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管理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管理模式分析

张嘉惠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天宝路101号应人石第二幼儿园

摘要:幼儿的成长环境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打造,家校联合才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安全健康环境中成长,有利于幼儿实现全面发展。在具体管理实践过程中,幼儿园要与家庭达成良好共识,共同分担育儿责任,合作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高效管理。本文分析了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管理需要遵循常态化原则和针对性原则,提出了对幼儿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管理;教学模式

引言:在对幼儿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家园共育来解决育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成合作共识,形成管理合力,以此来提高对幼儿的管理质量。在管理过程中,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始终处于统一战线培育幼儿的良好习惯,在开展安全和生活教育时需要家校统一思想,避免分歧和矛盾,营造良好的育儿氛围。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家校合作质量不高,共育形式单一等问题,所以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出家校共育下的良好管理模式。

一、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管理原则

1、常态化原则

对幼儿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遵循常态化原则,提高组织家校共育活动的频率,强化沟通效果。例如在幼儿进入园区之前,教师可以主动询问家长有关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如睡眠状况和早餐情况等,通过家长的反馈可以让教师了解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从而判断出健康状态,可以有效强化对幼儿的健康管理。在幼儿离开园区时,教师也可以主动向家长介绍今日幼儿在园区内的活动以及每位幼儿的在园表现,比如有的幼儿学会了正确洗手法,有的幼儿学会了自己穿衣服等,让家长了解到幼儿的具体进步情况。

2、针对性原则

在家园共育的背景下进行幼儿管理需要采取针对性原则。对于幼儿的管理方面较多,包括健康、安全、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内容,所以教师需要针对性地对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向家长反馈,让家长根据问题进行管理方式的调整,有利于减轻家长的育儿压力。幼儿教师可以定期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家校沟通让家长们了解这一阶段的幼儿需要掌握的技能以及掌握的知识,引导家长进行针对性管理,实现高效的管理模式。

二、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1、丰富共育形式,优化管理效果

实施家园共育的管理方式需要教师和家长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出发对共育形式进行丰富,提高育儿质量,优化对幼儿的管理效果。

第一,幼儿园要为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可以组织座谈会向新生家长介绍对幼儿的管理以及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包括对幼儿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宗旨,以及幼儿园的园区规定和师资力量等。让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管理教学有充分了解,也初步掌握正确育儿观。在座谈会上要引导家长主动与幼儿园进行沟通交流,定期反馈幼儿情况,为家校初步合作打好基础;第二,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到园区内进行参观,包括幼儿园内的设施、幼儿上课状态、园区活动组织以及幼儿每日饮食等方面,通过参观家长们会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内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根据园区内的管理方式对自身育儿方式进行调整。在家长参观日结束后,教师可以在家校群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们对幼儿园管理的看法与意见,园区根据家长的问卷反馈进行管理方式的调整;第三,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亲子主题活动,不仅能改善幼儿与家长间的关系而且可以加深家长对幼儿的了解程度。比如在六一儿童节时,幼儿园可以开展亲子间的运动项目,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也可以让家长根据幼儿的喜好动手制作节日礼品,幼儿可以在旁协助,说出自己对礼物的想法,这样的活动可以使亲子关系更密切。

2、增强对家园共育监督反馈效果的重视度

在对幼儿园的管理过程中开展家园共育,需要家长做好幼儿园的辅助,扮演监督者的角色,既监督幼儿园的管理效果又监督幼儿的成长情况。幼儿园要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给家长及时反馈提供便利。

例如幼儿园可以为家长开通监督管理热线,幼儿家长可以借此直接与园区管理者进行沟通。家长在监督过程中发现幼儿园管理的问题可以通过此热线进行反馈,说明存在的问题以及参考意见,督促幼儿园尽快调整对幼儿的管理模式。幼儿园在对幼儿的管理过程中要实现全透明过程管理,即可以定期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在园区内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所以幼儿园要组织家委会活动,邀请幼儿家长代表或者家长委员入园参观幼儿的每日状态,同时也能对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监督,理解幼儿教师的管理方式,化解家校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幼儿园可以开设一个专属公众号定期推送推文,文章内容可以包括幼儿在园区内的食谱,幼儿园开设的趣味活动以及日常课程安排等,使园区内幼儿的管理环境更加透明,便于家长监督。这样增强对家园共育监督反馈效果的重视度的方式可以为幼儿家长提供更多的幼儿监督机会,从根本上提高育儿质量。

3、合理引用社会力量进行幼儿管理

在家园共育的环境下进行幼儿管理,可以适当借助社会力量来增强管理质量,完善对幼儿的管理效果。

例如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幼儿园可以积极与幼儿心理研究所以及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合作,将专业的心理健康的测试活动引用到幼儿管理中,通过心理师与幼儿的沟通和沙盘测试等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情况,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幼儿,家长和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教育和科学干预,使幼儿能健康发展。针对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和体质能力方面,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体测,加强对幼儿的体能训练。幼儿园要注重提升体能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体育技能,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强化对幼儿的体能锻炼质量。在幼儿管理中引入专业的运动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幼儿的身体素质,强化身体健康素养。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管理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发展情况,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长,家校联合共商解决办法,比如有的学生专注力较差,在学习和游戏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教师和家长要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必要时还可以寻求专业专注力培养机构的帮助,使幼儿全面发展。

结束语:对幼儿的管理需要家长和教师形成合力,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对幼儿的管理效果。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可以通过丰富共育形式,优化管理效果;增强对家园共育监督反馈效果的重视度;合理引用社会力量进行幼儿管理等策略优化对幼儿的管理模式,促进幼儿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燕琼.家园共育陪伴幼儿“慢”成长[J].家庭生活指南,2023,39(05).

[2]魏晓玲.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管理模式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2).

[3]刘鑫阳.“慢”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34).