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提升护理质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精细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提升护理质量分析

季红艳

青海省人民医院   青海,西宁市    8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并讨论如何提升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心内科实施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共60名,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名;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种管理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当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进行临床方面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心内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由于心内科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其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也较高。精细化管理是对护理人员进行精确、细致、规范的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管理方向发展,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的发展趋势。精细化管理旨在优化业务流程,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以此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本文主要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心内科护理人员60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护理人员30例;实验组男(n=8),女(n=22),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6.2±2.2)岁,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9名,护士16名;参照组男(n=7),女(n=23),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为(26.7±1.7)岁,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9名,护士16名。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最终呈现的检验结果为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护理人员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

1.2研究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措施,实验组给予精细化管理措施,具体如下:(1)人员管理:护士长要熟练掌握精细化知识,设立科室管理计划;护士的业务水平要强,职业素养要高,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药物、心电图等相关知识;(2)设备管理:心内科使用最多的设备是心电监护仪、注射泵、除颤器等,每台设备都应编上号码,并附上使用说明;物品要摆到专柜并做好标记,定期对其检查并消毒;仪器设备要每周保养,保证其能够应对紧急情况;(3)药品管理:药物的种类与规格比较多,在药品管理时,要与医生交流,确定好紧急药物的数量及名称;药品的摆放以首字母为准,依次摆放,方便查找;每月月末检查药品的保质期;(4)证排班制度:护理人员的排班要具有弹性,保24小时都有人值班,交接班时,将患者的具体情况写在床头卡上,避免交接混乱出现差错;(5)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三级护理管理制度,成员明确各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科室要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对工作认真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以此提高科室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制定实施标准,做到护理工作的格式化与标准化;明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记录,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两组护理人员在使用不同管理方法后,让患者从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病房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指标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患者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分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行SPSS23.0处理,,t值检验,计数用(%)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析

实验组在护理质量等指标方面,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t值检验,统计学具备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非常满意患者20例,基本满意患者8例,不满意患者2例,满意度为93.33%,参照组非常满意患者10例,基本满意患者11例,不满意患者9例,满意度为70.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卡方值=5.4545,p=0.0195),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3.讨论

精细化管理模式主要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在心内科护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士长扮演至关重要的组织角色、引导角色和管理角色,需从宏观调控上把握护理工作的整体发展方向,以便促使朝科学化、规范化和严谨化方向发展。因此,在护理管理工作方案的制定和落实过程中,不断提高护士长综合领导能力,从而更好为基层护士树立榜样作用。同时,基层护士是保证心内科护理方案落实和践行有力保障,不断提高护士的岗位责任意识,通过全方位、精细化的管理培训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服务能力,更好提升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

此外,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之前,一些流程和规范是借助护理人员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而得出的,在进行精细化管理之后,需对台账进行整理,针对注射泵的更换流程进行科学设置,对心电监护报警装置的设置进行科学规范。在心内科开展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科室中的一级质控是不能忽略的,适当提升科室护理质量在绩效考核当中的所占比重,同时设置相应奖惩制度,做到奖重于罚,这种情况下,不但对护士带来一定约束,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忽视工作的积极性。

[1-5]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心内科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达到100%,远高于参照组。而在精细化管理中,护理人员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提高了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舒适度,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芳.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6):188-192.

[2]张艳华.精细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提升护理质量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07):179-182.

[3]高婉侠.绩效考核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可行性研究[J].智慧健康,2021,7(31):42-44.

[4]郭凌云.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14):168.

[5]王荣梅.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1):82-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