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创新发展中档案信息“互联共享”——基于新《档案法》并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权属档案中心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3

再论创新发展中档案信息“互联共享”——基于新《档案法》并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权属档案中心为例

程厚林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权属档案中心 福建 厦门 361111

时下,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是大数据背景下新信息时代的必然,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目标和关键步骤。档案信息是国家战略信息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其互联共享也是国家信息资源互联共享的主要内容。当前,从全国范围看,档案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水平还非常低,与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差距很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权属档案中心(以下简称档案中心)信息化创新发展和档案数字信息利用实践为切入点,触摸档案资源整合的历史脉络,分析档案信息互联共享如何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一、从档案资源整合数字信息共享历史性创新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新《档案法》)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文本由原来6章27条增加到8章53条。第五章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新增章节,从三十五至四十一共7条,其中第三十六条提出应当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务系统等相互衔接。四十一条明确国家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这是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展二十多年来,首次以法律形式将档案数字信息共享固化并明确。这一共享理念是上世纪末酝酿并逐步推进的档案资源整合的变革和再造,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也是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必然。

20世纪末,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不断增强,档案利用需求日益扩大,尤其是民生档案的利用量迅猛增加,各级各类档案馆倍感供不应求,广大民众也为利用档案不方便意见多多。因此,档案资源整合建立公共档案馆的呼声在档案界持续多年,掀起了一阵档案资源整合的改革热潮。档案资源整合即将已经设置的城建档案馆、土地档案馆、房地产档案馆等应逐步撤销合并,将一个地区的所有应进馆档案全部移交国家综合档案馆,做强做大国家综合档案馆,使国家综合档案馆有丰富的馆藏。[1]从而实现在一定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的集聚与整合,达到系统建设、有效服务的目的。[2]有的地方还富有成效地进行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一些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档案资源整合模式,并向全国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如广东顺德模式安徽和县模式上海闵行模式等。由于档案体制机制束缚、利益壁垒羁绊和信息孤岛制约,此次档案资源整合在热闹几年后沉寂无声。

新《档案法》提出的数字信息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创新发展的产物,客观上与档案资源整合是处在不同时代进程和发展阶段的两项工程,既存在鲜明的共性,也有一定的区别。

(一)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两者的共性

资源整合是通过对一些专业档案馆进行撤销或合并,将档案全部移交到综合档案馆,丰富馆藏,方便利用;信息共享是通过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无论是档案资源整合,还是档案信息共享,两者的目标和目的都高度一致,即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汇集的目标,达到档案信息方便利用的目的。

(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两者的区别

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立足基础和实现方式有着本质区别。档案资源整合是在档案信息化初始阶段、档案数字化水平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对档案实体的汇集并利用;档案信息共享是在信息建设和档案数字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档案信息资源平台进行数字档案信息汇集并共享,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利用。

二、档案信息共享现状

档案信息共享是档案信息资源互联共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互联是前提、共享是目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虽然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但并没有绝对的时空界限,相互也有重叠和融汇。档案资源整合之初,尽管绝大部分档案馆还处于传统的档案管理状态,有的档案馆就已经在开展档案数字化处理,逐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共享工作。档案中心在1997年成立伊始,就开始运用电脑、扫描仪对档案进行全文扫描,并用光盘储存;2003年即自主开发档案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借助局域网实现本系统内档案信息网上利用;此后历经多次升级改造,档案利用终端遍及系统内机关和基层单位。2013年将档案利用窗口开设到市行政服务中心,成为首个远离库房的档案离库窗口;2016年起,部分查询业务逐步实现全天候自助化、网络式远程化、智能性掌上化。由此可见,档案中心从成立时起,信息化建设就贯穿其档案事业发展全过程,信息共享资源整合阶段就已经先行一步走在行业前列。

(一)跨部门实现利用共享并未真正互通

多年前,档案中心为了丰富档案资源,对本系统机关和各分局档案室的专业档案进行整合,创新性采取档案实体分存,数字信息共享模式,有效促进档案信息共享。档案实体分存,数字信息共享

即档案实体仍然保存在原地,其数字化信息纳入档案信息数据库共享。档案中心在本系统内实现档案数据互联、信息共享的同时,还向本市部分相关业务单位和部门提供利用终端,开展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目前,全国各级综合馆在本区域内,相互间已经实现纵向和横向档案信息互查互认,为利用者提供了就近利用的便利。不过,这种联系还只是综合馆馆际、馆室之间的一种档案利用协作关系,互为接待彼此的利用者并相互传递档案利用结果而已,仅仅是实现档案信息易地利用,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档案信息实时互通。综合馆之间尚且如此,综合馆与专业馆、专业馆与专业馆、档案馆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就更加不如人意,即使是档案中心也只是与少数部门建立数字档案信息共享,距全面实现馆际互通、跨部门共享还相去甚远。

(二)跨区域实现共享利用并未实质互联

随着社会档案意识日益增强和社会交流融合不断深入,激发跨区域(市际、省际)档案信息利用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是新冠疫情影响下,档案信息跨区域利用、远程利用是众望所归,档案数字信息互联共享更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当前,各级各类档案馆在跨区域(市际、省际)档案信息利用方面,都是利用借助信函、通讯等方式与档案馆建立联系,或者在档案信息网站注册留言向档案馆提出利用需求,这样与档案馆形成委托代查的方式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档案中心近年还通过主管厅、部的专项业务平台向外市、外省相关部门提供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然而,无论是信函、网络联系,还是厅、部专项业务平台,都是一种委托代查方式,档案利用对档案信息都无法直观感受、自由浏览和主观选择,最终也只是被动接受代查结果。这些方式,利用者虽然也能达到利用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共享但这是一种异地利用,与易地利用类似,空间范围不同而已同样没有真正实现档案数字信息跨区域互联。

三、 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症结分析及对策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档案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在技术方面已经不存在问题。至于机制体制、利益壁垒和思想观念等阻滞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进程的问题,与档案资源整合所遇问题有一定的共性,档案界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已经做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拙见剖析档案资源整合难题开辟档案信息共享之路刊于《福建档案》2012年第1期,本文就不再赘述。档案中心在推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过程中,遇到一个你愿给,人家不愿要的新问题,笔者以为,这个与档案资源整合你想要,人家不愿给的反向问题或许会成为影响档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新症结,应该引起业内重视。近几年来,档案中心凭藉完备的信息化能力,与一些相关单位和部门实现了档案信息互联共享,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有的单位或部门档案利用量大、频率高,为了方便利用,档案中心愿意为其开通利用终端,提供档案信息共享,可这些单位或部门却不乐意接受。档案部门十分善意的热脸为何会遇呢?人家婉拒的理由有二,即没有专职的人力和缺乏专业的能力。不过,笔者以为,除了无人无能这两个能摆上桌面的理由外,他们还有第三个不可明说的理由,也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不愿担责。不管是客观存在的无人”“无能,还是主观上不愿担责的无担当,都不应成为档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进程中的障碍,只要我们坚持党管档案政治方向,始终不忘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开拓创新,敢于作为、勇于担当,就一定能够跨越重重艰难险阻,稳步有效地推进档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一)精心谋划、合理调整,变无人专人,配齐专业性档案利用人员

档案要实现跨部门互联互通,尤其是档案信息要与其他部门共享利用,这些部门就必须要拥有一个档案信息利用终端或账户,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自主地利用相关档案信息。当然,档案信息利用终端或账户要有严格的管理与使用限制,必须专人负责,不是任何人都能随意进入或使用。无论一个单位还是一个部门,编配的人员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本来工作任务就十分繁重,如果再额外增加一项专职利用档案的任务,没有人员余额,谁也不愿兼顾,客观上确实存在无人可用的可能。不过,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人力再紧缺,只要科学统筹、精心谋划、合理调配、明确分工,完全可以安排一两个专职档案利用的人员。专职档案利用不是专门利用档案,可以兼顾其他工作,不应成为一些单位或部门人力不足而拒绝档案信息利用共享的理由。

(二)全面施训、多方实践,转无能多能,煅造复合型档案利用人员

人们对本职或本系统本行业的业务比较精通和了解,对于本职业务需要利用什么档案信息也十分清楚,以往需要利用档案时,只要向档案管理者提出利用请求,档案管理者反馈结果就可以了,至于利用结果是否准确、全面、合理,利用者无法掌控。档案信息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互联互通、利用共享,档案利用者有了档案利用的主动权,同时对利用者的档案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一些单位或部门就以

缺乏档案专业能力为由进行推脱。然而,包括档案信息在内的国家信息互联互通、利用共享势在必行,信息利用者必须全面掌握信息利用的技能。档案信息利用可以通过集中培训、参观见学、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让专职档案利用人员全面、系统地学习所需的各类档案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各类档案利用的条件要素和搜索技巧,成为一专多能的档案利用复合型人才。

结束语

值得欣慰的是,本文即将完稿时,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在习近平总书记7.6重要批示一周年之际正式上线运行。尽管该平台目前尚无法实现档案信息自主利用、自由浏览,与真正数字信息互联共享还有差距,但平台已对接各省级馆、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馆等1000多家,在全国范围互联互通方面还是迈出了坚实一步。只要我们确实深入贯彻7.6重要批示,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踔力奋发、笃行不怠,摒弃利己思想,走出无人”“无能困境,善作为、勇担当,新《档案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任务,就一定能够实现和完成。

注释


[1] 刘公懿·公共档案馆建设要重点做好丰富馆藏、开放档案和优质服务·福建档案,2007(5)

[2] 王鸣鸣·公共档案馆资源建设方略·福建档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