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肌力训练配合板凳操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障碍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0
/ 2

核心肌力训练配合板凳操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障碍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干克娜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神经内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核心肌力训练配合板凳操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障碍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核心肌力训练配合板凳操。比较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抑郁情绪(HAMD)。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平衡测试评分、ADL评分、HAMD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平衡测试评分、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帕金森患者运动障碍患者给予核心肌力训练配合板凳操,可显著减少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帕金森;运动障碍;核心肌力训练;板凳操;平衡能力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引起运动障碍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PD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减少,导致产生一系列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2]。目前对PD运动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运动等方式,康复训练在运动障碍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核心肌力训练是以“核心稳定性”理论为指导,通过训练躯干肌群稳定姿势,协调上下肢发力,以促进运动平衡[3]。板凳操具有取材方便、安全性高、简单易学等特点,通过指导患者行板凳操训练可以训练患者身体平衡感和思维反应,对活络关节有重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行走能力,防止意外摔伤[4]。本研究将核心肌力训练配合板凳操应用于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最新版(2016版)》中PD的诊断标准;患者经简易精神状态检验量表(MMSE)评定无认知功能障碍,能配合完成相关康复训练;生命体征平稳;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晓,并愿意配合。排除标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沟通障碍或精神异常;各种原因导致的继发性PD患者;合并脑卒中等可能引起步态异常的疾病;合并下肢肿瘤、下肢骨折、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软组损伤等影响功能锻炼的疾病;入组前接受过系统化PD康复训练;生命体征不平稳,不能接受康复训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MMSE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步态、呼吸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核心肌力训练配合板凳操,观察组的护理措施如下:(1)核心肌力训练:①双腿搭桥。患者仰卧,屈膝屈髋,以腰背部发力抬起臀部与腰背部,促使髋关节伸直,坚持10 s后复原。②单腿搭桥。患者仰卧,右侧腿伸直,左下肢屈髋屈膝,腰背发力,促使臀部、腰背抬起,双侧髋关节在空中伸直,身体支点选双肩与左腿,坚持10 s左右。③卧位踏步。患者仰卧,双腿膝关节屈曲,左右足交替踏步。④四点支撑。患者俯卧,双脚、双手为支撑点,将身体支撑起悬于空中,使身体呈一字型,坚持10 s。⑤跪位对角线支撑。患者跪位,双手、双膝支撑,双髋屈曲,双臂伸直,双膝屈曲90°,然后向前伸直左侧上肢,向后伸出右下肢,右手和左膝支撑身体。强化核心肌群训练30 min/次,1次/d。定期评估平衡障碍水平,根据评估结果灵活调整核心肌力训练部位、时间、频率。(2)板凳操:患者坐在板凳中,背部挺直,共分为10节。第一节:压腿运动(双手叉腰+向前压腿);第二节:侧弯运动(身体侧弯+单臂上举);第三节:拥抱运动(向前迈步+双臂上举);第四节:伸展运动(向侧边迈步+双臂侧伸);第五节:高抬腿运动(高抬腿+单臂上举拍对侧膝盖);第六节:前推运动(前迈步+双手推收);第七节:旋转运动(双脚分开+上身环形摆动);第八节:摆臂运动(单腿交替向前迈步+双臂大幅度摆动);第九节:踢腿运动(双手叉腰+前踢腿);第十节:起坐运动(抱臂站起)。工具为带靠背板凳,每节八个八拍,完成动作约15 min,每天1次,每次15 min。两组均连续干预两个月。

1.3观察指标用简明平衡评价系统测试量表(mini-BESTest)对平衡能力评价,包括步态稳定、姿势调整、方位觉、姿势反应,对应10、6、6、6分,得分越高平衡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量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10分,总评分1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抑郁情绪:治疗前后以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包括认知障碍、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等7个因子,其中10项应用0~4分计分,7项采用0~2分计分,共54分,评分>7分则存在抑郁,评分高则抑郁障碍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平衡测试评分、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1。

表1两组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平衡能力

AD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8.07±1.06

10.63±3.42

57.25±4.47

60.29±4.63

观察组

40

8.05±1.11

14.97±2.84

57.33±4.43

68.15±5.57

t

0.296

5.936

0.106

15.694

p

0.715

0.000

0.947

0.000

2.2两组抑郁情绪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抑郁情绪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18.85±2.43

13.57±1.98

观察组

40

18.81±2.47

9.83±1.52

t

0.335

7.916

p

0.726

0.000

3讨论

PD运动症状以动作迟缓、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平衡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可导致运动能力不断下降,加重患者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降低患者生存质量[5]。本研究将核心肌力训练配合板凳操应用于帕金森患者运动障碍患者中,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平衡测试评分、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综上所述,对帕金森患者运动障碍患者给予核心肌力训练配合板凳操,可显著减少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敏,赵杰刚.帕金森病病人运动障碍治疗过程中相关护理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23,21(27):3799-3802.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专业委员会.帕金森病前驱期诊断研究标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8):825-831.

[3]孙丽春,陈蓉.虚拟现实平衡游戏联合强化肌力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9):655-658,663.

[4]王冉,王惠子,孙庆娟,杨杨,周曼莉.板凳操运动对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步态、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1):66-69.

[5]SATOMI C,MASAHIKO T,ATSUSHI N.Altered dynamic information flow through the cortico-basal ganglia pathways mediates Parkinson's disease symptoms[J].Cerebral Cortex,2021,31(12):5363-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