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知多少:了解盆底肌及其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2

盆底康复知多少:了解盆底肌及其重要性

罗春燕

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615000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它是一组控制和协调骨盆器官的肌肉组织。这些肌肉群包括耻骨肌、肛提肌、肛门纵肌、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等,它们共同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如膀胱、直肠和内生殖器等。本文将为您介绍盆底肌相关的知识。

一、盆底肌的功能作用和重要性

盆底肌与相应的筋膜共同组成了骨盆底,形成骨性骨盆的内衬,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可以承托并保护盆腔内脏器,维持它们的正常位置。这些肌肉组织和筋膜出现问题时,可能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如尿失禁、盆腔脏器下垂和疼痛等问题。

(一)作用和重要性

盆底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维持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盆底肌群可以承托并保护盆腔内脏器,如膀胱、子宫、直肠等,维持它们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控制排尿:盆底肌与尿道括约肌协同作用,控制尿液的排出。当盆底肌受到损伤或功能障碍时,可能导致尿失禁、尿急等问题。

控制排便:盆底肌与肛门括约肌协同作用,控制大便的排出。当盆底肌受到损伤或功能障碍时,可能导致便秘、大便失禁等问题。

维持阴道紧缩度:盆底肌的肌纤维可以收缩和扩张,从而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对性生活和生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当盆底肌受到损伤或功能障碍时,可能导致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等问题。

增进性快感:盆底肌的神经末梢可以传递性刺激信号,对性快感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当盆底肌受到损伤或功能障碍时,可能会影响性生活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盆底肌的功能会受到个体差异、疾病、损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妊娠和分娩过程可能对盆底肌造成损伤,导致尿失禁、盆腔脏器下垂等问题。因此,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盆底肌,定期进行体检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盆底功能障碍问题。

(二)其他的功能

呼吸功能:盆底肌与呼吸功能有一定关联。当盆底肌受到损伤或功能障碍时,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保护盆腔器官:盆底肌可以保护盆腔内的器官,如膀胱、子宫、直肠等,防止它们受到损伤或感染。

促进血液循环:盆底肌的收缩和放松可以促进盆腔器官的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盆腔器官的缺血和缺氧问题。

防止感染:盆底肌的紧缩和封闭作用可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盆腔,从而预防和改善感染问题。

调节心理状态:盆底肌与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关联。盆底肌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而适当的盆底肌锻炼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盆底肌的预防和治疗

(一)盆底肌受伤的因素

分娩次数:循证证据表明,分娩次数和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胶原代谢减弱,肌肉、筋膜退化,可能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增加。

雌激素水平:盆底功能障碍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因为绝经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就会增高。

肥胖:肥胖患者容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

腹压增加:便秘、慢性咳嗽、长期提重物等,都可能导致腹压增加,进而容易引起盆底功能障碍。

遗传:盆底功能障碍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先天性胶原代谢异常的患者,其盆底筋膜和结缔组织薄弱,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就会增加。

(二)如何预防盆底肌受伤

保持健康的体重:过重或过轻都可能对盆底肌造成负担,因此要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预防盆底肌受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长期增加腹压的情况,如长期咳嗽、搬重物等。同时,避免重体力劳动和经常性的负压活动。

定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盆底肌肉锻炼可以帮助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肌肉的紧张度和收缩能力。常见的盆底肌肉锻炼方法包括骨盆底肌肉练习、跳绳、快步走等。

避免长时间坐立:长时间坐立可能会增加盆底肌的负担,因此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坐立,适当起身活动。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和炎症,有助于预防盆底肌受损。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如便秘、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炎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引起盆底肌受损,因此要及时治疗。

(三)治疗盆底肌的方式

非手术治疗

盆底肌肉锻炼:也叫做凯格尔运动,通过做收缩肛门的动作不少于3秒,缩紧-放松-缩进连续训练半小时左右,每次10-20组,每日两次或者三次。

瑜伽训练法:在专业的瑜伽老师指导下进行瑜伽运动时进行深呼吸锻炼,来帮助恢复盆底肌正常的生理功能。

电刺激疗法:通过低频电刺激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唤醒部分因受压而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通过松弛盆底肌来缓解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生物反馈:借助专业的仪器通过肌电图、压力曲线或其他形式真实反映患者盆底肌状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有效地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缩,促进恢复盆底功能。

手术治疗

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法缓解盆底肌功能障碍,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手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等。

腹腔镜手术是通过在腹部开几个小孔的方式进行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

开腹手术则需要在腹部切开一定大小的伤口进行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


(四)怎么做好盆底肌康复

运动疗法:包括缩肛运动、瑜伽等,可以让肌肉进行自主的有规律的运动,使肌肉被动锻炼,达到提高盆底肌张力的作用,坚持一段时间后可以恢复盆底肌张力,促进盆底肌的恢复。

物理疗法:即电刺激疗法,通过刺激肌肉收缩,达到促进盆底肌收缩的效果。

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修补、重建或切除受损的肌肉和筋膜,使盆底肌得到修复。

憋尿训练:在小便的时候不完全排空,通过做出憋尿的动作锻炼盆底肌,等到无法憋住之后再将剩余的小便排出。

激光治疗:如果配合医生进行激光治疗,也可以对盆底肌产生一定的修复作用。
中医针灸和中药治疗: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等作用,对于盆底肌的修复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磁刺激治疗:如果配合医生进行磁刺激治疗,也可以对盆底肌产生一定的修复作用,但需要遵医嘱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盆底肌康复的方法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具体分析,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三、结语

预防盆底肌受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保持健康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避免长时间坐立、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相关疾病等。坚持长期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持之以恒,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