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浅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王玲

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农村经济和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内容简介:自2022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在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核心是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其目标是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本篇主要围绕种植模式、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机播要求、密度配置、合理施肥、除草技术、化学控旺、病虫防治、收获方法等关键环节进行阐述。

关键词: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技术

1、种植模式

以4行大豆与2行玉米为主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结合2022年生产实际和机具适配情况,科学兼顾4行大豆与4行玉米等其他带状复合种植模式。4+2模式即一个生产单元4行大豆、2行玉米,全带宽度2.7 米,其中玉米带宽0.4m,带内行距0.4m;大豆带宽0.9m,带内行距0.3m;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0.7m。d38b6afa3eacea7ab920593c78df103

4+2带状模式图

    在此需要补充一点,为了提高间套地内玉米与大豆的长势、产量和品质,我们在间套种植玉米和大豆时,不要采用行间距相等的等行种植方法,而是要采用“一个大行、一个小行”的大小行种植模式(也叫宽窄行种植模式)。

2、优选良种

大豆品种宜选用耐荫、耐密、抗倒、茎秆硬、分枝少,主茎结荚多,抗病和宜机收的品种,如选用苏豆21、徐豆18、徐豆27、淮豆13、齐黄34、中黄301、郑1307、苏豆26、灌豆3号等品种;玉米选用株高较矮、株型紧凑、果穗大且熟期适中、抗病性强、适宜密植和宜机收的高产多抗品种,如中科玉505、苏玉34、江玉877、MY73、苏科玉076、明天695、迁玉180等品种。

3、种子处理

播前精选种子并晒种。根据大豆、玉米的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药剂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玉米选用包衣种子。大豆推行拌种或包衣,可选用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或多菌灵·福美双·甲维盐悬浮种衣剂等。

4、适期播种

本地夏播适宜时间为6月15-25日,播前要清沟理墒,注意避开苗期芽涝,适墒播种是关键,避免抢墒播种。大豆、玉米的播深分别为2-3厘米、4-6厘米,一次作业完成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模式配置:以“2+4”模式为主,即2行玉米与4行大豆复合种植,幅宽为270厘米左右。玉米窄行40厘米, 玉米大豆间距70厘米,大豆窄行 30-40厘米, 在出芽前一定要打一次封闭除草药等等。

IMG_257

5、密度配置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密度应与当地同品种净作玉米密度相当,一行玉米的株数相当于净作玉米2行的株数;大豆密度达到当地同品种净作大豆密度的70%以上。

4+2模式。玉米株距10-12厘米,有效株数力争籽粒玉米达到4000株/亩以上,播种粒数4500粒/亩以上。大豆株距9-10厘米,有效株数力争达到8000株/亩以上,播种粒数10000粒/亩以上。

4+4模式。玉米穴距约14-15厘米,有效株数力争籽粒玉米达到4000株/亩以上,播种粒数4500粒/亩以上。大豆穴距约6-8厘米,一穴一粒,有效株数力争达到8000株/亩以上,播种粒数10000粒/亩以上。

6、化学控旺

玉米在7-10张展开叶期喷施30%胺鲜·乙烯利水剂或可溶性液剂等化控剂,增加茎粗,缩短节间,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度,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倒能力并减弱遮荫效果,注意“喷高不喷低、喷旺不喷弱、喷黑不喷黄”。

大豆在分枝期(苗期较旺或预测后期雨水较多时)与初花期用烯效唑或者胺鲜脂,喷施茎叶,控旺促壮抗倒。

注意一定要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推荐浓度和时期施用,不漏喷、重喷和随意加大药量,过了适宜施药期也不得喷施。喷后6小时内遇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重喷。大豆结荚鼓粒期对外源植物激素敏感,应避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业时可采用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

7、除草技术

杂草防除一定要治小治早,采用播后芽前封闭除草和苗后茎叶处理除草相结合的方式防除杂草,优先选用封闭除草方式,播种和除草可同时进行。除草剂严格遵照农药登记标签使用要求,注意安全事项。麦收后进行灭茬或秸秆打捆离田,灭茬可以使用草铵膦。在播后芽前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乙草胺)+唑嘧磺草胺(或噻吩磺隆)等兑水喷雾。除草作业可采用常规植保喷雾机。

苗后抢时除草。苗前封闭除草效果不佳时,可在玉米3-5叶期、大豆3-5复叶期、杂草2-5叶期进行茎叶处理。玉米带可选用25%硝磺草酮·莠去津悬浮剂等定向喷雾;大豆带可选用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水剂等定向喷雾。除草作业采用分带式喷杆喷雾机,玉米和大豆带间设置隔离装置,防止药液漂移造成药害。除草剂不得重喷、漏喷和随意加大药量,过了适宜施药期也不得喷施。人工喷药除草可选用自走式单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加装定向喷头和定向罩子,分别对着大豆带或玉米带喷药,喷头离地高度以喷药雾滴不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为准,严禁药滴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在无风的下午进行。

IMG_259

病虫害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根据各地病虫情报,在病虫发生适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防治。

8、病虫防治

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加强田间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适时防治。尽可能协调采用农艺、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防控病虫危害。施用化学药剂过程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注意合理轮换用药。

(一)播种期防治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选择适合当地复合种植模式的抗(耐)病虫品种。种子处理以防治大豆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玉米茎腐病、丝黑穗等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以及草地贪夜蛾、蚜虫等苗期害虫为主,为防止种子吸水皱皮,大豆拌种时种衣剂不加水,在遵照使用说明的前提下,一般每公斤种子拌4-8毫升药剂。

(二)生长前期防治

大豆苗期-分枝期(始花期):在玉米的病虫害防治管理上,苗期时要重点防治地下地老虎等根部害虫,大喇叭口期时要重点预防玉米螟,生长后期时要重点预防纹枯病。

     在大豆的病虫害防治管理上,苗期时要重点防治蝇虫、立枯病、根腐病,分枝期时要重点防治根腐病,整个生长期内要注意预防蚜虫、红蜘蛛等害虫。

(三)生长中后期防治

大豆花荚期:在前期防控的基础上,根据大豆荚枯病、炭疽病、叶斑病、豆荚螟、食心虫等发生情况,针对性选用杀菌剂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或者含有噻虫嗪成分的杀虫剂喷施。注意增施叶面肥,以强健植株,预防根腐病引起的早衰。

玉米抽雄期:在前期防控的基础上,根据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褐斑病、钻蛀性害虫等发生情况,针对性选用杀菌剂和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甲维·高氯氟、甲维·高氯氟等杀虫剂喷施。根据玉米生长后期植株高大的情况,宜利用高杆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进行防治。

各时期病虫害防治措施应尽可能与大豆玉米田间喷施化学除草剂、化控剂、叶面肥等相结合,进行“套餐式”田间作业。

IMG_260

9、合理施肥

施肥原则:大豆、玉米分别控制施氮肥,玉米要施足氮肥,大豆少施或不施氮肥;带状复合种植的优势之一就是根瘤菌固氮。大豆结瘤过程中需要一定数量的“起爆氮”,但土壤氮素过高又会抑制结瘤。因此,施肥时既要根据玉米需氮量施足化肥,又要根据当地土壤根瘤菌存活情况对大豆进行根瘤菌接种,或施用生物(菌)肥,以增强大豆的结瘤固氮能力。基肥以氮磷钾配方肥或玉米专用缓控释肥为主,同时亩施硫酸锌1公斤。大豆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亩施10-15公斤过磷酸钙作种肥,高肥力田块要控制氮肥,中低肥力田块需少量施用氮肥,推荐使用低氮复合肥;在初花期根据长势追尿素3-5公斤。后期如有脱肥现象可适当补施叶面肥,大豆结荚期推荐叶面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或磷酸二氢钾2-3次。

10、水分管理

玉米大豆的需水特性均为苗期怕涝后期怕旱,必须要配套好田间沟系,做到能灌能排。尤其是防止苗期芽涝以及夏季暴雨台风造成倒伏。如果暴雨要迅速排水降渍、及时补肥促壮、抓好中耕培土和强化病虫防治。

11、促壮抗倒

玉米在8-10叶期喷施矮壮素、玉黄金(胺鲜脂和乙烯利)等,增加茎粗、缩短基部节间,降低穗位高,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倒能力,减弱遮荫效果。大豆在分枝期与初花期根据长势进行控旺或者初花期结荚期喷施胺鲜脂促进细胞分裂,提高结荚数并促进灌浆。

12、适时采收

鲜食玉米在抽雄吐丝后20-25天即可收获上市、鲜食大豆在籽粒饱满时及时采摘销售。干籽粒玉米和干籽粒大豆最好采用机械收获,玉米在植株干枯,苞叶枯松发白,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籽粒含水量降至28%以下进行机械收获,大豆在植株茎秆变成褐色,叶片全部脱落,叶柄基本脱尽,豆荚和豆粒呈现品种的固有颜色,籽粒归圆,摇动豆荚有响声时进行机械收获。一般遵循谁先成熟就先收获谁的原则,如果两者同时成熟,可采取一前一后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

参考文献:

1江苏省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2田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22

作者简介:王玲,女,在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农村经济和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负责人,主抓林业、种植业,研究方向是农技推广、高产创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