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外环境景观人性化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3

建筑室外环境景观人性化设计研究

张涛

深圳壹创国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当下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环境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为了保障建筑室外环境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水平,本文针对建筑室外环境景观设计的人性化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人性化的设计。在满足人们室外环境需求的基础上,为建筑室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室外环境;景观设计;人性化设计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观性,更注重建筑与人的关系。人们希望在建筑环境中感受到舒适、安全、健康等方面的体验,因此人性化设计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同时,建筑室外环境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形象,还需要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满足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人性化设计需要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来研究,通过学科的交叉融合,充分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并提供更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一、建筑室外环境景观设计的人性化需求分析

(一)景观设计的整体性

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在建筑室外环境的人性化需求中非常重要,通过提高建筑环境的统一感和协调性,增强空间流畅性,实现综合效益和长期可持续性。整体性的设计可以为人们创造出宜人、舒适和可持续的建筑室外环境。首先,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可以使建筑室外环境各个元素之间形成统一的感觉,达到协调和谐的效果。通过整体性的设计,不同部分的景观元素可以相互呼应和补充,使整个环境具有统一的风格和氛围,提升人们的感知体验。同时,整体性的景观设计通过考虑建筑室外环境的空间布局和流线,使人们在环境中流畅地移动和活动。通过合理的路径规划、景观元素的布置和场所的设计,从而创造出连贯、自然的空间流动,增强人们的舒适感和愉悦感[1]。此外,景观设计的整体性需要考虑到建筑室外环境的多个因素,可以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例如,通过合理规划植被和水池的位置,在提供美观的同时实现自然通风和冷却的效果。

(二)景观环境的适用性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建筑室外景观环境的要求,提升用户的体验,需要强调景观环境的适用性,以满足人性化设计需求。首先,人性化的景观环境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通过提供多样性的元素和设施,适应各类使用者的特殊需求,例如提供无障碍通道、座椅和儿童游乐设施等,使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参与和享受建筑室外环境。同时,景观设计应该具备可定制性,可以根据使用者或者规划管理人员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不同人群、用途需求,使其对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景观设计要允许根据特定需求进行适应。其次,景观环境的适用性,使景观不仅要具备实用功能,完成其设计主要目标,还要具备美学性和文化性,从而提升景观的情感和审美价值。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的美观和文化的需求,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性化设计[2]

(三)景观设计的生态性

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可以实现建筑室外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更加健康、可持续和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场所,从而满足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保护的需求,也有助于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生物多样性保护、雨水收集、废物处理等生态策略,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水资源管理和废物回收利用等措施,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并保护自然环境,创造健康、可持续和与自然共生的建筑室外环境。同时,通过绿化、湿地和植物过滤等生态设施,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和水质,并提供更加健康和清洁的环境给人们使用。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充分研究节约水资源、能源和材料,通过使用低碳材料、整合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利用等策略,可以有效减少景观建设的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有效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建筑室外环境的可持续性和节能减排效果[3]

二、建筑室外环境景观人性化设计

(一)绿色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

在绿色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可以增强自然元素的呈现与环境的融合,创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绿色、舒适且可持续的室外环境。首先,需要充分考虑植被的种类选择和布局,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供舒适的环境。选择具有观赏价值和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以创造出美丽、多样化的景观。并合理布置植被,形成遮阳和降温效果,为人们提供凉爽的休息环境。同时,应该尽量保留或加强自然元素的呈现。合理利用已有的水体、湖泊、自然石材和木材等元素,使其与景观融为一体,从而增强人们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提升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满足感[4]。其次,设置合适的座椅和休息区,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场所。可以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座椅设计,提供舒适的坐姿和支撑。为避免阳光直射或者过多的风,可以在座椅附近设置树荫或遮阳设施,提供更加宜人的休憩环境。同时,合理设计孤立座椅、小组休闲区和隐蔽路径,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和提供适宜的私密性,使用户可以更加安心自在地享受绿色环境,满足私密性和空间分隔的需求。此外,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户外活动设施和运动区域,鼓励人们参与户外活动和运动。结合绿植景观,合理设置户外健身器材、足球场、篮球场等,以满足人们不同的休闲娱乐需求,促进身体健康,并增加人们与绿色环境的互动和享受。

(二)景观设施的可访问性设计

景观设施的可访问性设计,可以促进社会包容和互助,强调建筑室外景观的服务作用,同时也为所有人提供了更舒适、便利和安全的使用体验。首先,景观设施需要提供清晰明确的标识和指示,引导用户找到和使用景观设施。使用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符号、文字和颜色,并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分布在能够便于获取信息的位置,如在较为显眼的墙壁张贴标识,或者使用广播的形式进行指示。同时,景观设施的高度、尺寸和布局应该符合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以适应不同身高和能力的人群。座椅、桌子、栏杆等设施的高度和间距要适当,以确保用户能够方便的使用和操作[5]。其次,需要考虑到轮椅、助行器等辅助设备的通行,并提供合适的坡道、扶手或无障碍平台,确保景观设施的无障碍通道能够满足残障人士和行动不便者的需求,以便相关用户能够轻松进入和使用景观设施。同时,需要在交通、流动方面注重人性化的可访问性设计。合理规划行人步道和人行横道,以保证行人能够安全和便捷地进入景观设施区域,并保证有充足的休息、互动和人员分流措施,避免可能出现的拥挤现象。此外,还需要响应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比如提供触碰式、凸字体或语音导航的标识,设置盲道为听力障碍者提供视觉化的提示和信息。同时,要确保景观设施的安全性和紧急情况下的便利性,在公共空间中设置紧急呼叫设备、紧急照明和摄像监控系统,为人们在需要时提供帮助和保障。

(三)水体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

水体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水质的净化与保护,以及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提升,创造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室外环境景观。首先,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水体景观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功能的有效设计。通过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并进行适当处理,用于浇灌植物、清洗和其他非饮用用途,节约室外景观的用水量,并减少雨水排放浪费的现象。同时,采用自然过滤和净化系统来处理水体景观中的污水,建设植物湿地系统、雨水花园等方式,进行水资源的自然过滤和净化。减少投放化学药剂的情况,并提升水质。在此基础上,设计循环水系统,减少对水的需求。通过使用水泵和管道系统,将用过的水重新注入景观中,用于水池、喷泉和其他水特效设施,降低水体景观对水资源的依赖。其次,采用生态设计,在设计水体景观时,充分考虑保护和提高水体环境的生态能力。保持自然河流、湖泊以及水体景观的生态平衡,避免堵塞水道和环境破坏。并选择环保材料用于建造与水体景观相关的结构,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雨水收集系统的管道和水池等。

(四)景观空间的社交互动设计

在建筑室外环境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中,景观空间的社交互动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互动和社交的环境,从而强化社区氛围,丰富社区的文化、情感生活。首先,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具有多功能性的区域是重要的。例如,设置户外座椅和桌子,以提供休息、用餐和聚会的场所,或者设置游戏区域,以促进用户之间的竞争和互动。同时,考虑到不同活动和人群的需求,设计可以具备可变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场景。例如,可以设置可移动的家具,允许人们根据需要重新布置空间[6]。其次,通过视觉上的连通性设计,创造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设置开放的空间布局和可见景观元素,使用户能够更有效的面对彼此,促进社交互动。并设计社交聚集区,如露天剧场、户外音乐区或咖啡休闲区等,为用户提供聚会和社交的场所,从而鼓励人们进行交流、分享和互动。同时,需要保证社交设施的完整性,提供丰富多样的设施和活动,以吸引用户在景观空间中进行社交互动。例如,设置户外游乐设施、运动场地、市集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和需求。此外,考虑到夜间社交活动的需要,还需要采取有效的照明设计。通过使用柔和的照明、景观灯光和聚光灯,营造出温馨、舒适和浪漫的氛围,促进社交互动。并通过融入自然元素和绿化景观,创造一个舒适和宜人的环境,为社交互动提供背景和氛围。丰富的植被、花草和水景可以吸引用户驻足、欣赏景观、交谈和互动。

(五)室外环境景观的美学设计

室外环境景观的美学设计,需要通过精心设计和搭配,创造出令人愉悦、舒适和具有美感的室外环境景观,从而满足用户对审美、文化的需求。首先,通过合理的种植和绿化设计,打造生机勃勃的景观。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条件的植物,搭配不同颜色和形态的植被,创造丰富多样的绿色环境。并在室外环境中加入雕塑、装置艺术或其他艺术品,以提升景观的艺术性与文化内涵。同时,根据建筑风格和用途,确保室外环境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统一的整体感和风格。其次,需要从美学设计的角度,采用有效的策略,提升景观设计的审美价值。选择适合室外环境的材料,并注重质感的表现。利用天然石材、木材、金属等材料,为景观增添自然与品质感。同时,利用纹理与图案来丰富景观的细节和观感。通过纹理与图案的运用,提供互补、强调或对比效果,增强美学体验。并利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创造动态和戏剧性的光影效果,在设计中考虑光照的变化和方向,以突出景观的特点和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室外环境景观人性化设计的研究现阶段正在不断推进和发展,在注重用户体验、可持续性的同时,技术的创新、社区参与以及自然与人工融合的设计理念,也在进一步推动室外环境景观的发展,为创造出更加美好和人性化的室外空间提供多方面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卢天锋.建筑室外景观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21):55-56+59.

[2]艾伊麟.简析建筑室外环境设计的人性化策略[J].产业创新研究,2020(08):123+125.

[3]张程.建筑室外环境景观人性化设计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9):140-144.

[4]刘婷.建筑室外环境景观人性化设计探讨[J].艺术品鉴,2017(07):31.

[5]郭昊.低碳建筑室外环境设计的技术措施探讨[D].湖南大学,2019.

[6]吕颖.人性化设计在建筑室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