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分析

陈继芳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红河分局 云南 红河 661199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水文水资源项目中涉及到多种内容,信息化建设中,还需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相应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运用,才能更好的发挥信息化技术作用,保障水文水资源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

我国淡水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社会的发展,淡水资源也不断减少,其中,水资源管理不善是导致淡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相应问题,社会各界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在水文水资源管理中,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进一步规范水资源的使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并有效提升水文水资源项目建设水平,进而更好的节约水资源,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水文水资源信息化技术分析

1.1RS技术

RS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中,通过对RS遥感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监测、预测相应区域旱情状况,还能对水质、土壤为侵蚀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因此,加强RS遥感技术应用,可以有效预防、降低自然灾害影响。目前,RS技术主要应用于洪涝灾害预防、灾后重建等方面,这一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收集相关信息,对洪涝灾害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作物缺水指数模型、植被指数模型等方面,通过对RS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相应模型监测效果。关于RS技术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这一技术可以实现监测内容的自动化调整,还能充分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RS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很广泛,不仅可以完成水文、水质信息采集工作,还能对特定区域水质进行详细的监测,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监测结果中的水体悬浮物质、叶绿素等指标进行分析,有效判断水体污染状况,并及时制定相应解决办法,进而充分保障水质质量。

1.2GPS技术

GPS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可以为多个行业领域提供高效、精准、全天候服务,可以让生活工作、科学研究变得更加便捷。在水文、地质勘测、工程测量等领域中,GPS技术有着显著的应用优势,通过对相应区域进行精准的定位,能够为相关项目提供精准的数据和位置信息。在GPS技术实际应用中,需要先进行位置标记,通过水利信息和空间地理位置信息,可以有效获取所标记的信息数据,全球卫星接收到信息后,就可以进行精准的定位,有利于解决特定区域水下地形监测问题。通过对GPS技术双向通信功能的运用,还能有效实现信息共享效率,能够更加及时、高效的处理一些应急问题,避免出现较大的损失。运用GPS技术,还能高效采集和回收不同灾害地点数据,指挥中心接收到相关数据后,可以及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对于特定位置的定位,采用GPS技术,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标记出相应位置,救援人员可以及时赶往救援地点,缩短救援时间。

1.3GIS技术

GIS技术也叫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特定地区数据处理工作。利用GIS技术,可以有效预测自然灾害情况,进而及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自然灾害损害。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中,通过对GIS技术的运用,可以对相应项目水资源状况进行监测、分析,根据监测数据,能够有效判断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方案。在水利事业中,采用GIS技术可以降低干旱、洪涝灾害影响,结合可视化技术,相关人员可以更加直接的了解所采集的数据信息。此外,运用GIS技术,还能对土壤侵蚀及侵蚀程度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对土壤信息的有效采集,即可对土壤水土流失、泥沙分布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通过对RS、GNSS及GIS技术的综合运用,还能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2、优化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水资源消耗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多种矛盾的发生,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到水文水资源管理问题,加强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提升水文水资源信息化水平,才能对水文水资源进行高效的管理,进而降低水资源消耗[1]。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还需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发展实际出发,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基础设备和技术,采用更加先进的仪器,才能充分发挥相应信息化技术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需保证相应设备设施的合理配置,工作人员还需充分了解相应设备设施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的发挥基础设施作用,进而为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2.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中,还需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制定完善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高效管理。关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保证水文水资源数据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在相关区域需安装水位显示器、视频监控及雨量传感器等设备,以更好的掌握相应区域的水资源状况。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现代化技术应用,比如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水文、水资源进行高效的分析和处理,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还需不断强化相关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让相关人员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作用。

2.3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大信息化管理资源开发力度,提升相关管理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各项资源的高效共享,才能更好的开展为信息化管理工作。关于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资源的开发,需重点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可以充分利用GIS技术,定期开展测量工作,通过电子导航,综合考虑机井站定位、用水户定位、气象站定位及水位等多种信息,根据水文水资源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水利工程信息资源。

2.4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中,还需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招聘和吸收更多专业人才,建设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才能充分保障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成效。水利单位及相关部门,需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以进一步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整体水平[2]。在人才培养中,还应从长远角度出发,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才能充分保障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2.5构建水质及旱情监测系统

通过构建水质及旱情监测系统,对水质、旱情进行高效的监管,同时,将相应监管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利用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能够更好的了解水文水资源状况。构建水质及旱情监测系统,相关部门可以利用这一系统对相应区域的水质情况进行有效的预估和分析,进而为水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同时,采用水质及旱情监测系统,还能对相关区域的土壤、降水等进行有效的监测,提前预估未能是否会出现旱情问题。

3、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文水资源管理中也逐渐加强了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对RS技术、GPS技术、GIS技术等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水平。同时,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还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才能更好的发挥相应信息化技术作用,保证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效果,进而实现对水文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冯保国.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J].地下水,2022,44(06):218-219.

[2]范营营.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6):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