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藓和股藓的诊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2

体藓和股藓的诊疗

吴昊  陈雷

辽宁省军区大连第八离职干部休养所 116012 (辽宁 大连)

辽宁省军区大连退休干部休养所  116013 (辽宁 大连)

摘要:体癣俗称“钱儿疮”“铜钱癣”,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手掌、足底和指(趾)甲以外的浅表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俗称“烂裆”,特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部、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特殊部位的体癣。体股癣是由称为皮肤癣菌的真菌感染引起。皮肤角质层里的角蛋白是皮肤癣菌重要的营养来源,皮肤以外的组织器官因缺乏角蛋白,所以血液及内脏器官几乎不会发生皮肤癣菌感染。老年人皮肤免疫屏障较差,容易感染。

一.诱因及易感因素

皮肤癣菌适宜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因而在南方湿热地区、夏秋及梅雨季节更容易感染体股癣。皮肤癣菌可以在动物与人、污染物与人、人与人之间传播。在健身房、游泳馆、公共浴室等场所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也会增加体股癣的感染风险。皮肤癣菌感染并非单一卫生不良所造成,其他常见易感因素有:①患者易感体质(对皮肤癣菌易感),例如直系亲属有手足癣或者甲癣病史,则发生体股癣的风险增加;②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多汗、肥胖等发生体股癣的风险增加;③经常穿着不透气的过紧衣物或纸尿裤、司机等久坐人群易患股癣;④密切接触体股癣或手足癣感染者皮肤及污染物、自身患有手足癣或甲癣等的人群也易感染体股癣。

二.临床表现

典型的体癣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环形或花瓣形红斑。边缘略隆起,炎症较明显,可见小丘疹或丘疱疹,伴有不同程度的脱屑,中央看似正常或颜色略深。接触宠物引起的体癣炎症反应强烈,可见水疱、脓疱、渗出、结痂。根据炎症反应不同,体癣常伴不同程度瘙痒,通常炎症越强烈,瘙痒越明显。

股癣基本损害与体癣相同,单侧多见,病程持久时可传染至对侧;亦有双侧同时发病者。表为由股内侧向外缓慢发展、边界清楚、边缘炎症明显的半环形红斑,表面脱屑,中央皮损色素加深,伴有。明显瘙痒。局部外用或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体股癣皮损表现通常不典型,其环状红斑的边界不明显;因长期搔抓刺激导致局部皮肤变厚变硬,皮革样外观,环状表现不明显,难以辨认,容易误诊。

三.治疗

体股癣的治疗首选外用抗真菌药物,常见的外用药物有:①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克霉唑、舍他康唑、卢立康唑等。②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和萘替芬等。③其他种类,如阿莫罗芬、利拉萘酯、环吡酮胺等。复方抗真菌药物是同时含有两种药物成分的外用制剂。常见的复方制剂有:①含有两种不同的抗真菌药,以增强抗真菌作用,如萘替芬酮康唑乳膏。②含有抗真菌药和糖皮质激素的制剂,在抗真菌的同时能够短期内缓解炎症和瘙痒,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需要注意的是含有激素的复方制剂不能长期用于体股癣的治疗,否则真菌感染长期不愈,甚至造成皮肤萎缩、局部多毛等不良反应。

选择外用药物治疗体股癣,应该根据皮损的部位、大小和特征,选择膏剂、霜剂、溶液、喷雾、凝胶、散剂等抗真菌制剂。强调个体化用药,例如位于皮肤薄嫩部位的皮损应选择乳膏或霜剂;位于皮肤较厚部位或皮损已增厚的可选择软膏。用药一般为每日1~2次,疗程2~4周。涂抹时可用棉签或佩戴一次性手套,由皮损外缘向内轻轻打圈按摩促进吸收,注意适当扩大涂抹面积,保证充分覆盖皮损区域。如果用药期间出现局部症状加重,建议停药并及时就医。避免使用单一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如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卤米松、复方醋酸地塞米松等,这类药物主要用于皮炎湿疹等疾病,虽然能抗炎止痒,但不能抗真菌,可使体股癣久治不愈。含有激素的复方抗真菌制剂可以酌情应用于体股癣治疗的初始期,如皮损伴有明显炎症、瘙痒时,一般选择含有中弱效激素和抗真菌药的复方制剂,例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不建议使用含有强效或超强效激素成分(如丙酸氯倍他索)的复方抗真菌制剂。避免长期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复方制剂,建议限期为治疗初始的第1周,随后改为单纯的抗真菌药制剂至皮损清除。

四.预防

体股癣的传染途径包括与手足癣或体股癣患者及其生活物品的密切接触。因此,家人如患有体股癣,应尽早规范治疗,如有手足癣、甲癣等其他癣病应一并治疗。同时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患病部位与家人直接密切接触。患者的生活物品,如贴身衣物、床单被褥应单独洗涤,定期煮烫消毒。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工作组.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14(1):1-3.

[2] 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工作组.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基层实践版2022)[J].中 国 真 菌 学 杂 志,2022,17(3):177-182.

[3] 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工作组.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科普版2022)[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2):89-93.

[4] 吕莎,徐徉,李福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伴难辨认癣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1):37-38.

[5] 杨之辉,李若瑜.浅部真菌感染中的抗真菌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4):33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