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陈云

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分院  362000

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方法 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就诊100例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别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HAMD、HAMA评分。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HAMD、HAMA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可有效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

脑卒中,作为一种突发性脑血管疾病,通常伴随着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脑血管破裂,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文献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往往经历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显著增加。这些症状可能包括对未来的担忧、自我价值感降低、社交退缩等,对康复过程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心理护理作为一种综合干预手段,已经在减轻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采用心理干预措施,例如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1]。因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就诊100位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50人),实验组(50人)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纳入标准:①必须符合国际脑卒中协会(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发布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例如CT或MRI)结果;②自愿参与研究,理解并同意遵守研究协议。排除标准:①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晚期癌症、重度心衰等)的患者;②患有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需要进行长期精神科治疗的患者。在年龄方面,实验组(平均年龄56.23±8.53岁)和对照组(平均年龄56.48±8.73岁),性别分布方面,实验组中有24名男性和26名女性,对照组中有23名男性和27名女性。年龄和性别均无统计学上显著的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研究工具

1.2.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简称HAM-D)是常用于评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标准工具,可以跟踪症状的变化最初由Max Hamilton于1960年开发。量表总分最高可达68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

1.2.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简称HAM-A)是一种用于评估焦虑症状的标准工具,由Max Hamilton于1959年开发。量表总分范围为0到56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

1.3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脑卒中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标准的医疗护理、药物管理、康复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心理护理小组:这个小组由2名医生、1名护士长、5名责任护士,并接受专门培训;②心理支持和倾听: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倾听他们的担忧和情感表达。认知行为疗法(CBT):实施CBT技巧,帮助患者识别和应对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情绪调节技巧:教授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包括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心理教育:提供有关脑卒中、焦虑和抑郁的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他们的症状。行为干预:鼓励和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行为,如参与康复活动、社交互动等。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心理护理计划。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了SPSS 23.0软件来处理数据。通过[n(%)]来表示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来表示,对其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在HAMD、MAMA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比较(n=50)

组别

例数(N)

HAMD评分(分)

HAMA评分(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实验组

50

42.53±8.62

20.83±4.75

43.34±5.85

19.49±2.67

对照组

50

42.13±8.52

32.42±6.27

43.52±5.21

26.32±3.43

t值

11.32

3.53

14.65

3.62

P

0.86

0.01

0.74

0.01

3 讨论

过去的文献研究已经明确,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显著增加。这些症状包括对未来的担忧、自我价值感降低、社交退缩等,对康复和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2]。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发病、病程、病变位置、疼痛感知、认知功能受损、社会支持以及个体特征等多因素可能与这些心理症状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3]。然而,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实验,以心理护理为主要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脑卒中患者在HAMD和HAMA评分症状上均表现出明显改善。这为心理护理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方面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心理护理在提供情感支持、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技巧、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干预,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综合考虑过去文献研究和本研究结果,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显示出潜力,有望为改善这些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康复提供重要的支持。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最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最适合不同脑卒中患者群体的个性化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1]许艳华,张彩霞,申冉冉.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3,47(11):1396-1398.

[2]李萌,李达,王洁.心理护理模式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心理月刊,2023,18(10):117-119.

[3]张会荣,刘素燕,吕雪原.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23,18(0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