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堂智慧“化险为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1

巧用课堂智慧“化险为夷”

吴海芳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215121

本学期我任教的是二年级的语文。由于是第一次教二年级,如果自己在教学上出现什么失误的话,可是要影响到六十多个孩子啊!因此我总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沉沉的,备课上面从来不敢马虎,尽量想把每节课都上好。但很多时候,课堂上总会发生些“意外”,打乱了自己的课堂预设。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到点子上,因为这样我们的教会很顺手,课堂就能在自己的预设下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一旦学生的回答对不上号,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就慌了神,惟恐学生节外生枝,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出现了这种情况,教师如何去处理?这实质上体现的是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如果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是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能巧妙地将课堂上生成的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反思自己的教学,由于缺少这样的教学智慧,常常会被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不知如何是好。

在教学《梅兰芳学艺》这一课的第一课时,我让学生看书上的两张插图(一幅是梅兰芳的生活照,另一幅是梅兰芳演戏时候的剧照),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梅兰芳是男的,可他演的却是女角。我告诉学生这是京剧中的很常见的事情,男的演女的角色就叫男旦。这时大部分学生感到非常新奇,在下面偷偷地笑。这时有个学生举手说:“老师,为什么梅兰芳是男的,非要去演女的呢?”我说:“因为他的声音适合唱女的戏。”那学生接着又说:“那为什么不直接让女的来演呢?”这时候课堂上开始喧闹了。我想:这和本课的教学没有多大联系,这小孩尽问这些没用的问题。于是我马上刹车:“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后再研究。”

其实,我说课后再研究就是对问题的一种逃避,面对对学生突如其来的的问题,我觉得它将影响到我的教学过程了,我无法将它灵活地转变成一种教学资源,于是我就用了这种“堵”的方法,让自己的教学正常进行下去。

课后我反思了一下这个学生的问题,“为什么不直接让女的来演呢?”我备课时没想过这个问题,虽然和课文内容没有多大联系,但可以了解一下。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资料,知道了一开始唱京剧的都是男性演员,因为当时女性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不被重视,到后来才慢慢有女性演员的。如果我当时想到这一点,那我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的情况,再引导孩子梅兰芳是男性,要扮演女角,一定比女性演员扮演的难度大的多,而他却演得逼真传神,可见他学习一定很刻苦很努力,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回到了课题“学艺”上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惜,我当时没想到!真后悔自己的知识底蕴不足,因此才会“招架不住”啊!难怪于永正老师说:“没有用不上的,只有没学到的!”

有些事情往往会出乎意料,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时,你是否惊慌失措?其实,预设的东西不一定都会出现,没有想到的事情也许就在瞬间发生了。

那么,碰到这样的事情,究竟该怎样?譬如我们开车出去后遭遇的汽油不够的尴尬,如果我们能够先去常去的加油站加好汽油,也就不会如此难堪。其实大家也都看出了,在每件事前,我们预设不仅时必须的,而且应该针对自己不熟知的地方进行更加充分的预设,那么,即便中间再有何生成,也是足以应付的。生活如此,工作如此,学习更是如此啊!又如在上《一株紫丁香》的第一课时,我由书上的插图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心里产生了哪些疑问?(刚开始学课文,我想让学生学会围绕课题来提些问题。)这一问居然把学生问闷掉了,过了小一会,有一学生举手问:紫丁香为什么开紫色的花?显然很不上路子,我说:“这好像和课文的内容没有关系,再想想看。”后来举手的同学仍然寥寥无几,我很郁闷。课后我反思了一下我的这句话,很有问题。虽然我没有直接说你的回答不对,但对于那个学生来说,他确实是动了脑筋也确实照我的要求提出了问题,他会想为什么我提出了问题老师还不满意呢?我想学生不会提有价值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我没有教过他们,像刚才学生提的“紫丁香为什么开紫色的花?”这个我们从图片上一眼就可以看出,正因为花是紫色的,所以这种花叫“紫丁香”,我要告诉孩子这些问题我们一眼就看出来的,不需要思考的就不要再提了。而且在让他们提问之前,教师要作很好地引导,比如让他们再仔细看看图,图上画的是老师窗口种着一株紫丁香,老师先提示一下:咦,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呀?然后再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可能学生就会问:他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种在窗前呢?他们种紫丁香想干什么呢?他们是怎样种紫丁香的?什么时候来种的呀?等等。

为什么有的时候课总是不能达到自己所理想的状态。这其实和我所遭遇的是一样的,也许就是预设与生成间的矛盾。一堂课,我们的备课教案通常设计的都比较理想,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如果要一丝一毫不差,那一定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除了备好教案以外,还要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丰厚的文化知识底蕴,特别是当课上出现了这些没有预想到的问题时候,我们如何艺术性地“化险为夷”,这是我们在平时课堂中要不断锤炼的一个重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