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浅析

1张欣 2张大鹏

1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34  2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通信士官学校  辽宁 大连  116600

摘要:近些年来,智慧校园的发展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作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要根据自身定位和优势,进行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在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建设智慧校园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体现,同时也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进行了阐述,并阐明智慧校园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建设目标要合理,不能一味求全求远,要采取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思路0

关键字:智慧校园;总体框架;顶层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进行应用,与校园场景相结合形成智慧校园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与传统校园教育相比,智慧校园拓展并升级了现有的电化教育和数字校园,成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智慧校园依托校园基础建设,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打通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连接共享,实现教与学的多种有效手段和学校安全高效的管理,为校园管理者、教师及学生带来各种便利及价值的提升。

高校智慧校园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它以学习者的创新型发展作为核心目标,注重顶层设计与实际需求的结合,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全方位整合校园信息资源,是融合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高校智慧校园内涵关系如图1:

图1:高校智慧校园内涵关系图

1.建设智慧校园的现实意义

1.1 提升教育质量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智慧校园的重要价值则在于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资源丰富、互动便利的智慧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包括微课和慕课等形式;第二,可以提供教学评价功能,既能针对具体内容的学习分析缺陷,提出合理建议,又能够为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日程;第三,能够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便捷的服务,为教和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 提高教学、管理、服务的工作效率

在传统的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往往是以公文或者人工协商的方式进行的,其缺点在于缺乏信息的共享和协作,因此工作效率较低。智慧校园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将分散在各个部门、各种场所、各种系统的数据汇集到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跨业务、跨角色的信息共享,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可以大大提升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1.3 挖掘利用数据价值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数据无处不在,并且数据来源多渠道,数据形态多样化。智慧校园通过物联网、综合集成、共享融合等技术和方法将学校的各类数据进行汇集管理和数据治理,为师生的教研、管理、学习、生活提供服务,深入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利用价值。

2.智慧校园的基本架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颁布的《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明确了高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建设思路。智慧校园从体系架构上可分为基础设施层、业务支撑层、应用服务层、用户接入层四个层次与运维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两个体系,构成了“四个层次,两个体系”的基本架构。

2.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保障,主要包括物联感知、网络通信、数据库等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为相关业务服务提供基础硬件环境支撑。

3.2 业务支撑层

业务支撑层是体现智慧校园云计算及其服务能力的核心层,主要提供身份认证,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交换等功能,为智慧校园的各类应用服务提供驱动和支撑。

3.3 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是智慧校园应用与服务的内容体现,包括教学、学生、科研、生活、管理等各类服务,这些服务实现一站式管理.采用规范数据标准整合各类数据,通过统一的数据中心和连接到各个业务应用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为全校各类人员提供多方位的应用服务。

3.4 用户访问层

用户访问层是智慧校园接入访问的信息门户,用户通过有线或无线终端,不同用户按照相应的权限接入访问并且获取相应资源和服务。

3.5  运维保障体系

运维保障是智慧校园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根本保证。运维保障体系对整个校园网进行网络拓扑管理,对网络设备、主机与服务器、网络性能等进行检测监控,及时发现、迅速定位和排除网络故障,保证网络与各种应用服务稳定运行。

3.6 信息安全体系

智慧校园信息安全体系包括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安全运维体系,其中安全防护体系又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

3.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

3.1 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工程,是技术与管理互相结合的项目,需要管理层统一规划,统一协调。

3.2目标合理,不一味求大求全

智慧校园建设不应贪大求全,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和目标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核心目标,推动从单纯的网络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向构建有竞争力的知识网络与学习支持平台转变。

3.3 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注重实效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按照一次规划设计,分步实施的方式来完成。在分步实施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找到当前阶段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点,切中广大师生和管理人员当前的迫切需求,以此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步步为营,逐步有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4.结束语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教育领域必须借助技术力量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智慧校园 是在原有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为系统的衔接现实世界和信息世界,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制约,随时随地为管理者和师生用户提供各类综合服务。所以,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不仅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更是高校对于教学、管理、服务模式的一场新变革。随着智慧校园理念的不断提升和相关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智慧校园将进一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第3部分非书资料:GB/T 36342—2018[S] 北京: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2018:1.

[2]曹晓明.“智能”校园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学校发展新样态[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4):57—68.

[3]董博,张银玲. 智慧校园浅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 (35): 88

[4]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29—135.

[5]刘文华.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几点建议[J].时代教育. 2017(24):21.

[6]谢幼如,黎佳,邱艺,黄瑜玲.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9(5):63-69.

[7]徐殿军,韩丽艳.高校智慧校园架构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1(4): 358-361.

[8] 李有增,周 全,钊 剑 关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 2018.1总第372期

[9]王晓燕 智慧校园的智慧表现[j] 电子世界 2016(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