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及其风险评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3

质量安全及其风险评估分析

梁楚婷

瑞华(中山)制药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近年来,制药行业发展迅速,制药可用技术增多,且药品种类丰富,药品质量安全及其风险评估分析难度提升。本文将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结合药品质量安全管理需要,从分析方法和质量标准制定、分析方法验证、药品分析检验与风险评估四方面,研究药品质量安全控制方法及其风险评估,保证药品质量。

关键词: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引言:药品质量与人们身体健康关系紧密,药品质量安全受到社会的重视,行业需明确制定药品质量安全控制方法及其风险评估,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因此,相关人员应尤其关注药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方法及其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结合药品质量可持续性的要求,不断调整药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方法,更新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

一、造成药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因素

为准确评估药品质量安全风险,需明确引发质量安全风险的因素,应考虑以下但不限于的因素有:

(一)人

人是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了制药人员和分析人员。

制药各环节均需制药人员的参与,包括设备的调试、材料的投放、制药工序和生产后清洁等。如果负责各环节工作的人员能力(如专业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差,会导致投放原料配比或设备操作方式不符合标准操作流程的要求,都会导致药品质量出现问题,使药品存在安全风险。尽管现阶段智能技术被用于制药工程,但依旧需工作人员的全程参与,为此制药行业在评估药品质量安全风险时,应尤其关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保证参与制药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较高,且工作状态良好,具备完成制药工作的能力。

制药分析人员应具备1.具备复合交叉的学科性思维,制药工程类涵盖若干个专业,它们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药物与精细化学品,有的则侧重于制药生产研发等。制药类专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养成复合交叉的学科思维很重要。2.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制药工程类专业属工科,要具备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良好的知识学习和专业拓展能力,能较好地了解化工工业技术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此外,从事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的人员,还要具备技术及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及控制、技术及产品研发、工艺及工程设计、经营管理等职业素养。3.具备良好的实操能力。制药工程类专业的操作性很强,既要学懂又要会做,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实验实践课程,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探索和发现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措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加强制药人员在岗培训力度,提升制药人员对药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培养制药人员的责任心,时刻保持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改进制药技术。

(二)设备与材料

设备与材料是制药工程的基础,材料质量与设备运行状态都会影响药品的质量,使药品存在安全风险,应作为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重点考虑因素。制药设备包括混合器、流化床、筛网、量具等多种类型,在制药各工序中发挥不同作用。设备运行偏差会影响药品的质量,为在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分析设备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相关人员需了解不同设备的标准操作流程与维护保养。材料是药品的制作原料,材料的质量与配比直接决定药品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材料用于药品制作会导致药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药品的安全性受到严重挑战,如此类药品被人服用,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三)作业方式

作业方式即制药流程,只有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制作的药品才能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不存在安全风险,因此风险评估工作中,相关人员也需考虑制药流程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准确评估药品的安全风险,确认该药品无风险才可用于人体。当今制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药品市场的扩大,制药作业方式趋于标准化,为降低安全风险评估难度,提高药品的制作质量,相关人员要关注作业方式,了解使用作业方式的制药特点,判断作业方式对药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了解作业方式的变更情况,调整分析药品质量安全的方式[1]

(四)制药环境

制药环境也会影响药品质量安全,如制药厂房建造的格局、使用材料不当都会导致药品质量下降,GMP系统是为制药的硬件环境,其功能不合理会使系统无法运行,影响制药工作的开展。

(五)标准操作流程制定

1.质量标准制定

质量标准是衡量药品安全风险的依据,为体现安全风险评估在药品制作中的价值,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需完善药品质量标准体系,按照相关法规(如各国药典和ICH指导原则)对药品的质量要求,设置药品质量标准,并按照该标准评估药品的安全风险,未达到标准的药品坚决禁止流入市场。第一,研究药品质量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家对各类药品进入市场的质量要求,在此基础上设置药品质量检验标准,要求相关人员深入学习规定内容,严格按照标准判断药品的质量,以免存在安全风险的药品被用于疾病治疗。第二,规范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使用方法的选择方式,坚持准确、灵敏、简便、快速评估原则,使用最合适的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并关注国内外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学习先进药品质量检验技术,调整选择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原则。第三,明确规定药品的生产、储存、运输标准,风险评估人员需考虑药品在各环节所处环境对药品质量的影响,防止药品在该过程中质量下降,引发其他安全风险。

2.分析检验方法制定

分析检验方法也是药品质量安全风险常用评估方法,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对检验的药品有更深入的理解,为风险评估结果得出提供更多数据支持,提高评估结构的准确性。遵循分析检验方法的使用原则,选择兼具通用性、适用性、经济性与先进性的分析检验方法,检验被测药品的外观、鉴别、溶出度、有关物质、含量和微生物限度等,判断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第一,外观检验:包括被测药品包衣颜色,药片形状、刻字等,主要通过目视检查法进行确认。第二,鉴别:使用主药成分专属的鉴别方法鉴别药品是否含有主药成分,一般为简单的化学颜色鉴别反应或主药成分盐类的鉴别反应,主要依据药典常规方法进行鉴别。第三,溶出度:使用合适的溶出介质模拟药品在人体的溶出过程即药物的释放过程,因此溶出介质的选择和溶出条件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药品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情况。如药品主要作用于胃部或主要在胃部释放出主要药物成分,应选择在酸性环境中模拟药物的溶出,一般选择pH1.2的溶出介质,如药品主要作用于肠部或主要在肠部释放出主要药物成分,应选择在碱性环境中模拟药物的溶出,一般选择pH4.5-pH12的溶出介质,应注意具体的肠部位置,如十二指肠、大肠等,不同的肠部其pH值有差异。除了溶出介质选择的关键性需要注意外,溶出度检验方法也需要注意溶出介质的温度和溶出转速的选择。溶出介质温度一般按照人体常温选择37℃。溶出转速主要依据主要用药对象的健康程度进行选择,如用于胃病,由于主要用药对象的胃部疾病,胃蠕动的情况应选择低转速。第四,有关物质:即杂质或降解杂质,杂质的降解和降解程度与药品的储藏环境(包括运输过程和日常销售储藏环境的温湿度,光照等)变化和包装的完整性(如运输过程中包装的破损和药品开瓶后多次使用)息息相关,因此无论是药品本身含有的杂质,还是在药品生命周期内因各种因素降解的杂质均需要被检出,因此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需要具备检出杂质和各种途径降解出的杂质的能力。第五,含量:即主药成分的含量,药品发生作用是依靠主药成分,药用辅料是助于主药成分形成合适的剂型便于人们使用,因此检验方法需要准确检测出主要药物成分的含量。由于药品是由药用辅料和主要药物成分组成的,因此含量检验方法的专属性和准确性要求非常高。检验方法中需要明确药品检验的前处理方法,去除药用辅料对主要成分含量准确检测的影响,即方法的专属性。也需要根据药物存在的形式(如盐类或共合物形式)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使主药成分充分溶解在样品溶液中,准确检出药品主药成分的真是含量。第六,微生物限度。依据药品作用的形式选择是否需要检验微生物限度,如注射剂或其他无菌试剂的微生物限度应尤其关注,一般选择药典常规的检验方法。

制定的分析方法是需要验证的,只有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证明其专属性、准确性才可用于药物的检测。首先,明确该方法的使用原则,对所有药品检测项目进行验证分析,根据不同项目的验证需要,合理确定验证内容,确保验证结果可真实反映药品的质量,以便分析人员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其次,了解方法验证技术的应用要点,明确需验证的项目,制定合理的方法验证计划,验证内容一般分为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溶出度检查和特定项目检测等,工作人员需熟练掌握验证方法,科学选择验证需使用的仪器,以免仪器影响验证结果的准确性。最后,根据验证内容规范完成验证工作,对药品进行检验,评估质量安全。使用的验证方法需不受药品辅料和可能存在杂质的影响,对药品成分进行测定,并得出各成分浓度与药品质量的关系,借助统计学技术对验证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深入发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提升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风险评估人员需重视分析方法验证,学习验证方法相关知识,在验证中正确使用仪器,合理使用统计学分析对检测药品的安全风险做出科学的判断[2]

  1. 药品检验放行和质量持续监控

依据制定的检验方法和质量标准对药品进行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决定药品是否可以放行用于人们是药品质量风险质量安全及其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因此通常生产厂家会制定比注册的质量标准更严格的内控放行标准,保证药品在生命周期内即药品有效期内的质量符合注册的放行质量标准,因此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即使因储藏环境的不当导致药物杂质降解速度加快,药品质量仍然符合注册的质量标准。

GMP实施指南要求生产厂家对上市的药品进行持续性稳定性考察,监控药品在生命周期内的质量安全,若在稳定性考察期间发现药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应及时上报药监部门并启动药品召回,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药品没有适用于人们。

  1. 标准操作流程制定和更新

随制药技术、分析技术和相关法规的发展,制药标准操作流程和分析技术发生变化,如未按照技术发展制定或更新操作流程,会影响制药技术的应用效果,制成药品质量存在问题。

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信息技术可用于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协助工作人员高质量完成评估工作,得出更为准确的评估结果,因此相关人员应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风险评估分析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首先,结合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需要,分析该系统应包含的功能,设计系统的功能结构模型,技术人员需与从业人员保持联系,了解风险评估工作模式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系统的功能结构,保证建成系统的功能可满足药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需要,体现其应有作用。其次,加强系统数据库建设,结合风险评估需要,合理设置数据库存储数据的格式,并优化数据库结构模型,提升系统使用数据库的数据存储能力,加快系统从数据库中调取信息的速度,支持风险评估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后,安排专人负责系统的升级与维护,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关注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需求变化,不断扩展风险评估系统的功能,使建成的风险评估系统在药品质量管理中长期发挥作用。风险评估系统的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取代人力完成信息处理,得出评估结果更准确,有助于保证药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3]

结束语:综上所述,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在制药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提升制作药品的质量与安全性,减少药品人体健康的危害。相关人员需认识到药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学习先进的评估方法,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的安全性做出准确的评估。

参考文献:

[1]高佑宝.基于B2C营销模式下的药品质量风险管控研究[J].海峡药学,2021,33(06):219-220.

[2]邹向阳,何秋月.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1):112-114.

[3]刘文,朱炯,王翀.国家药品抽检风险管理主要举措分析与建议[J].中国药学杂志,2020,55(16):1394-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