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疗愈旅游中游客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方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3

自然疗愈旅游中游客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方式探究

刘叶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510555

疗愈旅游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帮助作用。疗愈旅游的目的地大多选择在远离城市的郊野自然空间,人们在户外大自然中开展一系列疗愈活动,本研究旨在探讨自然疗愈旅游中人与自然的互动方式以及游客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疗愈体验,更重要的是探索自然因素这一媒介是如何影响游客的疗愈体验。本研究为今后规划设计此类自然疗愈旅游项目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自然疗愈旅游 游客与自然互动 疗愈体验

自然疗愈旅游的兴起实践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城市居民为了从日常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逃离,选择在节假日前往户外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开展一场疗愈心灵之旅,因此,疗愈旅游成为了深受游客喜爱的新的旅游方式,Norman (2012)认为疗愈旅游是一种追求“个人发展”课题下的一系列疗愈实践活动,这种旅游方式的特征是为了寻求生活中问题的答案或者生命的意义,并常常伴随着某些宗教活动,是一种寻求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平衡的实践活动。人们在大自然中开展的疗愈类的活动项目有很多种,比如森林冥想、海边瑜伽、登山朝圣、林中正念散步等等,人与自然多样性的互动方式为参与者提供了丰富的心灵疗愈或者修行体验,这种将自然环境作为疗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新方式称为自然疗愈旅游。其中,自然环境是疗愈体验产生过程的重要媒介物。例如,当人们在森林中冥想时,大自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宁静、放松的环境,人们在旅游中全身心的感受森林中的气味、声音、触感和景色,大自然自带的疗愈和恢复特性使他们可以不费力地专注于当下,促进了他们的冥想体验,由于研究发现,冥想有助于减轻人们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而自然环境作为促使这一过程发生的媒介,更加促进了人们获得身心健康的效果。

自然疗愈旅游的活动项目产生的游客体验

对生命具有深远意义和目的的活动会影响一个人的疗愈体验。不同的疗愈活动为游客带来了不同的体验,例如,瑜伽,冥想,朝圣,唱诵等。

瑜伽:瑜伽练习者表示当他们身处大自然进行瑜伽练习时,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独处和沉思,对地球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他们通过在大自然中练习瑜伽感受到与自然的连接。

冥想:人们在大自然中进行冥想练习,冥想的同时感受到与自然的连通性,那是一种与自然环境合二为一的感觉。正念状态可以增强个人感受(例如“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无分别状态,而自然环境促进了这种状态的产生。

登山朝圣: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的朝圣者,朝圣途中恶劣的自然环境(岩石沙子、陡峭的斜坡、冰冻的溪流、炽热的阳光、凛冽的寒风)艰苦的自然环境使他们更加坚定了对于信仰的追求,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对于意志的磨练,这一过程使他们收获了心灵的成长和疗愈。

自然环境在疗愈旅游体验中的作用

许多疗愈活动选择在户外自然环境中开展,很多研究已经证实自然环境可以加强人们的疗愈体验。例如,有学者认为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可以增强人们的冥想效果,具体来说自然环境可以催化人们疗愈过程。也有学者通过案例研究证明了自然环境可以增强人们的冥想和正念状态,并且帮助人们恢复疲惫的注意力。

在疗愈旅游实践中,有各种在户外自然环境中开展的的疗愈活动和运动项目,如海边瑜伽、森林冥想、正念行走、与树对话、山中朝圣,湖边颂钵等。以森林冥想项目为例,自然环境本身具备的疗愈属性在某种程度上与正念冥想的目的是相一致的,目的都是让人们将注意力回到当下,回归自己的内心。

Kaplan提出的注意力恢复理论(ART)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自然环境能够帮助和促使疗愈活动项目的参与者获得疗愈的效果,这要从自然环境的特征出发进行阐释。注意力恢复理论(ART)认为使注意力自疲劳中复原的环境应具备有下列四种特征:

1.离开日常生活环境 (Being Away)

此环境是指一个与个人日常生活不同之环境。自然环境 (如海边、山隔、湖泊、溪流、森林和草原) 即是一处离开日常生活环境能够提供长期修养的空间。对于多数在都市生活的人而言,容易到达的自然环境便成为使人注意力恢复的重要资源。

2.延展性(Extent)

此环境具有丰富和协调的环境资源,能够使人心灵契合,促进其产生探索的动机。一般而言,在空旷的郊野环境中是较易具有延展性。

3.魅力性(Fascination)

是一种不须费力的(容易的) 注意力(Effortless Attention) 或一种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此种魅力可来自于“实体”的自然元素(飘落的树叶,浩渺的大海,一轮明月,落日,漂浮的云,雪的形态)或“非实体”的自然元素(纯粹的、宁静的氛围,芳香的气味等),这些都是极容易引人入胜的存在。然而注意这些形态是不费力的(容易的),而且仍能使人们有思考其他事物的空间。

4.相容性(Compatibility)

是指一个能够支持个人喜好或意图的环境。自然环境常被认为具有特别高的相容性。因为自然环境可与人们的喜好(如正念冥想,徒步,瑜伽)间产生共鸣与兴趣。对许多人而言,在自然环境中比在人工开发的环境中更使人容易让人专注和投入。

自然环境所具备的这四大特征使得自然环境可以帮助人们从疲惫的注意力中恢复过来,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调节和改善的效果,这一过程帮助人们收获更好的正念冥想,瑜伽等项目的状态和效果,大自然的注意力恢复特性帮助人们将注意力毫不费力的带回到当下的时刻,而这种对于当下的关注正是各种疗愈活动(正念冥想,瑜伽)所追求的目标:将人的注意力从外界转回到内心,回归到当下,自然对人的疗愈体验的加强作用也反过来促进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连接。

自然疗愈旅游项目的成功案例

位于广州市从化的“湖庐自然艺术空间”是一处建造和运营的非常成功的疗愈旅游项目。该项目场地位于广州市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深处,是一个令人陶醉的艺术与自然融合之地,场地内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部分因地制宜藏于湖边山林中,随四季日光的流转而体现出一种诗意,所有的细节安排都是为了与自然共存,与土壤、山林、湖水同呼吸、共生长。

多种疗愈活动和疗愈运动项目在这里不定期举行:

抱树疗愈,抱着参天大树,将心中的话讲给树木听,树木虽然不能言语,但那份平静带给人一种踏实的安定。

正念行禅,带着正念的状态走进郁郁葱葱的森林,感受脚下的士地和踏实的树林气息,呼吸新鲜空气,聆听鸟鸣和树叶的声音,让大自然的美景治愈身心。自然把你温柔的带回此时此景,你只需关注当下。

森林瑜伽,在森林中做瑜伽练习,户外瑜伽比室内瑜伽有着更好的练习效果,自然环境中的清新的空气的和本身所具有的注意力恢复(ART)特性,帮助瑜伽练习者回到当下,找回内心的安宁,从而强化了瑜伽的练习效果。

此外,湖庐自然艺术空间被周围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湖泊和壮观的山脉所环绕。这里的自然景观充满了野趣和原始美,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动力。湖庐自然艺术空间的面积宽广,有着广阔的户外展览区和室内画廊,展示着各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艺术作品。在湖庐自然艺术空间每年都会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展览,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装置艺术。这些展览常常与自然和环境有关,反映了艺术家对自然之美和生态问题的思考。这些展览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展示作品的平台,也引领观众深入思考大自然与人类的互动关系。空间内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工作坊,为社区和游客提供了互动和学习的机会。这里的教育项目涵盖艺术、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旨在推动公众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湖庐自然艺术空间还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他们采用了多项环保措施,包括能源节约、废物回收和生态景观设计,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这里的建筑和展览空间与自然融为一体,力求达到生态和美学的完美平衡。       

总的来说,湖庐自然艺术空间是一处绝佳的自然疗愈旅游目的地,人们在这里参与各种自然疗愈活动项目,追求身心平衡的同时探索自然之美。

结语

自然疗愈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重塑身心健康平衡的机会。首先,本研究强调了自然类心灵疗愈旅游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人们摆脱都市生活的紧张和焦虑,重新连接自然,找到内心的平静。其次,本研究深刻探讨了自然环境对疗愈旅游体验的作用和影响机制,为今后研究自然类疗愈旅游项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此外,本研究还深入探讨了开展自然疗愈旅游项目的实际案例,为今后策划和规划同类型的旅游项目提供了借鉴的依据。

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可以降低压力水平、提高幸福感、增强创造力和减轻焦虑。这些结果证实了自然疗愈旅游的对人的健康益处,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旅修方式。本研究为这类旅游新方式的提供了深入的解释和理论支持,为促进旅游形式多样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这一领域的不断壮大将有助于提高人们身心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保护和尊重自然环境的观念。因此,自然疗愈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各界关注和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研究。

Kaplan, S. 1995. The restorative benefits of nature: 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5(3), pp. 169182. doi: 10.1016/0272-4944(95)90001-2.

Ray, T.N., Franz, S.A., Jarrett, N.L. and Pickett, S.M. 2021. Nature Enhanced Meditation: Effects on Mindfulness, Connectedness to Nature, and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53(8), pp. 864–890. doi: 10.1177/0013916520952452.

Norman, A. 2012. The Varieties of the Spiritual Tourist Experience.

Literature & Aesthetics 22, pp. 20–37.

Norman, A. and Pokorny, J.J. 2017. Meditation retreats: Spiritual tourism well-being interventions.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4, pp. 201–207. doi: 10.1016/j.tmp.2017.0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