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2

青稞栽培技术

洛桑卓玛

西藏山南隆子县热荣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山南  856600

摘要:本文介绍青稞的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收获优质青稞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青稞、栽培、技术。

    青稞是指种生长期不经过冬季,所有品种一般属于春青稞,种植面积每年约到5530亩-10125余亩,种植行距为0.6cm-0.9cm,行长有1.2cm,播种深度为30cm为宜,青稞是西藏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结合本地气候条件,根据多年种植经验基础上,实现收获优质的青稞。

1.种子处理

为使种子播种后的发芽迅速整齐,出苗率高,苗全苗壮,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基础上,常需要对种子进行下列处理。

1.1晒种:播种前将青稞种子置于阳光下晾晒2-3天,既可以解除种子休眠,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还可减轻青稞黑穗病的危害。

1.2品种有:藏青3000藏青2000喜拉22、黑青稞

2.种子清选与精选技术

2.1种子清选和精选主要是除去混入种子中的空壳、茎叶穗和损伤种子的碎片、杂草种子、泥沙、石块等掺杂物,以提高种子纯净度,并为种子安全干燥和包装贮藏做好准备。

从种子中分离出其它作物、其它品种或饱满度低、活力低的种子。

常用的精选机械:窝眼筒、窝眼盘、帆布滚筒分离、光电色泽份离机、静电分离器等。

有些复式精选机,其种子清选和种子精选是同时进行的。

2.2种子清选和精选的工作要求,

为了提高清选和精选的效果和生产率,在清选精选前、中、后必须了解其目的,被选种子组成成分和分离特性,正确选用分离机械,合理调整机器运转,及时检查分离效果等情况。

2.3品种特性:

2.3.1生命力强:

种子生命力以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青示。发芽势表示种子发芽出苗的整齐程度。发芽率表示能正常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数。生命力强的种子发芽率应在90%以上。

发芽率是在实验室测定的。播种后实际出苗率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果种子发芽率在60-70%时,田间出苗率仅有20-25%,这样的种子生命力弱,不能作种子使用。

2.3.2粒大、饱满:

大粒饱满的种子含养分多,生命力强,播种后出苗快而迅速,幼苗壮,产量高。

2.3.3整齐度高:

种子整齐度是指种子大小的一致性。一般认为80%以上大小相似的种子,才算整齐的种子。用整齐的种子播种,幼苗生长整齐、健壮、植株发育均匀、产量较高。用大小不一的种子播种,由大粒种子长成的强壮植株,会抑制小粒种子长成的弱小植株,结果生长不整齐,影响产量。

2.3.4纯净度高:

种子纯净度包括品种纯度和种子净度。品种纯度指本品种的植株和种子,在田间植株中或收获种子中所占的百分数。用作种子时对品种纯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应在90%以上,否则易杂交退化。

2.3.5无病虫害:

种子外部及内部没有感染病害,没有被害虫蛀蚀,也没有害早潜伏其中,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要求:纯度>98%净度>95%发芽率>90%

3播种技术

3.1播种时间;3月下旬或4月上旬播种,按预定行距开好播种沟,主要以拨播种种植方式,大力推广机播,优点是植株分布均匀,覆土深度一致,出苗整齐,通风秀光条件较好,便于间套作和田间管理。拨时行距为0.6cm-0.9cm。先用犁浅耕翻,再顺犁沟边撒种子,播后即耙平,春青稞播种较早的地块可以适当深播,深度为6cm左右。

3.2整地:青稞根系分布较小麦浅,发育较小麦弱,因而要求深厚疏松的土壤。播种前通过深耕,耙磨等措施,达到地面平整,土层疏松,上虚下实的耕层构造。施肥有;(1)基肥:播种前施入得肥料,又叫底肥。(2)种肥;在作物播种,栽培块茎或移植幼苗时使用的肥料叫做种肥。(3)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各生育阶段对养分需求的特点进行施肥叫做追肥。

4确定播种期:

播种期是指作物种子种植于田间苗床的实际日期,以日/月表示。作物适期播种,能充分利用当地温、光、水等自然资源和生长季节,保证作物整个生长季节均处于生长发育最适环境,有力丰产、稳产,增进品质。作物播种期的选择主要考虑温度、种植制度、墒情等因素。

4.1温度条件

在温、光、水等气象要素中,气温或土温是决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因素。不同的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因此各种作物播种的时间也不同。大田露地直播通常以当地气温或5cm地温稳定通过某一作物种子适宜发芽出苗的温度后,该作物才能确定最早播种期,否则会因地温过低造成出苗慢,烂种缺苗。最迟播种期则以当地气温能满足作物安全开花或正常成熟要求为准。

4.2 种植制度:

因各地种植制度差异,虽然地温达到播种温度,但因种植制度的制约不能播种,要考虑其制约因素,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播种量是指单位面积内播下的种子量。常以/亩、公斤/公顷表示。

4.3 条播:

播种行成条带状的作物播种方式。

手工条播:按一定行距开挖播种行,均匀播下种子,并随即盖上。

优点:(1)作物生育期间通风透光良好;(2)便于栽培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3)省工省时,速度快。缺点:用种量大。.

5.田间管理

5.1(查苗、补苗、技术)

青稞播种后,常因种子质量差,整地质量不好、播种后土壤水分不足或过多、播种过早、病虫为害、播种技术差或化肥农药施用不当等造成缺苗,故在作物出苗后,应及时查苗,如发现有漏播或缺苗现象,应立即用同品种种子进行补种或移苗补栽。

5.2 中耕除草

青稞地草害主要以白茅(再把草)燕麦草,野油菜,灰灰菜为主,在搞好土壤处理灭草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中耕除草,化学灭草等。

5.3合理追肥

青稞追肥应掌握3个重要时期,即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在施足基肥和种机肥基础上应合理追肥。

青稞田追肥用量应掌握前期重、后期轻前期重、后期补的原则,防止后期胶史肥。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相配合,NPK三要素相配合,因地制宜补施微量元素肥料。

5.4 适时灌水

一般应抓分蘖、拔节、孕穗和灌浆4个时期,早灌头水,赶灌第2水,增加灌水次数,适当减少灌水量。

5.5病虫害防治

青稞生产中常见病虫害有:散黑穗病、条纹病、粘虫等。主要防治方法:一是在播种前用药剂拌种防治散黑穗病;二是青稞开始分蘖时每亩用25%的粉锈灵50~80克,兑水100斤喷雾防治散黑穗病和条纹病;三是若有粘虫发生时,每亩用40克乐果乳液兑800~1000液喷雾。

5.6青稞收获

青稞易倒伏,成熟时穗轴脆易折断,收获过晚易发生掉穗和籽粒霉烂或穗上发芽,影响产量和品质。如在本地往往要到7月中,下旬望果节后才收获,此时青稞已到完熟期,碾打脱粒要到8~9月才完成,这既影响了产量,又影响了籽粒品质,收获后的青稞要及时碾打,晒干后妥善贮藏。

参考文献:

[1]洛桑,灵智多杰. 青藏高原环境与发展概论[M].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

[2]马得泉. 中国西藏大麦遗传资源[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栾运芳,何燕. 西藏青稞品质改良的趋势和对策. 大麦科学,200412):1-4

[4]刘法涛,邹济生. 高寒牧区青棵南北向条播增产试验. 草业科学,200710):45-46

[5]尼玛扎西,禹代林,边巴,等. 青棵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西藏科技,2008179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