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下的作业革命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浅谈“双减”下的作业革命探索

黄达金

惠州市中堂小学516000

摘要:"双减"背景下作业的设计应既减轻学生看得见的负担,帮助学生从牺牲玩耍、牺牲休息、牺牲锻炼的机械训练、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又减轻学生看不见的负担,帮助学生减轻学业压力,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生活、探究社会、探究世界,进而谋求自由、全面、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 作业革命 教师  学生  家长 素质

一、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

1955年,教育部发布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在教育领域,"减负"可以说是一个被说烂了但一直未能有效实施的词了。"双减"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党和国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决心和力度。"双减"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关键在于由上到下地落地实施。单就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来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将遭遇诸多困难和挑战,应充分考虑到诸多影响因素,积极应对重重挑战。

1.教师因素:高阶设计,精准反馈

教师是作业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大多数教师认为,作业的布置就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显然,这已经窄化了作业的功能。信息时代之下,单纯的知识授受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那些机械重复的、为提高分数而布置的作业早已让学生望而生厌,作业成效也微乎其微。所以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首先在于教师转变其作业观,并在深入研究教情、学情的基础上对作业布置、作业形式、作业内容等方面进行高阶设计。

2.学生因素:主体能动,习惯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己喜欢的科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更高。作业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是非常必要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也并不总是正向一致的关系,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其学习效果也不如人意。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影响作业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有一种依赖性,尤其是在完成无人监督的课外作业的时候,一部分学生确实能够独立、高质量完成,但更多的学生是边玩边做、先玩后做,甚至较强的意志调节能力等至关重要。

3.家长因素:劳逸结合,拓展思维

学生的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家里完成的。所以,,家长对学生作业的态度及指导对于作业有效性的发挥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作业是学生的作 业,家长要摆正态度,监工式陪写作业要不得,一味好心地噓寒问暖也要不得。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对学生的作业就可以放任自流,适时督促还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带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身体体验和实践,比如说,节假日主动带孩子去参观游览,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类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二、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批改的预期目标

“双减”之下,减的是学生的负担,却对我们们的学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比以前更加高高效。作业作为教育教学环节中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喻。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并不等于不布置作业或者少布置作业,而是要在质和量量上对其进行高阶设计,在批改与反馈上更加精准,以打破传统作业的弊端,在短期或长期内产生如下效果。

1.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这道题我已经讲了三遍了,学生们怎么还是做错了?”“这套题考查的都是

基础知识,为什么学生们得分这么低?”教师讲井了,不等于学生会了;学生会了,不等于能准确应用了。“双减”背景下作业的的创新设计与批改,使教师转变教教育

理念,从“育分”转向“育人”。创新教育教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和需要,综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使学生“乐“乐于参与”“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小学生家庭作业情况调査分析》中指出,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拠高教学水平,学生的的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质量都会有所提升。

2.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传统作业强调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建设、道德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双减"政策推动作业"革命",通过高阶设计的作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能促使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强身健体的机会,有了更多发现兴趣发展个性的精力,有了更多亲近自然、走进生活、走向社会的时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追求的自我实现。重新燃起对学习的兴趣。

3.教育链下家庭、学校、社会的良性发展

"交叠影响域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主要受到三个背景的影响,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背景构成了互相交叉的三个圆,中间被交叠影响的部分就是学生。对学生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这三个圆重叠的面积有多大。长久以来,整个教育的生态已经逐渐重叠压缩成了一个圆,放到学生身上,就是从家门到学校再到培训机构的生活状态。"双减"政策推动作业"革命",高阶设计的作业,从学校层面而言,必将倒逼教师对课堂和作业都要进行更加精心、高效的设计;从家庭层面而言,家庭教育支出进一步减少,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家长焦虑感必将有所缓解;从社会层面而言,学科类培训有所收敛,短视化、功利化的应试教育风气将被弱化。整条教育链将健康且富有生气,教育将走向良性、可持续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批改的多样目的

对于学生而言,"双减"背景下作业的有效设计和批改,除了最直观地达成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一目的,更重要的是期望通过作业的布置、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作业的评价等方面的转变,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思维真正打开、能力真正提升。

1.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和批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其有效设计和批改,可以将学生从教师权威中解放出来,从狭窄的抄抄写写和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做到"不唯上""不唯书",真正从内心深处去主动探求真理。如此,学生才有望越学越聪明、越学越能干,彻底摆脱"课内损失课外补"的被动局面,成为主动自律的学习者。真正使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和批改,学生的能力提升得以真正发生

学习知识不是目的,目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反思总结能力等。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自身能力提升的迫切希望。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和批改,学生不再只是学习的机器,真真正正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具有实操能力的人,可以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3.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和批改,训练学生的多学科结合能力

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曾说:"科学是内在的整体,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由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类学到社会科学的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作业设计,资源被进一步整合,不仅能够取得单一学科无法达成的效果,往往还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杨小微:《"双减"政策激发中小学的创意与活力》,《人民政协报》2021年8月25日第101版。

[2]“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殷德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