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有效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1

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有效利用

江雪娥

广州市花都区骏威小学   江雪娥  510800

摘要: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好的了解教学内容、教材编排和教学目标,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而出版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什么疑惑,在教师用书里基本能找到权威的解释,教师用书也可以作为一个补充资料库,提供了课堂实录和多媒体课件,为我们备好课提供丰富的资源。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要有效的利用好教师用书,让它成为我们的小助手,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教材内涵,为孩子提供现实背景,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师教学用书 研读 挖掘 有效

凝聚专家智慧的教师用书就像是个脚手架,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使用好它,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改进教学实践。下面以我执教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谈一谈。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体育馆的座位图,小朋友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例1是通过实际操作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体会“十进”思想。看似很简单的内容,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讲一点都不容易呀。作为教师,要很好的发掘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主题图是什么意思,例1是让孩子掌握什么知识,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我反复思考着,认真地研读《教师教学用书》,试图能从中有所发现,受到启发,触动我的灵感。

一、利用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上好一节课,备课前必须要弄清楚本节课教材内容中的新的知识点与前后教材中知识点的关系,发掘新知识的“生长点”,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我认真阅读了一到六年级各册的《教师教学用书》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明确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孩子学习本课内容的起点能力和使能目标进行的详细的分析:

1.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

2.学生知道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3.学生知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已经建立“满十进一”的进位制。

本节课是为后面学习万以内的数、及四年级学习亿以上更大的数的认识作好准备的。

二、利用教师用书,挖掘教材内涵,为孩子提供现实背景,培养数感

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主题图的编写意图:使孩子在现实的具体情境中初步感受10000有多少,培养孩子的数感;在教学建议中再次提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我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选择了孩子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在课的一开始,我播放了刚在花都举办的摇滚马拉松比赛的盛况,很多孩子都亲身经历了这一场景,为孩子提供了现实背景。我先让孩子自由猜数,然后引导他们先圈100人,提供估的标准,再让孩子继续猜,充分地表达,体现估计的方法,从而积累对较大数的感性经验。我还充分利用课件出示1000个小正方体、1000只绵羊、1000朵花……实物出示了1000粒米、1000颗绿豆、1000颗花生米……,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数感。

三、利用教师用书,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

使用好《教师教学用书》,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教师分析知识、技能的要点,是认识和理解教材的重要途经,也是实施教学设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我结合课程标准,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孩子经历数数过程,数形结合,构建“百”“千”的模型,体验单位化思想,进一步认识“1000以内的数”,培养孩子的数感,初步感受“十进位值制”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四次数数活动,第一次数小正方体,分别以“一”“十”“百”为单位进行计数,初步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百”“千”,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第二次是小组合作数小棒比赛,让孩子体验数数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会根据物体个数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第三次用计数器数数。师生合作,引导孩子通过计数器上拨珠的数数活动,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经历多次的满十向前一位进1,充分感受十进关系,突破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数难点,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及更大的数作好准备。第四次数数是完全脱离工具,应用到生活上,帮助果农伯伯数苹果,使数数抽象化,以此来突破教学重点。

丰富的数数活动,数形结合,让孩子充分体会了单位的意义,这是计数单位概念形成的核心。

经历着一次次的磨课,一次次的深入研读教材、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就是一次次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最终可以让我们蜕变成有教学智慧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