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2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时艳

岳池县中医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2月-2023.2月我院住院患者的200份血液标本,分别从标本采集部位、溶血、送检时间三个方面分析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异侧抽血生化检验相关指标的均数和同侧抽血均数差异显著(P<0.05);溶血标本生化检验相关指标的标本参考值与正常标本平均值差异显著(P<0.05);规范送检生化检验相关指标均值和1h后送检均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规范采集,加强对误差的控制。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生化检验

实验室生化检验是现代医学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方法,生化检验已成为目前临床基础检验方法,检验结果能够为诸多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因此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生化检验包括标本采集、处理、运送等多个环节,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标本采集不规范导致误差十分常见,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1]。基于此,本研究重点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2月-2023.2月我院住院患者的200份血液标本。

1.2方法

生化检验使用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同时观察不同采集时机、采集部位、标本溶血和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22.0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比较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采集时机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生化检验结果较为准确。但是如果存在过度空腹情况,空腹时间>24h,可能导致某些检验结果异常。比如说空腹48h检测血清胆红素其值显著升高;空腹时间过长可导致低血糖,影响血糖检验结果;空腹过度可导致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增加。因此空腹时间并非越长越好,饮酒后检验可导致尿酸盐、血浆乳酸等含量增加。危重患者、低血钾患者对血钾检验尽量在餐后采集。

2.2采集部位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异侧抽血生化检验相关指标的均数和同侧抽血均数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血液采集输液同侧和异侧的结构对比 (mmol/L)

项目

异侧抽血均数

同侧抽血均数

3.85

2.60

140.20

186.40

96.10

60.15

肌酐

132.10

105.33

尿酸

114.70

298.45

葡萄糖

12.05

40.20

2.3 溶血标本和正常标本结果对比

溶血标本生化检验相关指标的标本参考值与正常标本平均值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 溶血标本和正常标本结果对比 (mmol/L)

项目

正常标本参考值

溶血标本平均值

4.22

8.54

137.00

131.50

100.00

108.50

肌酐

42.20

85.50

尿酸

198.40

105.50

胆红素

5.00

20.00

2.4 血液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规范送检生化检验相关指标均值和1h后送检均值差异显著(P<0.05)。如表3所示。

表3 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项目

规范送检时间均值

1h后送检均值

ALT(IU/L)

68.50

61.00

AST(IU/L)

25.50

19.50

GLU(mmol/L)

6.00

5.00

LDH(IU/L)

200.50

245.50

CK(IU/L)

170.50

145.50

α-HBDH(IU/L)

210.00

195.00

CK-MB(IU/L)

20.00

25.00

  1. 讨论

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以及生化仪器的广泛应用,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深受重视。但是目前生化检验中标本采集不规范情况仍然十分常见,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标本采集时机、部位、溶血及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1)采集时机。对生化检验中的血液标本来说,在采集时机的选择方面,除了一些特殊检查项目或者急诊外,通常情况下需要清晨或进食12h进行样本采集。主要原因在于血液生化项目正常参考值的界定与研究以空腹血液的检测值作为统计样本,因此为了尽量满足临床检验要求,生化检验中血样的采集也需要空腹进行。因为进食后在不同的时间内,受检者机体血液某些化学成分的波动较大,如脂类、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而饮水会导致血液暂时稀释[2]。(2)采集部位。临床生化检验的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为了避免多次穿刺对患者造成痛苦,直接在输液通路或同一侧肢体、血管采集标本,导致所采集标本因为稀释以及正在输入抗生素、葡萄糖等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3]。因此针对输液或输血患者,标本采集应选择对侧肢体,避免在静脉推注后针头部位采血。(3)标本溶血。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发生溶血后细胞内含量高的成分进入血清,导致血清中含量提升,轻度的溶血也会导致血清检测结果不准确。反之,红细胞内含量过低成分也会导致血清稀释,进而影响检验结果。因此,如果出现溶血,需要再次采集标本进行生化检验。(4)送检时间。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一些生化成分发生变化,例如白细胞降解、红细胞能量消耗以及受细菌污染影响分解葡萄糖,血糖浓度降低

[4]。另外还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高温等因素影响。因此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减少误差。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明确采集时机、方法、部位,及时送检,规范操作,严格控制误差。

参考文献:

[1] 任晓燕.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24):224-225.

[2] 马宏伟,罗海波.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分析[J]. 当代医学,2021,27(25):155-156.

[3] 周小剑. 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1):1927-1929.

[4] 崔剑,王尚龙.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7):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