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分析

鲁林云

大理市喜洲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云南省大理市 671004

摘要:城乡规划设计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规划和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发展和保护日益受到关注。美丽乡村规划作为城乡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提升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居住条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借助对美丽乡村规划的分析,探讨其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融入了大理市喜洲镇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案例,指在为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规划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城乡二元结构也逐渐显现。在这一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丽乡村规划目标

(一)环境保护

美丽乡村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价值,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美丽乡村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措施,创造一个清洁、宜居的农村环境。

(二)文化传承

美丽乡村规划注重保护和发展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乡土文化和传统技艺,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和风貌。美丽乡村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措施,保留乡村的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农村地区的文化吸引力。同时,规划还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

(三)社会进步

美丽乡村规划指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进步。首先,美丽乡村规划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通过规划和建设现代化的农村住房、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便利度。其次,规划还可以促进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此外,美丽乡村规划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增强农民的组织能力和参与意识,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经济发展

美丽乡村规划只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规划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村旅游景区、农产品加工基地等,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升级。规划还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农村地区,推动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同时,规划还可以培育农村创业创新氛围,鼓励农民创办农民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

二、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分析实施策略

(一)整体规划与细致设计相结合

整体规划和细致设计的相结合是美丽乡村规划实施的关键策略之一。整体规划提供了对农村地区发展的宏观指导,明确了目标和方向。通过综合考虑农村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例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将农田、村庄、公共设施等不同功能区域合理配置,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细致设计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具体的乡村进行详细设计和改造。细致设计考虑了乡村的特色和需求,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提升农村的美观度和舒适度。例如,在建筑风貌设计中,可以采用传统村落的建筑元素,结合现代农村建筑的功能需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魅力的建筑风格。在景观布局方面,可以根据自然地貌和农村特色,设计出具有美丽景观的公共空间,提供农民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改善农田质量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在规划设计中,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农田资源,防止农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通过科学的农业耕作方式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壤肥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田的持续耕种和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导农民采用生态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精准农业和循环农业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例如,在大理喜洲镇,就是基于农业,以农文旅融合为核心,高品质塑造人文体验,打造喜洲美好生活IP“喜生活”,形成以农业农村为根、以田园风光为韵的田园综合体,真正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美丽乡村规划的实施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改善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便利性和发展潜力。此外,还应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学校、医疗机构、文化活动场所等,提高农民的教育、医疗和文化福利水平。例如,在大理喜洲镇乡村振兴工作中,就是通过四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加强农村交通物流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大力实施道路硬化工程,推进资源路、旅游路、建制村联网路和村内通组路建设;其次是加强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在水利方面建立健全引水补水网络,因地制宜建设农村“五小水利”工程,推进水利工程提升行动,构建节约高效、承载有力的水安全体系;针对农村现代能源方面,统筹谋划辖区能源发展,构建新农村体系,推进农村能源消费升级,提高清洁能源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最后强化乡村信息化支撑,以“智慧喜洲”为统领,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加快物联网、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教育医疗、防汛抗旱、防震减灾、护林防火、疫情防控的深度融合,推广适合农村、方便农民的信息化产品,完善村、镇相关数据采集、传输、共享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应用、服务体系。

(四)文化传承策略

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拥有丰富的民俗、传统工艺和习俗等文化资源。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提升乡村的文化魅力,城乡规划设计中应注重文化传承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只有将乡村文化融入城乡规划设计,才能使乡村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和参与,要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乡村的传统建筑、传统工艺和传统节日等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在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保护传统建筑的原汁原味,同时提供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措施。例如,在喜洲白族农村风貌管控中,喜洲镇通过借智引力,依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编制建筑保护与整治更新导则,加大对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力度,引导群众不对传统民居大拆大建,继续保持其原有结构、色彩等建筑风貌要素。按照市级管控意见对个人建房进行规范审批,严格管控建筑体量、高度和外观风貌,实现规划许可全覆盖,确保村庄留住“乡愁”。 此外,还应注重发掘和利用乡村的传统工艺,推动传统工艺的创新和发展。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活动、展览和体验活动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乡村的传统文化。

结语

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在规划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要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公众参与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确保美丽乡村规划的实施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兴武. 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分析[J]. 房地产世界,2023,(13):42-44.

[2]刘志华. 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 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08):47-49.

[3]方长英,陈圣菊,袁崔帅. 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 乡村科技,2021,12(1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