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袁媛

绵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阶段,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维护不及时、检测数据不准确、检测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容易造成建筑材料质量缺陷,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展相应的研究,探索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本文对建筑材料检测中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展开研究,以期提升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水平,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工程质量管理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在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材料、型号以及功能等等都会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且材料质量在具体采购以及应用时会受到资金、技术、场地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容易发生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强有力的监督和管控,打造完善的材料质量监理机制,实现对材料质量的多方面控制。工程项目结构较为复杂,涉及多项材料的使用。通过材料质量监理控制,则可以实现对材料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质量监控,确保项目工程各个阶段的顺利进行,保证各阶段工程质量符合目标要求。

1建筑材料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材料质量管理对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其一,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建筑材料是建筑物坚固、耐久的基础。选用满足强度标准的材料,可以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其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优质的建筑材料可以降低损耗率,提高材料的防腐蚀性和耐久性,并且在长时间使用后还能保持稳定性。其三,支持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选择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有助于减少浪费、污染且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大的损害,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检验策略

2.1规范材料取样全过程

在建筑工程中,材料取样是质量检测的第一步,其准确性和代表性直接影响到质量检测的结果和效果,因此,规范材料取样全过程是极其重要的。首先,为了确保取样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必须由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进行,并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取样方法和技术,从而确保取样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取样过程应遵循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和规定,包括取样的数量、位置、时间等,这可以确保取样的公正性和一致性。例如,如果样品是从批量材料中取出的,那么取样位置和数量应能反映该批量材料的平均质量。第三,取样还应注意材料的保护和储存,防止材料在取样、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发生变化或损坏。例如,水泥样品应在密闭的容器中储存,以防止水分的变化;钢筋样品应避免弯曲或碰撞,以保持其原始状态。最后,为了方便后期的分析和比较,还需要记录取样过程中的详细信息,如取样的时间、地点、方法、条件等,有利于追溯和核对信息,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为工程的质量和效益提供可靠的保障。

2.2加强建筑原材料检测体系保障工作

首先,需全面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定期参加一些专业的技能培训工作,要有效保证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经验符合工程施工材料的检验要求和标准;其次,需全面加强材料质量检测人才以及各种先进检测仪器设备的引进工作,保证完善检测仪器设备的功能。最后,需进一步完善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保障体系,全面加强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培养工作,同时需严格依照材料检测质量工艺流程及相关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内容,有效保证整个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规范化以及合理性。

2.3健全质量保证机制加强合同管理

要想及时发现材料质量问题,则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这就需要健全质量保证机制,并重视合同的管理工作。在材料质量控制过程中,检查原材料的来源并进行质量控制,同时还需要针对施工承包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标准以及材料质量要求等进行深入的审核和分析,及时发现合同内容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以及相关技术问题,在合同签约方面就避免材料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还需要适当提高抽检频率,针对建筑工程工地实验室内部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标准评定,适当提高抽检频率,确保材料的科学利用。监理人员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查工地实验室,在抽查的同时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了解各项设备的实际情况,提高设备的精度,减少错误数据的发生。这样可以为建筑工程提供高质量的材料,并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无论是建筑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需要严格遵循合同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要求,严格选择不同的施工材料,并根据规定指标进行采购。如果发现材料进货与合同技术指标要求不相符,则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保证材料质量满足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策略

3.1规范检测设备的检查和操作

检测人员应用仪器进行检测之前,要将仪器设备参数进行归零,根据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检测材料,严格执行操作步骤,并详细记录实验流程和相关数据,以便在以后的检测中有数据可参考,妥善保管实验档案。

3.2提高人员素质规范监理程序

规范的监理程序是提高监理效率,保证材料质量控制效果的重要基础,同时高素质的监理人员也和监理水平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打造合理的材料监理程序,制定细则标准,明确材料监理工程师的监理手段、步骤和工作方法,落实相关责任。建立人员应该通过正规化的管理控制方式进行材料质量控制工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而在提高监理人员素质方面,则需要保证监理工程师持证上岗,并在上岗之前进行严格技术培训。确保其拥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满足工程材料质量监理要求。这样才能够满足材料质量控制工作的要求,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3.3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建筑材料检测数据管理系统,对检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该系统可以包括建材检测信息的录入、查询、存档和分析等功能,为后续的质量控制和分析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引入信息化技术,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进行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例如,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和移动应用程序对实时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和管理,减少人为错误和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和挖掘大量检测数据,提供更全面的质量评估和预测。

3.4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执行

建设单位可以委托专业机构编制试验检测的操作规程和方法,确保试验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这些操作规程和方法应基于相关标准和规范,涵盖试验的流程、参数、设备使用等方面,确保试验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信度。同时,建设单位应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引导、监督,使其深入理解和掌握试验的标准和规范要求。通过系统的引领和教育,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熟悉各项试验标准,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确保试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

总结而言,无论是积极落实国家质量检验标准,做好施工材料管理,建立并完善管理及监督机制,强化施工现场管理,还是提升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各项能力,都是为了达到同一目标——提升工程的质量,保障工程的安全,提高工程的效率,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这是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全体建筑工程人员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在未来,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更勤的奋斗,努力推动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发展,为构建美好生活环境、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守成.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管理分析[J].建筑与装饰,2021(13):46+49.

[2]单红英.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管理分析[J].建筑与装饰,2021(4):196+198.

[3]凌晓宇,唐继.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涉及的若干焦点问题[J].云南水力发电,2022,38(12):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