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的传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2

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的传播

杨志芳

13072419840413442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行业中被广泛的应用,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向。为实现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有效传播,首先需要看网络环境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产生的正向价值,其次需要看汉语言文学网络环境传播的现实困境,最后需要分别从构建长效化沟通机制、强化微课应用意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等多个维度探寻传播发展路径,推动汉语言文学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网络环境;传播

引言

在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形式、目标都有了新的变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汉语言文学教学,引领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升文学素养,感受文学的魅力,开阔文化视野,形成文化思维,提高文学实践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旨在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1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

1.1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用语言来进行的,汉语言是人们智慧凝结而成的瑰宝。小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和使用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和句子,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对于他人的话语也可以正确地理解,这就是一种最为基础的语言能力。汉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慢慢地积累,小学是学习汉语言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这个时候产生对汉语言的浓厚兴趣,也获取了一定的汉语言能力,将会对今后的语文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2有利于学生的行为举止变得规范

汉语言文学并不仅是指汉语,更是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不论是其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虽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些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树立起道德底线,从而来进行自我约束,这样才具有更强大的力量。而这种道德约束,就是可以从汉语言文学中所引申出来。

2汉语言文学网络环境传播现实困境

2.1网络化教育教学滞后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小学各专业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向。要想实现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中的有效传播,不仅需要互联网平台等基础设施支持,还需要教师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发挥网络教学的重要价值。但从实际教学角度来看,部分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教科书为载体,严格遵守教学大纲为学生设计教学目标并规划教学内容。虽然传统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文学素养的形成,但难以满足学生群体个性化学习需求,致使班级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并未充分认识到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传播对学生专业素养形成,以及必备人格品格发展产生的正向价值。如教师在日常汉语言词汇语法教学期间长期采用填鸭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枯燥的字词训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无法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朝着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2.2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为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传播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依旧是制约汉语言文学网络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不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通常能够利用各类信息设备开展网络化教学,如电子白板实践教学、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等。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不仅难以为学生开展信息化教学,还会因网络信号问题阻碍教学正常开展。

3汉语言文学网络环境传播策略

3.1构建长效化沟通机制

为了能够确保教学内容匹配学生实际学情,进一步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线下教学活动开展前需要教师与学生探讨近期学习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正向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线下教学活动开展期间,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知识建构过程,根据每一位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灵活调整后续教学策略。如当学生探究古今词义异同后能够将古今词义异同几种类型进行总结,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类似更多的资源引导其深入探究。如若班级大部分学生对古今词义异同学习环节产生抗拒和畏难心理,教师则需要反思当前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是否超出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线上教学活动开展完毕后,需要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视频观看情况、随堂测试回答情况,以及答疑区沟通交流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构建学生画像从多个维度分析学生学习表现,并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学生可以利用线上教育平台的班级群找到教师的个人账号,结合近期教学活动开展以及教学目标设计阐述自己的想法。

3.2强化微课应用意识

小学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师,在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对微课有正确认识,亦要综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巧妙构思和设计,以微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为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微课教学视频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均要与学生认知思维水平相契合,做好微课教学内容制作的规划。在运用微课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应保留悬念以发挥学生好奇心的驱动作用,在微课视频中融入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对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形成良性启发,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不仅初步认知汉语言文学知识点,还要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培育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奠定基础。在基于微课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学习困惑,结合学生学习反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策略。

3.3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汉语言文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只有教师充分了解微课,并具备微课教学视频的剪辑、制作和使用能力,方能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作用。首先,小学需面向汉语言文学教师组织专业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基础上,重点围绕微课开展培训活动,使汉语言文学教师对微课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有所理解和掌握,继而游刃有余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汉语言文学教师应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微课剪辑制作方法,借鉴网络平台的优质微课教学视频制作经验,使教师善于自主制作高质量微课教学视频,促进后续教学流程的有序开展。最后,教师应精选网络微课视频,多样化微课视频质量参差不齐。教师需围绕学生基础学习能力,选择学生感兴趣、教学内容精练的优质微课视频,融入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新兴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和地点局限性,构建了全新的现代教育发展格局。在小学实施汉语言教学中,应引入微课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掌握汉语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小红.论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才智,2020(7):41.

[2]郄粉林.培养语感,阅读积累,读写互动——如何抓实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基点工程建设[J].学周刊,2020(13):135—136.

[3]万雅红.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现代交际,2019(13):102—103.

[4]赵红彩.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21(07).

[5]李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04).

[6]张崇敬.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的策略[J].语文世界,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