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化的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新课标视域下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化的路径分析

肖霓娴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学校 361000

摘要:新课标视域下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理解和技能训练水平,使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建构完整的思维体系,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综合能力。结构化教学法应用中,目的是改善和更新学生的原始音乐认知思维,在系统、整体的层次上形成主动性思维,针对音乐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展开结构分析活动,形成良好的结构化意识,为后续开展音乐课程深度探索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在分析结构化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围绕音乐教学总体目标,提出相应的结构化教学法应用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视域;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化;策略

引言:结构化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特别适用于音乐单元整体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围绕新课标视域,巧妙运用结构化教学法培养学生音乐意识,促使学生建构音乐思维,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具备综合性能力。另外,在结构化教学中,主张利用知识板块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思想,促使学生对音乐学科知识结构进行系统性学习,为学生全面性发展铺平道路。

一、结构化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视觉结构

    视觉结构即:将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工作程序进行合理安排,使学生无需用语言,仅依靠视觉即可辨别知识,理解学习要求。视觉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视觉清晰显示;(2)视觉组织;(3)视觉指示。例如,在视觉清晰显示中,教师要将音乐教学材料或教具等清晰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进行系统性辨认。比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分类练习,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形状、颜色等进行合理化分类,帮助学生直观感知音乐知识的结构性特征,进而突出音乐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内容。再比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借助个人物品、教学道具等,清晰标记音乐知识的特征,帮助学生清晰进行知识分类,促使学生强化音乐知识记忆能力。

(二)环境结构

    环境结构旨在利用清晰地界限,为学生划定不同的学习空间和活动区域,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学习活动的意图,明确音乐课程学习方向。教师利用环境结构,优化音乐课程教学过程,利用教师、家庭、社会的多元化环境,启发学生的音乐思想,使学生在常态化学习活动中感知音乐的无处不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音乐意识。比如,根据教师的自由活动区和学习区、辅导区、自由区角等,要帮助学生探索音乐的存在形态,使学生在活动区域内做好音乐标记,激发学生潜在音乐意识;在家庭生活中,音乐的身影无处不在,要引导学生在良好生活习惯中,用餐具、玩具等探索音乐内涵,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升华;在社会环境中,要带领学生感知音乐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培养善于发现音乐的耳朵,在与环境结构相辅相成中培养音乐核心素养。

(三)常规

    常规旨在利用日常什么、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和规律,帮助学生对音乐学科产生兴趣,使学生积极与同伴、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帮助学生接受良好音乐行为的感染与熏陶,达到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综合能力的目的。常规分为5个步骤:(1)建立学习先后顺序意识;(2)建立完成学习的常规,包括:给出确定的任务、完成指定任务、用形象化时间提出;(3)建立规律意识;(4)学会按照时间表学习;(5)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学习。

(四)程序时间表

顺序时间表旨在对学生每日学习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出详细的学习时间,帮助学生养成的学习规律和学习习惯,进而提高课程学习质量和效率。在音乐课程学习中,常见的程序时间表有:全日流程时间表;个人工作课程表。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倡导学生制作程序时间表,明确各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时间,帮助学生有序进行实践学习活动。

(五)个人工作系统

    结构化教学法中,个人工作系统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的学习环境。个人工作系统包括结构化教学法的各个要素,如:视觉结构、环境结构、常规、程序时间表。同时,在特定教学材料安排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工作系统,帮助学生在集体学习环境中提高课程学习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要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学态度建立个人工作系统,促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都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促进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实现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新课标视域下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化的策略

(一)点状知识结构化,培养音乐兴趣

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音乐学科的基本概念、技能和定理等内容,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体验式学习氛围中建构音乐意识,将点状知识结构化,增强学生的音乐单元整体学习能力,凸显结构化教学的有效性作用。事实上,在音乐知识学习中,教师通过将零散的知识碎片结构化,将整个学科知识进行串联和并联,寻求适合学生在音乐学科中应用的方法。

例如,在单索学习人教版音乐教材中的《小红帽》这首歌曲时,为了帮助学生在点状知识中培养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将小概念与大概念知识点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小红帽》学习中建构点状思维中,整理音乐知识碎片,理解音乐知识概念,使学生由零散走向联系,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比如,在《小红帽》的学习中,教师在2/4拍教学中,根据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大调式。在一三乐句、二四六乐句学习中,以do、re、mi、fa级进式旋律为先导,掌握《小红帽》的曲调知识,使学生用轻快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利用对《小红帽》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即兴表演、翩翩起舞,提高音乐课程学习质量,激发学生音乐单元教学结构化教学法探索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在结构化教学法中,与音乐的背景故事融为一体,进而引导学生建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尊敬长辈。

(二)知识经验结构化,优化教学步骤

高效率的学习都起始于引出知识阶段,即由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引出新的知识,体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结构化教学法应用中,教师围绕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将知识经验结构化,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缜密的逻辑思维。同样,学生自身在结构化教学法引用中,也要重视已有知识经验的整理和应用,在具体学习实践活动中,明确知识经验结构目标,提升学生课程学习技能水平,引导学生开启对音乐学科的深度探索活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音乐教材中的《快乐宝贝》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经验结构化整理,使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明确主要学习内容,优化课程教学步骤,为学生全面性、深度性发展助力。比如,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歌唱经验,鼓励学生大大进行歌唱表达,使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利用基础音乐知识与音乐经验学习附点音符,理解表现连音线等知识,进而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促进学生艺术情感发展。其次,在《快乐宝贝》学习中,学生利用知识经验,认识并准确表达出“有弹性”的声音,锻炼学生音乐表演和创编能力。最后,在音乐鉴赏环节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音乐学科知识规律的把控等学习经验,对《快乐宝贝》这首歌进行点评,并用声音和动作表达出对音乐的理解,促使学生利用已有学习经验获取更多新的学习经验。

(三)逻辑思维结构化,培养核心素养

结构化教学法是新课标背景下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体现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结构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标性进行教学实践,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感知音乐学科的魅力,探索音乐知识的本质,从而培养自身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音乐教师在逻辑思维结构化模式下,要引导学生建构音乐逻辑思维,使学生将文化背景、艺术精神、信息技术等紧密结合,塑造适宜学生发展的音乐逻辑思维意识。

例如,教师根据音乐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建构缜密逻辑思维,使学生针对音符、音色、音律、音调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音乐深层次知识展开探索,强化学生课程学习综合能力。比如,在探索人教版音乐教材中的《我和我的祖国》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真实地了解“我和我的祖国”的关系,首先,教师利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各个故事片段,让学生体会个体与祖国的关系,使学生被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所触动,唤醒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怀和国家意识。其次,在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中,利用结构化教学法,学习声乐作品,使学生感知音乐知识的结构内涵,以不同的唱法和视角演绎我和我的祖国之间的故事,促使学生抒发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视域下,音乐教学迎来了崭新的局面,为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生机与活力。在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化教学中,教师根据其重要组成部分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感知音乐魅力的过程中锻炼音乐学习技能,形成良好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毛文波,吴玉国.音乐结构化教学设计有效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2(12):062-064.

[2]胡全会.如何巧妙地设计音乐单元整理教学结构化开展音使练习活动[J].名师在线,2018,04(35) :054-056.

[3]戴厚祥.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新授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走向为学而教的结构化教学设计[J].音乐教学,2019,20(13):00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