择硬化时间适中的水泥;水泥对环境的适应性,根据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水泥种类。

1.2 骨料

骨料是抗渗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起着关键作用。常见的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如砂石、碎石等。粗骨料主要用于填充混凝土的骨架结构,能够提供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粗骨料需要考虑其颗粒形状、大小和均匀性。颗粒形状应该坚固且均匀,以便形成良好的骨架结构和有效的颗粒间隙,减少渗漏通道的存在。颗粒大小应根据设计配合比和混凝土的用途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1.3 矿物掺合料

矿物掺合料是指在水泥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材料。矿物掺合料的加入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减少收缩和渗透性,并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的一些化学物质,如减水剂、增稠剂、防水剂等。通过合理使用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抗渗性能。在选择外加剂时,需要考虑其稳定性、相容性和施工性能等因素。

2施工质量控制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抗渗混凝土施工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步骤、工期计划、材料配比和施工工艺等内容,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则涉及施工队伍的组织架构、工作分工和责任划分,以确保施工的高效性和协调性。

其次,需要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所需的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等材料,并确保它们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如搅拌机、振动器、输送泵等,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另外,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也是施工前的重要工作。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抗渗混凝土施工工艺、材料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范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指导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确保他们对施工要求有清晰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2.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抗渗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首先,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和试验。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从施工现场抽取材料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检验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水泥强度、骨料颗粒分布、外加剂掺量等。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和缺陷。监督人员应对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工艺的正确执行和质量的稳定。技术指导包括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指导,解答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质量验收则是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施工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记录关键参数和质量数据也是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包括记录混凝土的配合比、浇注时间、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以及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结果和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这些记录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同时也为后续的分析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3.3 施工后的验收和评估

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和评估是判断抗渗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环节。首先,需要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可以采用压力试验、渗透试验等方法,检测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评估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同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验收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强度等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如发现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出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这些总结和归纳可以为未来的施工提供参考,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3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1 渗漏问题的处理

在抗渗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渗漏问题可能会对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施工工艺不当、材料选择不当或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等。为了解决渗漏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及时发现和修补渗漏点是关键步骤。通过定期检查和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渗漏问题的存在,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一旦发现渗漏点,需要进行仔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渗漏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修补措施,如填充密封剂、修补裂缝等。其次,加强施工工艺控制是防止渗漏问题的重要手段。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施工工艺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压力,避免出现过早脱模或孔洞等问题,从而减少渗漏的可能性。

3.2 施工工艺调整

在抗渗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需要调整施工工艺的情况,例如施工进度调整、材料配比调整等。这些调整对于确保施工质量和完成工程目标至关重要。在进行施工工艺调整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与相关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

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原因导致施工进度需要进行调整,如天气因素、设备故障等。在调整施工进度时,应充分考虑工程要求、施工条件和质量要求。确保调整后的施工进度与其他工序的衔接协调,避免对整体工程进度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要及时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各方的理解和支持。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出现材料配比不合理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情况。例如,根据材料的实际特性和施工环境,适当调整水灰比、掺合料的用量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强度等指标。

4 结语

抗渗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本文对抗渗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准备工作、质量控制和验收评估进行了综述。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方案制定、材料设备准备和人员培训等,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涉及材料检测、工艺监督和人员指导等,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施工后的验收和评估包括抗渗性能测试、施工质量检查和经验总结,判断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通过有效的准备工作、质量控制和验收评估,可以提高抗渗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