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密度地铁线路列车延误情况下行车组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浅谈高密度地铁线路列车延误情况下行车组织

陈小龙程炯曾晨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成都市   610066

摘要:高密度地铁线路指的是每天承载大量乘客的线路,特别是在高峰时段。由于各种因素,如设备故障、人员因素、自然灾害等,列车延误问题时有发生,并且延误时间可能会进一步叠加,导致堵塞和拥挤,乘客体验恶化,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本文主要分析高密度地铁线路列车延误情况下行车组织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沟槽开挖;地铁工程

引言

在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密度地铁线路运行过程中,列车延误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给乘客出行带来困扰,同时也对整个地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造成了影响。因此,研究高密度地铁线路列车延误情况下的行车组织策略,对于提高地铁系统的运营效率、减少延误时间,保证乘客出行的舒适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行车组织策略包括列车调度与优化、交通管制和乘客引导与调节等方面,通过合理的安排和调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延误时间,提高列车运行效率,改善乘客体验。

1、高密度地铁线路列车概述

高密度地铁线路是指承载大量乘客流量的地铁线路,特别是在高峰时段。这些线路通常连接着人口密集的区域,如市中心、商业中心和居住区,为城市的交通需求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高密度地铁线路每天运送大量的乘客,包括上下班的上下班族、学生、游客等。这就要求地铁线路具备足够的运力和乘客吸纳能力。在早晚高峰时段,高密度地铁线路面临巨大的运营压力。乘客集中涌入,需要及时安全地运输乘客,并避免拥挤和延误。为了满足乘客的需求,高密度地铁线路通常运行频率较高,列车密集。这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和及时到达。为了满足高密度地铁线路的运行需求,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也需要具备高度的性能和可靠性。高密度地铁线路上的乘客出行体验对于城市交通的整体形象和乘客的满意度至关重要。

2、高密度地铁线路列车延误的原因分析

高密度地铁线路列车延误的原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在高峰时段,乘客数量剧增,如果地铁线路的运力无法满足需求,列车延误就会发生。例如,某些线路容量限制,列车数量有限或部分车辆出现故障。设备故障是一个常见的列车延误原因。设备故障包括信号故障、电力供应问题、门故障等。这些故障可能导致列车停止运行或速度减慢,从而引起延误。在紧急情况下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实施交通管制措施,如疏导乘客、限制乘车人数或更改列车路线等。这些措施可能导致列车延误和排队等待。乘客的行为也可能引起列车延误。例如,在高峰时段,乘客在上下车时产生堵塞或闯入禁区,导致列车无法按时离站。此外,乘客可能试图强行进入拥挤的列车,造成乘车过程中的延误。突发事件,例如地震、洪水、火灾等,或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地铁线路的短期关闭或部分区域无法通行。这些情况会造成列车延误和服务中断。

3浅谈高密度地铁线路列车延误情况下行车组织优化策略

3.1实时调度与优化

实时调度与优化是一种重要的行车组织优化策略,在高密度地铁线路列车延误情况下有效提高运行效率和减少延误时间。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实时收集地铁线路上的列车位置、乘客流量和站点拥堵等数据。这些数据提供了准确的运行状态信息,为实时调度和优化提供依据。结合实时数据,采用智能调度系统对列车进行动态调整。根据拥挤程度和预计到达时间,合理安排列车的发车间隔和运行速度,调整站点停留时间,以提高整体运行效率。根据不同线路段的乘客流量和延误情况,给予优先权调度,确保延误较多的线路尽快恢复正常运行。这可以通过调整信号优先级、增加停车次数或减少停车时间等方式实现。考虑到地铁线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用交叉协调和调度算法来平衡不同线路之间的运行状况。通过对列车的速度和停靠次数进行灵活调整,避免拥堵和延误。

3.2列车调整和存车策略

列车调整和存车策略是在高密度地铁线路列车延误情况下的行车组织优化策略之一,旨在减轻拥堵和延误现象,提高运行效率。根据乘客流量和延误状况,合理调整列车的发车时间。如果某个线路段上发车较多的列车已经延误,可以将其他线路段上的列车提前或推迟发车,平衡各个区段的运行负荷。这有助于减少延误影响范围,并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在高峰时段,当某个线路上的列车因为拥堵而无法正常发车时,可以采取半载或满员运行策略。即在列车没有完全停止的情况下,允许部分乘客上车,以减少延误时间和等待人数。对于已经延误的列车,在途中的适当位置进行甩站调整。通过减少停站次数或跳过部分站点,缩短列车的行驶时间,以迅速恢复正常运行。然而,需要确保足够的通告和信息及时传达给乘客,避免造成不便和困扰。制定合理的列车存车策略,利用站场容量。根据线路延误程度,优先考虑将延误的列车存入站场,以减少运营线路上的拥堵情况。根据乘客需求和拥挤程度,对重要节点进行调整。一些关键站点可能需要增加停车次数,以应对乘客流量增加和乘客上下车需要更多时间的情况。列车调整和存车策略需要合理规划和实施,以确保乘客安全、舒适地出行。同时,应密切关注列车间的平衡和运行的连贯性,避免引发更多的延误和混乱。

3.3交通管制与流量控制

交通管制与流量控制是在高密度地铁线路列车延误情况下的行车组织优化策略之一,旨在减轻拥堵、保障乘客安全和顺畅出行。在站点或车厢内设置限制上车人数的措施,以避免过度拥挤。例如,通过增加站员或设置引导栏等方式,在高峰时段采取分批放行、间隔上车的措施,确保每辆列车不超载运行。对于高密度地铁线路上出现延误的列车,可以通过分流策略来减轻拥堵。例如,在接近拥挤的车站设立临时出口或出口进行引导,将部分乘客引导到其他邻近站点,以减少人流压力。在高峰期时,通过调整列车的进站次序,优先引导已处于站台的列车尽快开出,减少待发车辆的等待时间,提高运行效率。这可能需要加强与各个站台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根据乘客流量和延误情况,合理调整列车的发车间隔时间。在延误较严重的线路上,可以缩短发车间隔,适当增加车辆密度,以更快地运送延误的乘客。处理突发事件时,需要采取紧急交通管制措施,并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时调整。例如,在应急撤离、设备故障或安全检查等情况下,临时调整列车行驶路线或站点停靠方式,以确保安全和顺畅的运营。

结束语

在高密度地铁线路列车延误情况下,行车组织的优化是确保顺畅运行和乘客满意度的关键。通过实时调度与优化、列车调整和存车策略、交通管制与流量控制等策略,可以有效应对延误问题,减少拥堵和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同时,需要密切关注乘客需求,加强信息发布与引导,确保乘客出行的安全和舒适。为此,地铁运营部门应不断改进策略和技术手段,提高运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为乘客提供更可靠、高效的地铁服务。最终,将实现高密度地铁线路的顺畅运行,为城市交通贡献更多的便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剑文.地铁高密度线路大面积晚点情况下行车调整方法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与管理,2016(20):168-170.

[2]孙立超.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行车调整方式研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5):34-35.

[3]毛保华,刘明君,黄荣,等.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组织理论与关键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4]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83-87.

[5]李先进,杨肇夏,杜鹏.基于MAS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16,27(1):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