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特征及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特征及防治技术

祖丽皮叶·吐木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博斯坦镇畜牧业发展中心  838100

摘要: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发疾病,主要感染动物,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通过对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疫情及现有防控技术的研究,阐述了布鲁氏菌病的致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寻找新形势下可有效减少其感染率的途径。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发病特征;防治技术

布鲁氏菌病是新疆地区内多发人畜共患病之一。下面详细的介绍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本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并且可由牛,羊,猪传染于人和其他家畜。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除。

一、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

本病的易感染动物范围很广。主要是牛,羊,猪。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既通过污染的饲料与饮料,饮水而感染。

二、布鲁氏菌病发病症状

感染母畜的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等。牛一般发生在妊娠后第6-8个月流产。羊和山羊妊娠后第3-4个月发生流产。猪一般是多发生在第4-12周流产。母畜流产后少见胎衣滞留,引起子宫炎和不育。马属动物前期症状常有发热,萎顿和发炎部位疼痛。临诊上常见的症状还有关节炎,甚至可见于未曾流产的母畜,关节肿胀疼痛,有炎特别是膝盖滑液囊炎则为常见,有时有乳房炎的轻微现象。

三、布鲁氏菌病主要病理变化

胎衣呈黄色胶冻状浸润,解剖病畜后可发现,皮下出血性浆液性浸润。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程度不等的肿胀,有的散有炎性坏死灶。脐带常呈浆液性浸润,肥厚。胎儿和新生犊可能见有肺炎病灶。

四、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

通过病畜流产,胎儿胎衣的病例损害,胎衣滞留等症状可以判断为布鲁氏菌病,但是确诊还是需要化验实验才能确诊病例。

五、布鲁氏菌病防制

(一)加强预防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未感染的畜群中,控制本病的传入,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禽时,要严格执行检疫。

畜禽中如果发现流产,除隔离流产畜和消毒环境及胎衣胎儿外,应尽快做出诊断。

确诊为布鲁氏菌病或在畜禽中发现本病,军营采取措施,将其消灭。消灭措施为检疫,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培养健康畜禽及主动免疫接种。

疫苗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机理是细胞免疫,保护宿主抵抗流产布鲁氏菌的细胞免疫作用是,特意的T细胞与流产布鲁氏菌抗原反应,产生淋巴因子,此淋巴因子提高巨噬细胞活性战胜其细胞内细菌。因而在没有严格隔离条件的畜群,可以接种疫苗以预防本病的传入。也可以用疫苗接种作为控制本病的方法。

在消灭布鲁氏菌病过程中,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如流产胎儿胎衣,病畜分泌物、粪便、尿及其污染的环境、畜舍、用具、运输工具等均应消毒。疫区的生皮、羊毛等畜产品及饲草饲料等也应进行消毒或放置两个月以上才得利用。

(二)切实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加强对基层农户自我防治的认识十分必要。所以,要提高基层农户的整体防疫能力,加大对养殖户的技能训练,使养殖户们具备了正确的牛羊养殖的有关常识,为奶牛羊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除了加强技术训练,还需要构建专业化的防治体系,实施分区治理,特别是布鲁氏菌病的高发期,要对不同地区进行分区,划分感染区、感症区和重点疫区,防止交叉感染。

(三)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

各卫生机构应增加对传染病防治的经费投资,以保证今后的卫生工作顺利进行。有关方面也应增加对各种新型的仪器的投资,以便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必要的装备保障。通过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对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及传播路径进行及时、准确地把握,从而及早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为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的成功进行,有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循规定程序,确保资金专用,对基本设施进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强化公共卫生管理

人类可以感染布鲁氏菌病,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一般不由人传染于人,所以人类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与消灭,有赖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消灭。一般认为患病羊、牛、猪为其主要传染源。

世界一些地区,驯鹿,骆驼和牦牛对人的传染也有流行病学上的意义。狗对三种布鲁氏菌经常是阴性感染,可称为人的传染源。狗布鲁氏菌也可由狗传染于人。传染途径是食入,接触和吸入。当患病流产和分娩之际是最可能感染的时期。兽医、牲畜管理人员、乳肉加工人员、畜产品初步处理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等感染机会最多。

人类布鲁氏菌病的临诊表现多样,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急性和亚急性有菌血症,主要表现体温程波性热、寒战、盗汗、全身不适、关节炎、神经痛、肝脾肿大,孕妇可能流产。

人类布鲁氏菌病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进行诊断。为了预防本病,首先要注意职业性感染。凡在牧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的工作者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兽医等,必须严守防护制度(穿着防护服装及消毒工作)。特别在仔畜大批生产季节,更要严格注意遵守。病畜乳肉食品必须灭菌后使用。必要时可接种疫苗,即以19-BA活苗皮上刮痕接种,接种前应行变态反应试验,阴性反应着才能接种。

结束语

布鲁氏菌病不仅对家畜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布鲁氏菌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但由于其病程漫长,给家畜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害。所以,为了确保农场的环境清洁,加强疾病的预防,需要在动物疾病发生的几率上,降低动物疾病的几率,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鸽,梁晓兵,王国超等.浅谈规模奶山羊场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J].中国畜禽种业,2023,19(09):110-115.

[2]乔坤艳,刘韦娜,郑晓雅等.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OL].天津医药:1-6[2023-10-20].

[3]郑丽英.2022年南平市延平区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23,45(05):34-37.

[4]彭英河,陈生贤,漆亮.羊布鲁氏菌病OM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现代畜牧科技,2023(09):6-9.

[5]张建华.布鲁氏菌病概述及防控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23,42(05):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