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树立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总目标的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以应用密码学课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以树立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总目标的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以应用密码学课程为例

李莉 马钦雲 管立霜 谈娇 韦会织 陈茹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重庆 400044

摘要 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已成为大趋势。以应用密码学课程为例,分析了现有的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以树立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总目标和研究切入点,探索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思政目标与毕业要求有机结合课程思政目标设计、思政点牵引课程内容重塑的行动路径、案例驱动式导入方式,并建立了课程思政案例库。应用密码学作为安全类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对于培养服务国家和地方具备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信息安全人才意义重大。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应用密码学;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

一、树立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党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明确强调要建设风清气正网络空间、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应用密码学作为安全类基础课程,实施思政建设对于培养服务国家和地方具备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信息安全人才意义重大。课程旨在“对标国家战略,锚定地方产业,关注人才培养”,依托国家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重庆市电子信息重点学科,通过课程思政实施,引导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二、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1.主观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充分

信息安全类专业课程以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为主,教师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是注重强化概念、定理及学生的实验能力,注重“授业”与“解惑”,而忽略了“传道”[1]。这种思维模式和教学思路使课程思政建设在认知层面被忽视。

2.内容未与德育要素有机融合

信息安全类专业课程蕴含着很多可挖掘的德育要素,但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德育要素与课程内容尚未形成体系化的对应与融合[2]。传统的授课内容倾向于对知识本身的讲授,重点在于原理、技术、应用等内容的把握[3]。而思政教育对课程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提出新要求,更注重技术与伦理、技术应用与社会影响等问题的考量[4]

3.思政结合信息安全特点不紧密

信息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时,需要根据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本身的专业知识出发,找准融入点。然而当前的思政融入模式较为泛化,并未紧密结合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内容切入并实施思政教育。为了改变上述现状,需要结合信息安全类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思政建设。因此,进行本项目研究已十分迫切[5]

三、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

1.思政目标与毕业要求有机结合

基于产出导向的理念,课程团队将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毕业要求相结合,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与路径,达到“点滴融入、全程育人、价值浸润”的效果。

2.思政点牵引课程内容重塑

应用密码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是按照难度由浅到深、进阶式逐次递进,不能相互割裂、独立存在。以产出为导向,以思政点为牵引,以知识链的形式重塑教学内容。

3.课程贯彻产出导向理念,案例驱动式导入思政内容

在“顶层设计、逐级实施”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指导下,以专业中重要性高、示范性强、可操作性好的《应用密码学》课程为实施对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基于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逐步不断丰富整个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具体如下:

“课程思政”目标1:运用科学原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例如对立统一、唯物辩证主义的观点作为顶层指导思想,融会贯通地分析信息安全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学内容)为:信息安全理念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的体现,设计密码算法时效率和与全性的矛盾,即对立与统一规律的体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信息安全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运用的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为:课堂分析:在讲解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分析信息安全工程问题时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深刻地理解无条件安全性及计算安全性。预计教学成效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决工程问题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顶层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和运用科学原理分析信息安全工程领域问题,秉持客观公正的科学精神学习和生活。

“课程思政”目标2:培养职业素养:宣贯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理解信息安全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学内容)为:信息安全理念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的体现,设计密码算法时效率和与全性的矛盾,即对立与统一规律的体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信息安全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运用的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为:课堂分析:在讲解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分析信息安全工程问题时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深刻地理解无条件安全性及计算安全性。预计教学成效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决工程问题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顶层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和运用科学原理分析信息安全工程领域问题,秉持客观公正的科学精神学习和生活。

“课程思政”目标3: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勤于探索、求真务实、勇攀科技高峰,弘扬崇尚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学内容)为:介绍国内外的安全局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的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为:文本阅读:引导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文本;案例分析:中国的量子加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继墨子号卫星发射完成之后,中国成功构建跨度超过2000公里的量子通讯网络,实现跨国视频通信。预计教学成效为:体悟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得学生能够自觉地将学习知识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明确学好应用密码学课程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天航,张鹏,蔡迎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3)。

[2]谢国民,张勇志。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72-74。

[3]谢春丽,刘永阔,阎春利。“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J]。中国冶金教育,2022(1):95-97。

[4]陆敏。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为引导,探讨提升学生人文精神——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219-219。

[5]洪早清,袁声莉。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校课程改革取向与教学质量提升[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1):38-46。

基金项目:重庆市2022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智慧型辅助产品开发的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编号:223416),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应用型本科信息安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220905103060721)大学生科研,重庆市2023年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 (《应用密码学》,编号:SKCSZ205),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网络安全实践教学探析,编号:KY20230048)

作者简介:李莉(1986-),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空间安全,马钦雲(2003-),研究方向:网络空间安全,管立霜(2003-),研究方向:网络空间安全,谈娇(2003-),韦会织(2003-),研究方向:网络空间安全,陈茹琪(2003-),研究方向:网络空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