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育心 五育融合  ——“五育融合的校本化实施研究”的实施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立德育心 五育融合  ——“五育融合的校本化实施研究”的实施路径

刘雪梅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长期以来唯分数、唯升学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忽于美、缺于劳等不良现状仍然存在。为改变这一现状,五育融合的校本化实施研究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找到了立德润心 五育融合的以一育带多育的校本化实施路径

关键词五育融合 以一育融多育 以一育带多育

引言

长期以来唯分数、唯升学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忽于美、缺于劳等不良现状仍然存在,德体美劳四育并未在学校教育中取得重要地位。

为改变这一现状,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2021年度自筹课题五育融合的校本化实施研究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秉承着一体两翼多维全育的发展模式。一体即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把五育融合到各科教学中,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体现五育之间的融合,创造适合学生的五育融合的课堂教育;两翼是指以善行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五育融合的校本化实施的两翼。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这一根本宗旨,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结合学校雷锋式示范校的特点,在善行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文化的浸润下,以立德育心 为总抓手,以一育融多育,以一育带多育,从而使学生成为校本课程的主体,实现五育的融合发展。

一、构建了多维共育格局,重塑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生态

实施本项课题研究以来,在本课题组主要成员校长李庆佺同志带领下,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将善行文化作为育人的核心理念,打造以立足传统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线的德育文化特色品牌,把国学、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学校的金字招牌,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打牢理想信念的历史根基、实践根基,引导学生遵循红色基因、领悟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红色文化的弘扬者、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这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

二、强意识、提能力、重实践,提升了教师五育融合的教师素养

课题组在准备阶段(2021年10月2021年12月) 确定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组织,制定研究方案。解读国家政策,研读学习五育融合的相关论述和成功案例。在思想上给实验教师以极大的冲击,老师们在育人意识和理念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首先,教师具备了综合育人意识。其次,教师具备了开发五育融合课程的能力。再次,教师具备了协同教学能力。最后,教师具备了运用综合学习策略的能力。教师根据教育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推进了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保障五育融合的落地生根。

三、积极推行新型学习方式,打造五育融合的课堂

五育融合语境下的校本教研有着明确的发展五育素养育人总目标,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到语文、数学、思品、科学、英语等学科课程中,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内在的五育价值,强化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各育的契合。

四、创新五育融合的校本课程体系研究

(一)研发立德育心·五育融合立体交叉的课程群

为改变德体美劳四育遭遇弱化的现状,我校成立了教材研发小组。确定打造以学科基础课程为起点,以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为基点的整合类课程、拓展性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等课程体系。课题组开发了《心香一瓣》《推善行 厚仁德》《雷锋精神伴我行》《学雷锋歌谣集》等课程----落实善行文化有依托。编写《诵典润智》国学校本教材,每年级教材(《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孟子》)中专门提炼了体现的经典内容,结合此教材开展每日一诵、每天一练、每月一展示。在诵读中,学生进一步感受至善之道,引导学生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做仁、义、礼、智、信、孝之人。

(二)积极开发立德育心·五育融合的活动体系

1.开发活动路径,亲近传统文化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方案,把传统文化排进课程表,每班每周一节课,或诵读,或吟唱,或歌或舞,或编成剧本;二是建立经典诗词诵读微信群、QQ群,或老师、家长示范诵读,或学生领诵,营造师生、家长共学传统文化的氛围;三是开展一听、二看、三画、四赛活动。让学生在古韵芳华中怡情悦性、感悟古圣先贤的智慧,传承文明、收获快乐、感悟成长、提升素养。

2.开展红色活动,赓续红色血脉

一是每年清明节组织师生观烈士展厅,听烈士事迹,祭烈士英魂;二是组织庆祝国庆活动、六一童心向党、我的中国梦读书沙龙等系列活动;三是围绕党史、国史、校史教育内容开展知识竞赛;四是组织师生到邹东尼山革命老区、邹城市田黄镇小山战斗纪念碑、邹城市太平镇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等基地研学,追缅光辉岁月,重温红色记忆,打造红色课堂,赓续红色血脉。

3.弘扬雷锋精神,建设红色校园

学校成立雷锋精神研究会,邀请雷锋班班长曲建文来做报告,指导开展雷锋精神研究,常态化开展雷锋活动。一是引导学生读雷锋日记,背雷锋名言,唱雷锋歌曲,看雷锋电影。二是把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学雷锋主题教育月。三是丰富校园志愿服务活动课程,全校成立200多个学雷锋小组,每个班级成立学雷锋小分队;每个周末,组织学生去儿童福利院、敬老院探望帮扶,践行尊老爱幼之德;走上街头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等。

4.为体敦厚,立健体之身

(1)开足体育课程。坚持大课间活动。坚持每天两操一跑、30分钟阳光体育,操场上体育器材全天开放,师生随取随用,保证每天至少1小时的锻炼。

(2)竞技常态化。每年3月份,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9月份举办足球联赛;11月份开展跳绳、踢毽子、跳房子、滚铁华、拔河等体育项目竞赛。孩子们在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同时,不仅提升体育技能,还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5.为美雅厚,立尚美之形

(1)提供展现美的舞台。充分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美术、书法作品展览,利用橱窗、墙报、手抄报等形式宣传艺术知识,推广艺术成果。

(2)学校六小舞、口风琴演奏定为必修科目。聘请省书协会员每周四到校上课外,每班每周一节书法课。同时借助校本课程,学生可自主选择剪纸、京剧、绘画(一项或多项),培养个人美育素养。

6.为劳朴厚,培爱劳之根

把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在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安排一节劳动技术课,系统地开展劳动教育。作为劳动课程的补充,我校开设了剪纸、刺绣、花草修剪等十多个课程;加强实践基地建设。联谊校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年指导学生种植萝卜、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学习常用栽培技术。

  从一年级就要求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完成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务。三八妇女节开展我帮妈妈 ……”活动;5月份为劳动实践月;收获季节开展我在农田忙活动;重阳节开展我给长辈……”活动。学校在校园教室卫生、环境绿化美化、桌洞整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都让学生自主完成。 

五、多元的评价方式,打造五育融合的育人评价体系

本课题构建了具有孔孟之乡地域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即怀仁爱之心+笃强国之志+练五育之能+践五育之行的少年君子评价体系,以五育融合度为评价单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活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行为观察评价。使每一位学生享有成功,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结束语

在课题实验两年中,教师实现了专业发展,老师们对课程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改变,他们对于课程的核心、其价值、其组成部分和架构以及在课程中的角色等关键议题有了崭新的理解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学校特色得到彰显。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2021年度自筹课题五育融合的校本化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zc307)的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刘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