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区改造过程中难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农田灌区改造过程中难点分析

王康

四川省内江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农田灌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农业灌溉面积的增幅相对较低,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实灌面积萎缩的现象。农业灌溉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部分灌区骨干灌排工程年久失修等。因此,农田灌区改造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还是实施绿色农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农田灌区改造过程中,会遇到不同问题,本文就相关难点和一些建议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农业;农田灌区;灌排设备;新建改建

农田灌区改造可以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降低对水资源的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四五”期间,对全国1200多处大中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成后预计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78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7亿亩,增加粮食产能近200亿斤[1]。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改造,不仅能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还能让农民安居乐业。

一、我国农业灌溉设施现状

中国最早的农业灌溉项目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据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记载,禹和益时期就开始利用河渠和井进行农田和园圃的灌溉。在商周时期,人们主要采用人工灌溉,使用桔槔、辘轳等汲水工具来提取水源,为农田灌溉提供便利。古代的灌溉工程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机械设备,如戽斗、翻车、井车等。此外,我们引以为豪的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古代无坝引水的代表性工程。都江堰是通过引长江支流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使成都平原被后人誉为“天府之国”。都江堰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而闻名,包括“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和"深淘滩、低作堰”等[2]。时至今日,都江堰仍是成都平原最为稳定的灌溉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目前,都江堰的灌溉面积已经扩展至1133.2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灌溉区域之一。都江堰的灌溉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还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农业灌区建设主要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1949年的2.4亿亩增长到2018年的10.2亿亩。大中型灌区的发展已经达到7800多处,小型灌区和灌片更是多达2000多万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农业灌溉设施逐渐老化,失去了原有的效能。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维护和更新等原因导致的。

二、老旧农业灌溉设施亟待维护更新面临的问题

(一)设备老化问题

农业灌溉设备的老化问题对农田灌溉效率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老化的设备可能存在漏水、堵塞、能耗高等问题,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农田灌溉效果的下降。此外,老化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成本也较高,给农民增加了经济负担。

为了解决农业灌溉设备老化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府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推动农业灌溉设施的改建和升级。同时,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模式,引进智能灌溉系统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设施的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此外,加强对农田灌溉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检修和更新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二)农业灌溉设施改造中的其他问题

除去资金和政策因素之外,农业灌溉技术、管理和环境等也都制约着此类项目的推进。此外,由于很多既有水利灌溉项目投入使用时间较长,在这些水利设施周围散落了一些民用建筑。在旧项目改扩建时,势必会影响到这些居民的生产生活。单纯地搬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并且直接拆除还会直接增加水利项目的施工成本。这个问题与其他工程项目(比如:城市改造,路桥建设等)有着类似的相同点。如果不能彻底解决将会影响到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农业灌区改造时农民房屋及地上物问题解决思路

在农业灌区改造中,水利设施附近会有农房或其他相关建筑,尤其是老旧沟渠改扩建中,相关建筑的拆除就会涉及所有人的利益。一旦出现利益纠纷就会影响到项目的顺利推进。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中

调查沿线的建筑或光缆、天然气、自来水管道等情况。首先,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范围,确定需要调查的区域和路段,以及调查的时间表和预算。其次,查阅相关部门的档案资料、地图信息等,收集沿线资料;再次,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沿线设施的维护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整理、分析,制作成图表或报告,以量化形式表现出来。

(二)设计和造价阶段

在改造项目设计阶段,需要对拆迁(搬迁)的建筑物、地上农作物(包括苗木和经济作物等)做好评估。针对已有建筑影响渠道改扩建的情况,选择新的线路可能是必要的决策。在进行决策时,要全面考虑经济、技术、社会和长期规划等多个方面,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一,进行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计算改线所需的额外投资,并与维持原线路可能导致的长期维护成本、效率损失等进行比较。第二,技术可行性研究,确保新选线路在技术上可行,不会对周围的环境、生态等造成不良影响。第三,针对工程量变更,需要明确工程量变更的原因。相关变更需要通过签证的方式加以确认。与各方充分的协商和沟通。确定变更的范围、内容、价款等关键要素,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在处理工程量变更时,要遵守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四,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解释情况并寻求可能的资金支持或政策优惠。第五,如果项目的一次性投资过大,可以考虑分期实施改线计划。先实施急需的部分,然后根据资金情况逐步完成其他部分。第六,通过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法,尽量减少额外的投资和时间成本。例如,采用更高效的施工设备和方法,优化新线路的设计等。第七,在决策时,要考虑项目的长期规划和发展。虽然有些项目改线会造成短期投资增加,但项目在使用过程中能产生大量可持续的收益,那么这种投资就非常有必要。

(三)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措施

农业灌溉设施改造可能会对沿线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建筑物造成振动、噪音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施工方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对建筑物的影响,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的理赔问题需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来确定。一般来说,如果农业灌溉设施改造导致沿线建筑物受损,受损方可以向施工方提出索赔要求。双方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此外,施工中还要采取如下一些无害施工措施,以此降低施工扰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噪音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隔音措施或者在噪音敏感区域设置噪音屏障,以减少施工噪音对周围居民和建筑物的影响;第二,振动控制。对于需要进行振动的施工工艺,采取合适的振动控制措施,以减少对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影响[3];第三,粉尘控制。在施工现场进行粉尘控制,采取湿式施工或者覆盖物措施,以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第四,废水处理。对于产生的废水,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排放,确保不对周围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第五,施工道路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周围的道路和交通设施,确保施工不对交通或行人安全造成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灌区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项目。农业灌溉设施改造可能会对沿线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施工方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对建筑物的影响,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在勘测、设计、造价、施工等各个环节加以把控,做到方案最优。这样才能最好地发挥出工程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仇改霞.关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难点与施工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2(01):61-63.

[2]王臻.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难点及施工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8):115+118.

[3]张立岩.浅议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与管理的措施[J].南方农业,2022,16(12):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