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康复护理在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症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亚低温康复护理在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症的应用效果

第一作者 苏春花 通讯作者 黄菊花

厦门市第三医院  361100

要:目的 探究亚低温康复护理对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的研究。方法 遴选2021年1月⁓2023年7月在本院就诊70例的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别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亚低温康复护理,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GC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GCS评分(8.64±0.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48±0.73分)护理后,实验组在并发症发生率(5.70%)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亚低温康复护理对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意识障碍,值得推广。

关键词亚低温康复护理;ICU危重颅脑外伤;意识障碍;并发症发生率

危重颅脑损伤主要指因外伤、脑血管疾病等原因导致的严重脑部损伤,这种损伤往往会引起脑组织的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这类患者的管理是一个复杂且挑战性的任务。根据最新的文献研究,危重颅脑损伤患者主要面临着颅内压增高、继发性脑损伤、意识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亚低温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降低患者的体温,有望减轻脑组织的代谢需求,从而减轻颅内高压,并可能对脑部的继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现有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护理方法相比,亚低温康复护理在减轻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及改善意识障碍方面展现出了潜在的优势。然而,该方法的具体效果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因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70例颅脑外伤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在本院就诊70位的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认的颅脑损伤,包括但不限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造成的损伤;②伤后Glasgow昏迷评分(GCS)≤8分;③年龄在18周岁以上,愿意积极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晚期癌症、末期器官衰竭等;②有颅脑手术史或颅内植入物。本研究样本量为70例,对照组共35例患者,平均年龄45.71±8.43岁,性别分布为男性18例、女性17例;疾病类型中脑出血8例,脑梗死10例,颅脑外伤17例。实验组也包括35例患者,平均年龄45.07±8.56岁,性别分布为男性19例、女性16例;疾病类型中脑出血8例,脑梗死12例,颅脑外伤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和疾病类型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具有可比性。

1.2研究工具

1.2.1GCS量表

Glasgow Coma Scale(GCS)是由苏格兰的Graham Teasdale和Bryan Jennett在1974年研制的,用于评估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的量表。GCS是通过评估三个方面的反应来量化患者的意识水平:眼睛开启反应(1-4分)、语言反应(1-5分)和运动反应(1-6分)。评分范围从3分(意识完全丧失)到15分(清醒的意识状态),分数越低意味着意识障碍越重。

1.2.2并发症发生率

常见并发症包括血管痉挛,这会导致脑部血流减少;脑血肿,这是因为压迫脑组织并增加颅内压;坠积性肺炎,这是由于长时间卧床和免疫系统抑制造成的一种肺部感染;④心律失常,是由于脑损伤引发的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特定并发症的患者数/研究总患者数100%。

1.3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定期变换患者体位以预防压疮和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监测生命体征以维持生理稳定。随着患者状况的改善,会逐步引入康复锻炼,如各关节的主动与被动运动,以及逐步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如独立进食和个人卫生管理,以促进功能恢复。

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亚低温康复护理。采取以下步骤确保护理质量:降温期护理:根据患者体质选择降温方法,体质良好者可使用冰毯或冷水床垫,降温速度控制在1.0到1.5℃/小时,避免降温过快引起伤害。恒温期护理:维持体温在35℃左右,定期每0.5到1小时测量体温和心率,尤其在凌晨2到4点脑水肿高发时段,要密切监测体温。复温期护理:采用自然复温法,停用降温设备并逐步停止药物,体温恢复速度约为0.1℃/小时,直到体温稳定在37℃[2]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对于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监测凝血功能,预防凝血障碍;定时翻身、轻叩背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肺部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了SPSS 23.0软件来处理数据。通过百分比/构成比[n(%)]来表示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来表示,对其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意识障碍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GC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GCS评分(8.64±0.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48±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GCS评分情况(n=35

组别

例数

(N)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35

5.78±1.69

8.64±0.52

对照组

35

5.23±1.12

6.48±0.73

t值

0.29

12.28

P

0.39

0.01

2.2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在并发症发生率(5.70%)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并发症发生率情况(n=35

组别

例数

(N)

血管痉挛

(n)

脑血肿

(n)

坠积性肺炎

(n)

心律失常

(n)

并发症发生率

[n(%)]

实验组

35

0

1

0

1

2(5.70)

对照组

35

4

3

3

4

14(40.00)

X2

--

--

--

--

8.74

P

--

--

--

--

0.01

3 讨论

亚低温治疗,即将体温降至低于36摄氏度的做法,在减少死亡率、发病率以及改善长期结果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这主要是通过保护大脑避免了继发性脑损伤[3]。在临床实践中,亚低温治疗作为早期的预防性神经保护剂,以及在后期控制脑水肿和减低颅内压方面得到应用。将体温维持在32至35摄氏度的温和诱导性低温被证明能有效降低升高的颅内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3]

此外,实验证据显示,温和诱导性低温(MIH)可以显著地提供神经保护,并减轻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的继发性脑损害[3]。亚低温治疗还能通过降低脑代谢率和氧气消耗(大约每下降1摄氏度减少6-10%),预防脑皮层去极化的扩散,并施加线粒体保护作用,这些作用可能延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3]

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亚低温康复护理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8.64±0.52分对比对照组6.48±0.73分),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提升反映了亚低温康复护理在提高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水平方面的有效性。这与亚低温治疗减缓细胞代谢和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进一步损伤的作用相符合。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5.70%对比对照组40.00%),这表明亚低温治疗可能在减少血管痉挛以及脑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了作用,因为这些并发症可能与脑代谢率和颅内压力的管理直接相关。

总的来说,通过降低大脑的代谢需求和减少继发性脑损伤,亚低温康复护理显著改善了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些效果与现有文献中报道的亚低温治疗的生物学效应是一致的。

4小结

本研究表明,亚低温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然而,由于样本量有限且研究周期较短,长期效果和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更全面评估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季玉洁,孙洪娟,耿凯琳.亚低温治疗仪干预配合“一病一品”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3,36(17):146-148.

[2]杨婷.亚低温康复护理在ICU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价值[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12):201-203.

[3]Urbano L A, Oddo M.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Curren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reports, 2012, 12: 58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