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3

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王飞 周钟阳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摘要]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急性脑梗死替罗非班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状况。结果:通过对比得出,治疗组患者的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后的S-100蛋白β亚基(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下降,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升高,且治疗组S-100β、NSE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2组在治疗后2周血清炎症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替普酶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β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并抑制其炎症反应。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阿替普酶;血清炎症因子

急性脑梗死,也称急性缺血性中风,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组织缺血缺氧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据统计,在我国每年有超过200万的脑梗死病例,其中约70%为急性脑梗死[1]。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疗效和预后仍不理想。因此,寻求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阿替普酶是一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能溶解血栓、改善血流,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激活纤溶酶原,并将其转化为纤溶酶,然后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并溶解血栓。研究表明,阿替普酶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为(52.34±3.21)岁,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为(52.54±3.47)岁。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3]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3)适合血管内治疗。排除标准:(1)严重高血压,活动性出血;(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药物过敏史。2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纳入研究者均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替罗非班治疗,治疗方法:以60U/kg 的剂量静脉滴注普通肝素(厂家: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批准:国药准字H32020612,规格:2ml:12500单位*10支/盒)。然后,0.1μg/(kg·min)的速度静脉连续滴注替罗非班(厂家: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批准:国药准字H20227060,规格:250ml:12.5mg:2.25g),持续36小时。在溶栓完成后,以12 U/kg的速度将普通肝素进行静脉滴注,维持48小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维持APTT在正常值的1.5倍,以确保既不过度抗凝,导致出血风险增加,防止血栓形成。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阿替普酶(厂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批准:S20110051,规格:20mg)治疗。进行一次15mg的阿替普酶静脉注射。将在30分钟内以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50mg阿替普酶的给药,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35mg阿替普酶,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1)两组疗效比较,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4](NIHSS)进行评估,治疗2周后比较。评分降低在50%至89%,且言语功能恢复基本水平,能部分自理为显效;评分降低在20%至49%,且言语功能有所恢复,但生活需他人帮助为有效;评分降低小于20%,生活无法自理为无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2)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包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β亚基(S-100β)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

(3)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情况,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通过对比得出,治疗组患者的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疗效对比[n(%)]

组别/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效率

对照组(n=41)

12

14

15

29

治疗组(n=41)

3

16

22

38

χ2

-

-

-

6.609

P

-

-

-

0.010

2.2   2组神经功能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NSE、NGF、S-100β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S-100β、NSE水平均下降,NGF水平升高,且治疗组S-100β、NSE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2组在治疗后的NGF水平升高,且治疗组NGF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2组神经功能对比(

组别/例数

NGF(ng/L)

NSE(ug/L)

S-100β(ug/L)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对照组(n=41)

64.25±4.36

87.54±9.62*

18.67±2.62

14.12±2.23*

1.87±0.46

1.52±0.16*

治疗组(n=41)

65.21±4.31

98.82±9.87*

18.56±2.38

10.98±2.09*

1.85±0.43

1.17±0.14*

t

1.002

5.240

0.199

6.578

0.203

10.541

P

0.319

0.001

0.843

0.001

0.839

0.001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

2.3  2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2周血清炎症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2周血清炎症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血清炎症因子对比(

组别/例数

TNF-α(ng/L)

CRP(mg/L)

IL-6(ng/L)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对照组(n=41)

46.35±4.46

36.41±3.62*

8.96±1.56

5.03±1.02*

18.24±2.15

13.89±1.15*

治疗组(n=41)

46.47±4.21

27.36±3.37*

8.85±1.51

4.05±0.86*

18.21±2.19

10.67±1.07*

t

0.125

11.717

0.324

4.703

0.063

13.126

P

0.901

0.001

0.747

0.001

0.950

0.001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大脑部分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细胞死亡[5]。恢复缺血半暗带的血供,受损脑组织可能恢复,神经元功能也会恢复。阿替普酶能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改善病情。马敬翠等[6]研究表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较高的血管再通率,降低神经元损伤,提高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阿替普酶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NSE是一种糖酵解酶,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其血清水平可作为脑损伤的生物标志物。NGF能刺激修复损伤和神经再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7]。本研究显示,2组在治疗后的S-100β、NSE水平均下降,NGF水平升高,表明阿替普酶治疗能有效恢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从而降低因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损伤。本研究结果,2组在治疗后2周血清炎症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其他研究[8]结果一致。表明阿替普酶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由于血栓形成时,炎症细胞激活并释放炎症因子,促进血栓形成和发展,加重组织损伤。阿替普酶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流,阻止炎症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释放。此外,阿替普酶本身具有抗炎作用,直接抑制炎症细胞功能和炎症因子产生,从而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β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并抑制其炎症反应。临床中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旋,何悦红,陈晓慧. 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5G急救新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J]. 福建医药杂志,2022,44(6):153-155.

[2]李双立. 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4):54-56.

[3]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J]. 中国卒中杂志,2023,18(6):684-711.

[4]张本银,路吾长,杨靖.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22):102-105.

[5]赵丽姣,杨松海,陈善鹏,等.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3,31(3):180-185.

[6]马敬翠,赵文,岳丽娜. 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2023,8(6):40-43.

[7]李慧. 阿替普酶溶栓后联合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11):1048-1051.

[8]穆永芳,郭永力,蒋召芹,等. 丁苯酞与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2021,49(7):806-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