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李小刚

身份证号:61011419880324201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数量逐渐增加,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工程施工是一个尤其关键的工程施工阶段,立即关系到全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品质和可靠性,务必引起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首先了解后浇带施工工艺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功效,明确提出了后浇带施工工艺技术的关键运用点,进而全面发挥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效果,保证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施工品质和可靠性,增加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房建工程;后浇带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对住房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高层楼房逐渐成为当今的主流建设工程之一,房建工程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钢筋混凝土材料,由于混凝土经常受到地质、环境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会出现明显的变形或开裂,这些诟病的发生,不仅会对施工进程造成影响,还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巨大损失。

1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

解决构造由于温度差异造成的构造裂缝问题。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之一是解决由于温度差异造成的构造裂缝问题。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性质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构造出现裂缝。后浇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控制温度差异和提供支撑,减少或防止构造产生裂缝。后浇带可以在混凝土初凝后进行施工,形成与原结构相连的梁状体。它可以通过吸收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缓解温度差异对结构的影响。通过提供额外的支撑,后浇带可以减少结构受力不均匀引起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裂缝的发生概率。提供临时支撑和安全保护。后浇带还可以为建筑物提供临时支撑和安全保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或大跨度结构的施工中,后浇带可以作为临时支撑,承担一部分荷载,确保施工期间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后浇带还可以提供临时防护层,保护下方的结构免受施工期间的损坏或污染。例如,在进行上层楼板浇筑时,后浇带可以作为临时保护层,防止混凝土、水泥浆或其他材料对下方结构造成损害。处理裙房构造与基础规划问题。在建设阶段,后浇带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够解决基础设计问题和裙房构造问题,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后浇带可以解决基础设计问题,建筑施工的基地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可能导致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等问题。通过合理计算低级沉降信息和后浇带施工所需时间,可以对基础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2房建工程中后浇带关键施工技术

2.1建筑施工后浇带钢筋处理技术

钢筋处理的规范性会对后浇带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对其处理过程中应从中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后浇带处的钢筋不可断开,筏板基础底板与基础底板梁受力钢筋必须贯通,受力主筋宜采用焊接连接。第二,采用焊接方式完成受力钢筋的连接,加筋率控制在基础筋率的30%以下。第三,增加钢筋两侧混凝土垫块数量,钢筋绑扎过程中要保证高度以及保护层始终处于设定范围以内,并增加后浇带中马凳以及垫块的密度。在需完成钢筋其他添加要求的过程中要同时完成绑扎处理。

2.2后浇带支撑体系构建技术

针对建筑施工后浇带模板进行准确设置、独立支撑,确保受力均匀持久的同时,使用可调节支撑的方式降低其产生质量问题的概率。针对梁顶部位置的裂缝、后浇带下挠、顶板下漏等现象进行有效控制,模板须与现浇混凝土梁板紧密结合以避免漏浆,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建筑施工后浇带两侧位置受荷支撑保证在两排以上,并且每排的间距控制在1m以内。第二,为了保证后浇带预备支撑的稳定性,针对其平行方向需要安装拉结。第三,根据施工图纸中的定位和轴线开展模板安装工作,保证模板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能为建筑施工后浇带提供稳定支撑。

3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

3.1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

在房建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控,保证所有的施工材料质量符合施工标准后,再开展相应的后浇带施工工作。通常情况下,后浇带使用的施工材料主要为混凝土,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首先,工作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以及施工标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搅拌流程。其次,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实际的房建工作施工状况,根据混凝土的状态添加适量的减水剂,通过观察当前混凝土的凝固状态,选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伸缩性的原材料。最后,当以上步骤能够正确完成之后,需要对房建施工中的模板侧向压力进行严格把控,防止混凝土结构在凝固过程中出现裂缝、皲裂的现象。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搅拌振捣的过程中,应当对所有的操作行为进行约束、规范,才能够保证后浇带施工工作顺利开展。工作人员应当结合混凝土振捣的原则及要点,及时观察水泥浆的实际状况,一旦发现水泥浆出现流失的现象,则需要及时对模板以及振导器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完善,进而保证后浇带施工的质量及水平符合实际的施工需求,使得房建工程更加具备安全性、稳定性。

3.2后浇带浇筑前技术控制措施

后浇带处第一次浇筑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顶部设置隔离板带,避免待浇区掉入杂物或行人踩踏钢筋,导致清理困难。钢筋除绣作业,应根据施工工艺的前后顺序,对于锈蚀的钢筋在支模前必须进行除绣处理,除绣时使用钢丝刷、砂纸将铁锈打磨掉。同时对钢筋位置进行校核定位。将模板内浮浆、铁锈清理干净,特别是施工缝处要认真清理避免出现夹渣现象,并在施工缝处塞好海绵条防止漏浆。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为确保防水效果,应将钢丝网在浇后浇带混凝土前凿毛面时一同清除,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理干净并凿毛,偏位的钢筋要及时复位,尤其是地下室底板更应检查施工状况,好的施工条件能够大幅提高后浇带的质量,从而避免产生渗水隐患。总之,后浇带的连接形式必须按照施工图设计进行,两侧采用钢丝网封绪。浇筑混凝土前对缝内认真清理、剔凿、冲刷,偏位钢筋及时校核复位,保证后浇带的浇筑质量。

3.3后浇带成型施工

模板材料工程施工进行后,必须应用混凝土材料开展规范化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混凝土浇筑全过程中,必须合理避免混凝土材料严重污染模板,并且需要做好保养工作。一般状况下,混凝土保养时间应超出14天,防水混凝土保养时间不应低于28天。并且在分辨是不是合乎工程项目的规定时,需要根据建筑施工规范,并且必须明确拆模的时间,拆模的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务必先拆边模,再拆底模。另外,工程施工全过程中要全面管控工程施工强度,避免混凝土模板材料出现黏连的情况,从而防止混凝土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发生品质难题,拆卸工作进行后,需要细心观察后浇带的成型效果,并且确定工程施工情况,保证两侧混凝土截面无蜂窝状槽或部分掉落的情况。

结语

后浇带施工是一个精细的工作,主要涉及构造柱、梁等构件。为了确保后浇带的构件与混凝土完全匹配并达到质量标准,施工质量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各项检验工作,包括材料和工艺的检验。通过严格的把关和检验工作,可以减少由于材料问题引起的后浇带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因此,各个工程部门都应高度关注后浇带施工,加强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严格的把关。

参考文献

[1]白建兵.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砖瓦世界,2021(2):282.

[2]张倩.探究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J].中国房地产业,2021(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