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集束化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集束化护理进展

唐果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610000

摘要: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且这种疾病症状比较危急,有着较高的病死率,现代医学中各种先进科学治疗技术的应用,促使机械通气技术得到广泛认可,被积极应用到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当中,其中常用到的机械通气方式包括常频机械通气、高频机械通气,这也导致相关护理措施面临较大挑战。而集束化护理作为一种全新护理理念及模式,在后期革新优化下使得临床应用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机械通气的集束化护理主要涉及到饮食、病区、口腔护理等多种工作,虽然当前针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水平有很大进步,但还需要创建出更加完善的护理诊治体系。文章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集束化护理作出综述。

关键词: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集束化护理;进展研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属于难治性疾病,一旦患有此疾病,没有及时得到干预治疗的话,就会导致死亡等严重情况。临床治疗此疾病主要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一方面是可以纠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低氧血症进行有效治疗,另一方面则是可以获得充足氧气,以及最小化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在最近几年,虽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死亡率依然高达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左右;而各种相关实验研究对照涌现,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相关理念也更加倾向于科学化。集束化护理,作为一种全新护理理念,可以降低高风险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严重威胁,应用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来提高预后效果。

1.体位护理

在对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时,要引导患儿选择俯卧位,此时处于下垂位置不张的肺部会得到扩张,以此来改善通气和灌注的比例。但是介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流主要是沿着重力轴向垂直分布,因此在使用俯卧位的时候,患儿被侧肺泡膨胀度会增加,从而实现患儿氧合改善。在临床诊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时,针对俯卧位这种治疗方式没有明确的时间长短标准,但是常规治疗方式基本在一到两个小时,间隔八小时治疗一次,在使用俯卧位治疗时,要特别注意患儿肩膀、髋部、膝盖等关节位置,避免长时间受到压迫,导致压疮的发生,另外就是要保障胸腹部位置活动的尺度,维持气道管道有良好的通畅度,避免压力影响引发窒息[1]

在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基础上,在吸痰前后采用气囊加压给氧,这样会有效方式肺部不张情况的发生,加快疾病康复速度。另外,大部分患儿体积较小,所以在采用俯卧位通气时两人就可以完成;如果是临床诊疗心率过快的患儿,在使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后,会发现其心率速度明显降低,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种情况与缺氧位置发生变化有明显联系。相关研究证实,俯卧位通气治疗,不仅会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同时可以改善预后效果。

2.镇静护理

在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时,基本上都会使用镇静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而整个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对患儿意识情况、镇静程度等进行评估分析,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同时也可以为后期镇静剂具体使用剂量作出详细数据参考。而具体的镇静护理管理工作,除了以上提到的以外,如果患儿后期心肺功能相对平稳的话,可以摆脱机器治疗,然后在每天早上的时候要停止使用镇静药物;一旦发现患儿脱机成功的话,就可以进行拔管操作,相反,如果脱机失败的话,则需要继续使用镇静药物以及机械通气治疗,到第二天时,可以再次尝试脱机。护理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患儿进行镇静护理时,很容易受到操作影响,出现躁动、疼痛等病症,此时需要特别患者患儿表现出的不适应症状,做到观察护理工作,防止意外事件发生,提高患儿生命安全保障。

3.病区护理

做好病区护理工作,能最大限度防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除了集束化护理需要做到这项工作以外,常规护理也包括以上工作内容。针对病区护理工作,主要核心在于日常消毒清洁,保障操作护理方式的无菌等;集束化护理操作当中,还需要提高对病区管理强度,按照集束化护理方案进行相关工作落实,防止病区出现危险因素,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影响[2]。另外,就是要做好病区内的日常通风、空气消毒工作,控制好病区内的温度及湿度,特别是要定期对空气当中的菌落数进行监测等。

4.口腔护理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气管需要长时间插管,所以在此期间无法经口部进食以及饮水,并且在插管期间,口腔一直处于长时间微张状态。此时口腔内部的分泌物质会明显增多,细菌繁殖速度也比较快,数量多,很容易导致口腔内部发生感染,或者是引发牙菌斑等,一旦得不到正确处理,细菌就会侵入到患儿肺部当中,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从而对患儿疾病造成威胁[3]。所以,要强化口腔护理工作,提高患儿治疗期间口腔健康程度,加快肺部疾病恢复速度。临床中,要做好对患儿口腔健康程度评估工作,常规口腔护理最好是一天进行三到六次,结合不同口腔情况选择适用性较强的口腔护理液。

5.饮食护理

做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饮食护理,可以强化疾病预后处理工作,当前,针对危重症疾病患者代谢营养研究的不断延伸,代谢支持、代谢调整等全新概念被相继提出,主要内容涉及到低热卡、高纤维肠内营养支持、免疫营养支持等,所以,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尽早对其机体组织低灌注、低氧和状态改善以后,可以采取肠内营养代谢支持[4]

小结

综上所述,做好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相关疾病护理工作,可以强化患者疾病预后,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呼吸机治疗虽然整体效益较高,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目前需要对护理技术做到全面完善优化,实现细节化创新,以此来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高效询证方式,保障全新护理方式可以科学合理地应用于临床当中,帮助患儿更早地脱离呼吸机,这样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减少患儿疼痛感以及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以及死亡率,加快患儿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路红涛,刘丽.肺部超声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2):94-97+102.

[2]郅伟巍,韩慧.肺复张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评价分析[J].贵州医药,2022,46(06):905-906.

[3]林晓纯,黄洪荣,秦文伟.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炎症细胞因子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2,20(04):112-114.

[4]李莹,周智勇.肺部超声联合心脏超声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