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2

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探究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二高级中学 251800

摘要:教师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现实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学科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备课时要深人研究课标与教材,充分开发校内外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国家安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紧密融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融入;国家安全;教育探究

1导言

高中地理学科涉及的国家安全内容较多,如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等,这些内容已形成高效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独特优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人国家安全教育,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彰显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的原则

2.1现实性原则

国家安全问题涉及领域广,产生的影响广泛,这就要求教师立足现实、立场正确、观点鲜明、表述得当。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制订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教学设计,在现实问题的讲述中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增进家国情怀。例如,湘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二节中涉及水资源与国家安全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南水北调工程案例,全面讲解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背景、项目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重点阐述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现实需求,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相对欠缺和南北分布不均状况,充分认识到该工程实施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2发展性原则

国家安全问题既要关注现实,又要着眼未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教师在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厘清社会问题发生发展的脉络,把握事物形成发展规律,立足现实问题,研究发展进程,预测发展结果,制订精准、可行的应对方案。例如,在“环境保护”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2010年4月20日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讲述该事件产生的严重后果,如墨西哥湾地区生物群落锐减,沿海渔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并且此次事件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然后结合这一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我国有哪些地方也存在海洋石油污染威胁的可能,了解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办法。在学习海洋石油污染等案例的基础上,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感受海洋生态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2.3学科性原则

学科性原则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时要体现地理学科特点,不能脱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国家安全教育在不同学科有不同体现,地理学科有关国家安全的教育主要体现在资源、环境问题上,但课本中的部分案例离学生生活较远,教师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认知特点补充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在案例讲解过程中,从地理视角谈国家安全,将国家安全生活化、情境化,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将研学、地理调查等形式引人国家安全教育中,让学生依托当地特有地理资源,针对本土资源、环境问题开展实地考察和调查,深化对当地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合作学习能力、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3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的策略

3.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学活动的“灯塔”。教师确定章节教学目标时可结合学情、课标要求及课本内容,适度加入具体、量化的国家安全教育目标。例如:在湘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五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准确描述我国领土范围,在世界地图上准确画出我国领海范围,并根据地图描述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能源安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说出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并结合案例分析石油供需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在确定好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研读课标与教材,搜集补充相关资料(如时事热点等),设计教学活动,保证课堂中的国家安全教育系统化。例如,2022年白鹤滩水电站全面建成投产,我国在长江上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这一社会热点事件可以融人“中国的能源安全”教学,通过了解白鹤滩水电站建立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水电站在建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讨论水电站建成前后能源结构的变化及水电站建成投产后对本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强化学生的能源安全意识。

3.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育目标的达成需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国家安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与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悟。教师可以运用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测石家庄市区一周内空气指数,并查找平山县山区同时段空气质量数据,以及石家庄市区与平山县山区居民患肺部疾病的比例,分析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从而认识环境安全的重要性。

3.3充分开发校外资源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教育可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如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开展研学活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课堂。例如,在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在石家庄市区沿民心河采集水样,送到相关实验室,分析水质特点,得到相应的实验报告,根据水质检测报告研究民心河流域水污染特点,分析成因(尤其是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根据水质报告查找相应污染物对土壤、植被、生物群落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加深对水资源安全的认识。

3.4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基于国家安全观培养的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书面测试、课堂提问等方式,关注学生情感培养的过程,可以通过手抄报、辩论会、撰写小论文等方式了解学生思维结构,关注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在不同章节应选取不同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完成教学评价,可开展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谈收获、谈体会,也可以发挥小组、家长的评价作用,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他评的氛围中了解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锻炼沟通能力,加深对地理问题及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

4结语

安全教育作为学生常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重视,我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却忽视了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国家安全大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与速度,小到关联着每个公民的日常生产与生活。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年疫情影响广泛,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加之地区冲突不断,国家安全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高燕.探析新课标背景下国家安全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高考,2022,(31):76-78.

[2]高丽,史书芳,吴会波.高中地理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实施的困惑与对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9):4-7.

[3]赵怡.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策略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1):11-14.

[4]张寒.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