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信息时代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改革研究

邸明

哈尔滨地铁运营事业总部票务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完善的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是交通强国建设的根本保障。当前,虽然我国交通运输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交通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发展差距。基于此,本文以信息时代下对交通运输工程进行改革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策: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此提升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竞争力水平,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交通运输;工程管理

引言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实践表明,体制机制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解放交通运输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制度保障。为适应各历史阶段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我国在不同时期有序开展了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调整和理顺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关系,极大调动了各级政府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积极性。

1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的发展与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交通运输为各种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物流和运输服务,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的高效运行也增加了财产运输的安全性,提供了高效、快速、可靠的货物运输服务。交通运输的发展还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地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成本缩短,提高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效率,增强地区的贸易活动和经济合作。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外来企业进入周边地区,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

2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现状

2.1交通运输管理模式不健全

很多地区的交通运输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运营和监管模式,交通运输企业往往更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环保指标,导致碳排放控制不够有效。此外,政府监管部门在低碳发展方面缺乏明确的激励措施,难以推动行业的低碳转型。

2.2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1)培养目标不明确。交通运输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清晰明确,以引导学生朝着既定方向努力。然而当前模式下学生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影响了其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规划。2)职业素养教育缺失。在当前培养模式中职业素养教育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缺乏对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规范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这可能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面对当前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改革,逐步突破现状,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对于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信息时代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改革优化

3.1改革战略

在信息化管理时代,交通运输企业要想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必须改革战略。首先需要对运输服务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当前社会形势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目标战略规划;其次是建立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内容;最后就是加强交通网络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落实到位情况以及安全保障措施实施效果评估等问题进行优化升级,从而为交通运输业提供一个良好发展环境及良好运营秩序保证。随着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交通管理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信息时代下如何做好交通运输企业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公路运输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信息技术手段。但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乡镇等地市还没有完全实现网络化管理与监控,对现有技术水平进行提高并完善相关设施设备,以达到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需求,需要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

3.2推行智能化管理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立成为实现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提升的关键。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交通数据,实现对交通状况的全面了解。通过安装在交通工具、路段和交通设施等关键位置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可以实时收集交通流量、速度、密度等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对交通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通过对交通状况的准确预测和精细调度,交通运输资源可以得到最优配置,减少拥堵、提高通行效率。例如,在高峰时段,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分析,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优化交通流的通行能力。此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交通违法行为的自动监测和处理。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捕捉违法行为,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识别和分析,自动发出处罚通知。这种自动化的违法行为监测和处理,不仅可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的效率,还可以减轻执法人员的工作负担。

3.3应用推广与普及

尽管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应用推广和普及方面仍存在一定挑战,部分地区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发展较为缓慢,用户的认知和接受度也不均衡。政府应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交通运输信息化的认知度,以举办推广活动、培训班等方式,向公众普及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同时,应鼓励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开展示范项目,向社会展示信息化的优势和应用效果,激发更多企业参与。另外,政府应推动制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协调各个部门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成效。

3.4优化交通运输工程组织结构

运输管理改革的关键是优化组织结构,加强对人员和设备等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信息时代下交通运输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传统单一、落后、低效运行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社会中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升所带来的新要求。因此必须要实现信息网络化与现代化相结合以及运输管理工作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之间相互融合;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交通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交通运输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信息时代下的交通运输工程管理,需要对交通网络进行优化,实现运输资源高效利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等措施来提升组织效率与服务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对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缺陷的研究分析,制定出合理有效改进策略。

3.5加强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当前,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是以传统教学为主,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应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例如,企业可以参与校园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授课或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这样既能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又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视域下,学生也需关注交通运输行业的网站和社交媒体,可以及时获取行业动态和最新技术进展。学生可以通过订阅行业杂志、关注行业组织或参与专业讨论群组,了解行业趋势和发展,并参与到相关的讨论中,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正经历着蓬勃发展。展望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将朝着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迈进,以大数据为支撑,创造更便捷、可持续的出行环境,实现交通领域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强.基于环保理念下交通公路运输工程规划的探讨[J].居舍,2020(8):5-6.

[2]闫明月.探析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的特点与步骤[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145-146.

[3]吴鹏飞.交通运输发展管理要点的创新策略研究[J].商情,2022(7):005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